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地铁阅读众生相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乘地铁阅读是纽约人的一个习惯。因为大多数地铁还不能上网和接收手机信号,所以。人们利用这段时间读书。
   各行各业的阅读者海尔斯顿在长老会医院工作,她正用乘车时间阅读商品目录。“有时会找到我想买的东西,大多数时间只是随便看看。我不想看新闻,生活中接触得太多了。”
   21岁的模特儿托马斯小姐是典型的一心多用者,她说“我不管是被挤在门边,还是自己有一个座位,总是边听音乐边读书,音乐让我产生一种融入故事中的情绪,感觉自己像其中的一个角色。”地铁过道里,女演员阿亚拉一边对着剧本记台词,一边努力练习各种姿势。这位45岁的妇女对这样做没有不好意思,“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别人也许会看我,但我需要排练。”
   21岁的瓦拉斯是爱荷华州格林耐尔学院的一名学生。她常用乘地铁的时间读写:“乘地铁的时间完全属于自己,没有紧迫任务,没有妨碍。虽然你身边都是人,但他们都很宽容。”
   地铁里的小读者时代广场站台上,一群5岁-8岁,刚参加完夏令营的孩子们精疲力竭地在等车。地铁驶进站,老师立即让孩子们上车:“准备好自己的书。”教会规定,参加特瑞蒙特夏令营的孩子们如果在地铁上找到座位,就必须读书,训练自己短时间内读书的速度(20分钟),并用日记记下他们阅读的进步。
   在地铁车厢里,就是没有座位的孩子也在站着看书。8岁男孩克里斯多夫用一只脚缠住靠着的支杆,双手拿着《共度时光》读得津津有味。他身旁的史蒂文一只手拉着老师,啪的一声打开《孩子可以拯救地球的50件简单的事》阅读。8岁的拉伦达坐在两个看报的男人中间,专心地阅读着《玛丽·安营救行动》。
   高层次的认真阅读乘客中的克拉克肩上挎着一个包,左手拿着一沓文件,好像在工作。其实,那沓文件是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前三章,是他从公司读书俱乐部打印的。该俱乐部每周聚会一次,在聚会上像克拉克这样50岁的读者都快成了文学评论家。克拉克记不清以前他是否读过这本书:“也许在上学时读过,但现在读着感觉不同。可以肯定的是,我以前乘地铁时肯定没有读过。”
   在奔向杰克森高地的拥挤地铁上,潘尼玛像和尚一样静心地阅读着。两年来,潘尼玛利用乘地铁的时间读完了6卷佛学名著《法华经的智慧》。68岁的潘尼玛是韩国人。1981年来到美国。她的读书目的很简单:“通过读这些书,我学会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每天都在努力提高自己,我正努力学会像和尚一样平静地生活,我不想浪费任何时间。”
  
其他文献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3个旅行者在一个大雪的夜晚迷了路。他们离开一个樵夫的小屋,朝自己的家奔去。出发时,他们的方向正确无误。但是,到了应该到家的时候,他们却又返回了原来出发时的小屋。他们并没有气馁,又一次出发了。可结果还是一样。就这样,4次行走,好像有魔法指使一般,每一次他们都返回到那同一间小屋。最后,这些旅行者走累了,只好放弃,等在那间小屋直到天亮。   为什么人们行走时会转圈圈呢?有个简单的例子
期刊
看了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毕业生典礼上的讲话。讲话很长,足有四五千字,但长而不烦的讲话也是有的,杨校长即是一例。令我这个在校长治下任教30年的大学教员不无惊诧的是,作为体制内的副部级高级官员,杨校长讲话完全没有官话,没有体制话语,一句也没有。他反复强调的是心灵、复旦的心灵。   为此他引用了哲学家、数学家A.N.Witehead的话(大意):“抛开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
期刊
在举国关注中,2011年10月21日0时32分,头上插满呼吸管的小悦悦终于辞世。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看到日俄战争时,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此景深深刺痛了鲁迅,他于是愤然离开。   105年之后,佛山一位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倏而就让全民都变成了鲁迅,哀叹路人的麻木和冷漠。他们说,这一天,2011年10月13
期刊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说的就是在地震前一些家畜和动物的异常表现。   关于动物能预测地震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很多了。的确,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降临时,我们很少听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伤的案例。动物为何对地震如此敏
期刊
那一天,传闻中午时分小城将有一场轻微的地震。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恐慌。他们想,这怎么可能呢,我们这里几百年来从没有发生过地震。   男人是上午听到这个消息的,他笑一笑,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他一直要忙到下午5时,即使午饭,他也会在办公室里简单地对付。女人在工厂里“三班倒”,中午时候,她刚刚下班回到家里不久。   那天中午,男人突然很想回家看看。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打出租车跑个来回,男人完全可
期刊
很多人觉得女人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像鲜花一样绽放,到了一定年纪,就成了明日黄花,很多女人自己恐怕都会觉得人老珠黄是自己必然的宿命。   中国女人最缺乏的就是自我发现和欣赏,大概是千百年的传统和习惯使然,女人尽管始终在努力希求独立,但事实上女人又始终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依附于为家庭乃至丈夫孩子中的某个人,所以才有了女人為别人活着的想法和看法。   生活是自己用心营造出来的,没有人能真的捧着幸福送到女人
期刊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是知心朋友。   一天,他俩相约一起去爬一座高山。他俩从清晨开始攀登,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登上那高耸入云的高山。   站立山顶,智者望着山清水秀的风景,感慨万端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现在才切实感觉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心境了。”   禅师说道:“老弟,你就永远留在这里吧。我可要悠然下山去了,到山下去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   智者问道:“兄長,你这是什么意思?”
期刊
自从有了孩子,女友就被冠了名。在与孩子有关的世界里,不再有人关心她姓甚名谁,别人眼里的她,只剩下一个称呼——天天妈。女友抱怨过,但最终习以为常。某日饭桌上,女友抓起电话,张口就说:“我是天天妈……”大家都笑:你还有自我吗?名字都被女儿侵占了!   每次出席老公的活动,朋友李就成了“凌夫人”。在老公的圈子里,她被堂而皇之冠了夫名。就算老公每次刻意强调:这是李,我太太。可是没用,人家端起酒杯,一句“
期刊
儿子快到青春期了,多说了他几句,就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妈妈,我决定以后永远也不和你说话了。”可没几分钟他就忘了誓言,没话找话地说:“妈妈,你看我掉牙的地方长出一个小牙尖儿了。”这就是孩子,不开心不会持续多久,有太多可以快乐的事情,没理由一直生气。   大人就不一样了。曾经看过一个新闻,一个妇人因为唠叨被丈夫吼了一句:“闭上你的臭嘴”,于是30年不曾开口说话。她买菜做饭料理家务,一切如常,但任凭老
期刊
日前,经央视春晚宣传组证实,龙年春晚将取消“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央视表示,取消评选的原因是多年来评选结果与实际不符,并且对今年“回家过大年”的主题没有意义。   哈文的春晚,总能隔三差五地给公众带来惊喜:先是召集赵宝刚、张颐武等文化名人共商春晚大计;后是全国召集幽默段子,并向提供者付稿费;再后来就是让春晚回归公益,实现春晚的“零广告”,不仅不要植入广告,而且连20点与24点的整点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