让和谐德育在素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开花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y7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和谐德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就应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承担起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和谐德育在和谐社会不可或缺,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和谐德育与素质教育互为依存,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学生增强开放式的德育理念、诚信意识、“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要创设和谐统一,以求实效。要注重德育内容的现实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优化的社会关系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求得实效。
  和谐德育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实施和谐德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体现。德育工作如何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承担起培养合格人才,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和谐德育在和谐社会不可缺失
  当今的和谐社会,就是以人为主体的各中关系之间的相互通融、彼此协调的状态,道德则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关系的智慧与行为规范,从而保证整个社会有序运行的精神力量。无论社会多么进步,法制多么完善,和谐社会的首要前提无疑是一个具有高度道德感的社会。
  社会的发展赋予了现代德育新的意义,它是通过对人的道德的、善的品质的塑造,赋予人以智慧和道德力量,以提升人自身价值,提高各方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们只有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追求,才能在面对社会的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时达成谅解,产生共鸣,步调一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因此,和谐德育与和谐社会是融为一体、密不可分的。
  二、和谐德育与素质教育互为依存
  和谐社会下的德育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和谐德育必须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在教育目标中,突出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的理念,把促进学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在教育对象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发展学生需要有机结合起来。
  学校德育是和谐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因此在当前社会,要教育学生增强以下和谐意识:
  1.开放式的德育理念。德育工作者应把封闭式德育变为开放式德育,把学生德育“小课堂”同社会德育“大课堂”结合起来。现阶段德育的根本任务,不是培养单纯的书生,而是培养品格健全、学识广博的人才,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能力。“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丰富德育课程教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学校能时时处处受到传统美德精神的熏陶,从而得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的双丰收。
  2.诚信意识。诚信是人间最温柔的枕头,它体现在你对事对人的态度,是现代社会中做人立世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和谐社会是诚信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善、相互信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恪守诚信,信义相交,坦诚相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诚信育人,诚信立人,创建和谐的诚信环境,创造诚信校园,如果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就会让和谐社会开满诚信的花朵!
  3.“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教育是人的事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教育的过程是人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今德育工作对象的思想意识、心理素质、价值观与以往相比已大不相同,所以德育方式的选择必须以人为本,关键在于是否受学生欢迎,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生动活泼,能使受教育者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教育,从而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知识的建构。
  “以人为本”,“教育是一种唤醒”,“教育应该尊重人、发展人”等全新的教育观点,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教师,对这些理念不仅要有所了解,更要不断地将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德育观。
  三、创设和谐统一,以求实效
  1.建立和谐德育机制。领导重视、环境优良、队伍精干是德育教学全面展开、全面实施的重要条件,要真正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才能使德育教育收到实效。构建和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确保德育教育形成合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过硬的德育工作队伍,确保德育教育的良好效果。
  2.注重德育内容的现实性。和谐德育教育的实施最终要靠广大教育工作者,关系到德育教育改革的成败。第一,要在各科教学及德育课程中,有机穿插和引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社会和谐、人际和谐的思想文化资源,并及时宣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所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引导学生做好人好事,学先进,创先争优等行动;第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的觉悟程度、认知能力、道德水准、思想境界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因此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文关怀,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第三,创设优化的社会关系环境。要达到德育课程体系与学生、与教师、与家庭、与学校、与社会的和谐,就要充分整合在德育方面的影响力量,努力创设和谐统一、融汇多种价值的校园环境使之形成合力,这对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树立,道德情操的陶冶,文化素质的提高,昂扬向上精神风貌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德育有效性的实现和提高!
  3.德育教育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陶冶学生情操,注重学生的生活性与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坚持不懈地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首先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还要抓好实施常规的抽查,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建立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估的机制;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精心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扳回、团会、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条不紊的学习秩序,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塑造学校文化,打造校园精神,激励师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总之,德育是学校工作的先导,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谐是世间最佳的境界,和谐德育教育,重在教育者以“和谐”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打造德育队伍,拓展渠道,创建一直优良的德育工作队伍,打造一个高素质的德育工作平台,培养学生优良的和谐的道德品质,努力完成学校的德育工作,给学生更多的体验机会,提高他们勇于超越自我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让和谐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土壤中生根开花!
其他文献
甘蔗作为资中县明心寺镇重要的经济作物,以在市场上鲜销甘蔗为主。品质决定甘蔗的销售市场,品质优,市场就有竞争力,销售快,价格高,种植甘蔗的效益就会达到最大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体制改革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制的基础,政府部门一直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又是
近年来,郫县依托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成都市高产创建项目的支持,水稻单产和总产获得较大突破。在此提出郫县水稻超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一、培育壮秧1.选用高抗丰产品种良种
春玉米矮化高产栽培,即在密植的基础上,在玉米雌穗小花分化末期,采用化控技术,大幅度降低玉米高度,增强防风抗倒能力,促使玉米高产。2013年,广元市旺苍县建立了春玉米矮化栽培试验示
教授学生一套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包括教会学生如何在课前提前阅读课本,熟悉所学内容,在自己不懂的地方打记号,以便于在上课时认真听讲,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教会学生如何高效率地听课,如何把握课程重难点,如何向老师反馈,等等;教会学生如何利用习题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以及在遇到难题之后的解决办法;教会学生如何探究性学习,不断培养自身的创新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策略创新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
所谓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正确使用农药是生产无公害蔬菜
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理论学习起着转化和吸收的积极作用。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结合医学专业知识、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个性特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上创设实践教学新模式,进一步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
粮食和蔬菜间套,是近年来阆中市旱地高效种植模式的一大成功特色。在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增加了蔬菜种植面积,从而提高了旱地单位面积的产量和产值,使全年亩产粮食达
本刊讯:近日,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的老师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智能快递箱”制作科学探究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最后成功展示了
近年来,随着我地农村人员大量外出务工,剩余劳动力减少,直播玉米面积有所增加,导致玉米植株偏高,加之我地自然灾害(大风、雨涝)频发,高秆玉米倒伏已经成为制约玉米产量的重要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