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辊时CVC提前归零定位功能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knig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邯钢热轧厂2250mm热轧生产线精轧区域每天要进行8-10次的换辊,每次精轧机换辊时需要等待最后一块钢轧制完成后,操作工点击换辊启动功能才能完成CVC的归零定位,每次定位的时间都比较长,影响换辊时间。由于精轧每天最少更换8-10次工作辊,影响我厂产量。
  关键词:热轧;精轧;换辊;CVC
  0 前言
  邯钢2250热轧生产线自动控制及传动系统引自日本TMEIC公司,其控制水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并于2008年8月建成投产。热轧厂精轧区域每隔两到三个小时就要更换工作辊,每次换辊操作工点击换辊启动功能才能完成CVC的归零定位,CVC定位的时间大概需要五十多秒,整个换辊时间才十分钟,严重影响换辊时间,从而影响产量。
  1 CVC工作原理
  CVC(Continuously Variable Crown)连续可变凸度
  CVC窜辊由位于轧机机架操作侧的四个液压控制的移动模块构成。 它们由工作辊锁紧装置与工作辊轴承座相连。两个块作用于上工作辊的入口和出口侧,两个块作用于下工作辊。每个块由一个控制液压缸的伺服阀控制其动作。分别控制上工作辊和下工作辊的两个液压伺服回路都可以由液控截止阀单独锁定和释放。每个液压缸中的位置传感器用于建立一个位置控制闭环。结合S辊型一起用于辊缝形状控制。
  工作辊被磨成S形. 上下两个辊都被磨成S形,但是上辊的辊形与下辊的辊形偏移180°,它们相互补偿成为一个对称的辊缝形状。轧辊彼此间的轴向横移产生了连续可变凸度的效果(CVC)。
  与板带厚度控制的液压压下缸相结合,CVC辊的大范围的调节和工作辊弯辊的高动态性,使得板型和平直度的控制成为一个整体。工作辊弯辊系统用于快速的最终控制因素。而工作辊窜辊,是一个为下一块带钢设定辊缝和增加弯辊系统的操作范围的慢速控制因素。由于窜辊速度与轧辊的圆周速度成比例,所以,在窜辊操作时工作辊必须转动。
  根据产品大纲使用相应CVC+辊后,在最后几架轧机中該系统的矫正范围明显减少。通过窜辊机械系统使工作辊循环移动,以便在带钢边部区域的轧辊获得均匀的磨损。
  由于辊型复杂,磨削精度高而且困难,辊型互换性差,辊耗增加,轧辊接触压力大。在一个轧制单位过程中,如工作辊出现较大的磨损和变形,则将影响其调控性能偏离设定的要求,并且由于工作辊与支撑辊之间接触压力的分布呈S形,使磨损后的支撑辊也成S形,如不及时换辊,将影响其设定的调控性能,为此,CVC支撑辊需采用较短的换辊周期。
  2换辊前CVC的准备
  在当前的轧制道次还没有结束,相关的轧机机架已经咬钢了,“换辊”可以被选择。为防止新的板坯的进入轧机被锁定。指定的轧机一旦空载,下面的动作作为当前换辊的准备,就被更高级别的控制系统同步地或接下来进行初始化模拟:
  —提升相邻的活套到高位
  —加速主驱动到最大速度(为CVC横移做准备)
  —横移CVC到中心位置
  —CVC 在中心位置同时驱动轴在基本位置(轧辊辊颈垂直),就停止主驱动
  3 CVC定位
  CVC机构可以通过机械地销住移动块使其不活动。连同每个机架所有的CVC液压缸必须移至一个中间(中心/零)位置。然后锁定销必须插入。此外,工作辊更换时液压缸必须总是移动到这个中心位。
  4 CVC定位改进措施
  4.1通过对换辊程序的修改和HMI画面的功能按钮增加实现在最后一块钢的轧制过程中点击CVC归零按钮使CVC在各机架抛钢后自动归到零位,节省换辊时间。
  4.2通过增加HMI画面的CVC提前定位按钮实现此功能,操作工根据轧制计划轧制最后一块钢,并且保证所有轧机加载的情况下点击此按钮有效实现功能。
  5效果
  自从投用CVC提前定位功能程序后,每次换辊CVC定位的时间缩短了20秒左右,使得开始启动换辊前大部分机架的CVC都已经归零了,只有一到两架轧机需要在启动换辊时继续让CVC往零位走,CVC归零后的轧机启动换辊后开始进行接轴定位等换辊步骤。这样就可以大大的节省了换辊时间。换辊时间的缩短使得热轧厂的产量也相应的增加了
  6 效益计算
  每次换辊减少20秒计算,每天换辊8次,一年减少时间960分钟,每分钟产量为9.64吨,吨钢效益按400元,节约时间创造的效益为:9.64*960*400=370万
  7 结语
  经过几个月的不断的调试和改进,实施编程并投入实际运行以后,经过近半年多的实践检验,完全实现了设计思路,且运行稳定,减少了换辊时间,增加了产量。没有带来不利的影响也没有出现过事故。为邯钢2250热轧厂生产作业率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者简介:
  苗新江(1985—),男,本科,工程师,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从事电气维检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开源软件已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和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来源,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的飞速发展离不开开源软件在该领域的持续深耕。本文将重点梳理计算机视觉相关开源软件应用情况与典型开源软件,为计算机视觉研发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视觉;开源软件;人工智能  1 引言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研究如何使机器“看”的科学,即利用图像传感器和计算机代替人眼
期刊
摘 要:文章阐述实现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命题无碳小车双“8”字型赛道避障行驶常规赛命题要求无碳小车结构创新思路。为满足双8轨迹要求对小车转向机构进行创新性设计,用凸轮推杆和两个微调机构配合实现小车较高精度的轨迹运动。  关键词:无碳小车;双8轨迹;转向微调机构;凸轮推杆  一、概述  競赛场地在半张标准乒乓球台上有三个障碍桩沿中线放置。障碍桩为直径200mm的圆棒,两端的桩至中心桩
期刊
摘 要: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特别是灌注桩基础施工中,溶洞地质的处理是一大难点,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点。目前应用较多的溶洞处理方法有回填造壁法、混凝土灌注法及注浆预处理法等,但这些方法对于较高或较大的溶洞处理效果不理想。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一种对较高、较大溶洞地质更优良的灌注桩基础处理方法——钢护筒跟进法,并对该法施工中的关键环节进行归纳分析,对今后类似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输电线
期刊
摘 要:本文介绍CATIA二次开发方式,用C++语言编写程序代码,调用CATIA API内部函数库,在CATIA界面上生成创建圆柱体的自定义工具条,用户直接输入参数生成圆柱体模型。避免了CATIA中建模的重復操作,缩短研发时间,提高工程效率。  关键词:二次开发;CAA;CATIA  Secondary development of cylinder based on technology of
期刊
摘 要:转子模型在系统设计中有着重要作用,准确的转子模型是预测转子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前提。本文使用二阶模型和三阶模型对永磁电机转子进行辨识分析,并对实际模型与理论模型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提高了永磁电机转子模型的准确度。  关键词:转子模型;系统辨识;模型拟合  Dynamic Model Identification of Permanent Magnet Motor Rotor  Gan Yan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在提升工作效率,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冲突及兼容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硬件冲突和兼容性处理方法,希望对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冲突;兼容性  引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不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
期刊
摘 要:电压稳定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要求,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对电力系统运行存在明显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实用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分析方式,找出实用性较高的分析方法对其分析过程进行介绍,为提高小干扰电压稳定性方案的提出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干扰电压;稳定性;特征值  引言:小干扰电压稳定性实用分析的主要参数有特征值、灵敏度、裕度等。常用方法包括数值仿真分析
期刊
摘 要:企业员工的激励是社会广泛探讨的问题,有效的激励企业员工积极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ERG理論和弹性福利制度相结合,分别提出针对企业中青年、中年、老年员工的激励办法,为企业如何激励员工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激励;ERG理论;弹性福利制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市场竞争也不断的加剧,企业员工的综合素养也在不断地提高,个人诉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企业所需要管理的人员也来越复
期刊
摘 要:针对花卉在无人管理时水分无法及时供应导致无法正常生长以及花卉生长环境湿度难以调节的问题,设计并构想了一种花卉管理的智能控制电路系统,本系统基于AT89C52单片机和利用多传感器的信息采集与管理实现了针对不同花卉的需求实现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的功能。  关键词:AT89C52单片机,自动浇水,自动保湿罩  1总体设计  本系统基于AT89C52单片机实现,该电路系统由保湿模块和浇水模块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是介绍说引入的无氧铜生产全新工艺和设备,并论述生产工艺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主要设备。希望通过具体的讨论,来进一步的加强无氧铜生产的质量。  关键词:无氧铜;生产工艺;熔化炉;铸造炉  在对铜进行生产期间,无氧铜生产属于很难控制的一项,并且对设备以及具有很高的要求。现在我国还不具备制作大型无氧铜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全面引进无氧铜生产线,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我国铜加工的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