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换了你的名字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degoflyw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有了孩子,女友就被冠了名。在与孩子有关的世界里,不再有人关心她姓甚名谁,别人眼里的她,只剩下一个称呼——天天妈。女友抱怨过,但最终习以为常。某日饭桌上,女友抓起电话,张口就说:“我是天天妈……”大家都笑:你还有自我吗?名字都被女儿侵占了!
   每次出席老公的活动,朋友李就成了“凌夫人”。在老公的圈子里,她被堂而皇之冠了夫名。就算老公每次刻意强调:这是李,我太太。可是没用,人家端起酒杯,一句“凌夫人”,朋友的名字就被淹没在一杯酒中了。朋友打定主意,在下一场局里一定扳回自己,赢回名号。
   似乎一个不留心,我们就被家人偷走了名字,成为藏在他们身后的那个人。在以家人为坐标的参照系里,你不再是你自己,而是家人的一个分支。如果他们是A,你绝对不是B,最多是那个A’。难过吗?有点儿。在自己的世界里光明正大地活了30年,突然成了别人的附属;最终多半也认了,毕竟唱主场的是自己的家人。
   我们也会很自然地称呼别人“某某夫人”、“某某先生”、“某某妈妈”、“某某爸爸”,常常没有恶意,有时是出于习惯,有时是随了大流,有时仅仅是便于记忆,我们忘了,被别人指代时,那种小小的不悦,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有。
   先看看哪些时候,我们容易被冠名。
   家庭中实力较弱的那个人,容易被冠名。一个家庭,在你眼里是几个独立的人,可是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头上要盖一个戳,姓氏无疑是首选。两个人中,如果其中一方是绝对的领导、业界的权威,另一方常常会被想当然地覆盖掉。仔细想想,你多半不记得领导太太的名字,也常常不知道导师夫人的姓氏,更对一个女强人的老公没什么印象,无他,实力赢得冠名权罢了。当然,这个实力,可以是经济实力、家庭地位,也可以是个人魅力、话语优势。有的人最初就闪亮登场,让别人一下就记住了你;也有人通过个人气场,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让人忘了你都难。邓文迪不就是一个典型吗?在公开场合,她凭借自己的实力,已经成功地去默多克化,“邓文迪”三个字从容地走出了附属的窠臼。
   在对方的交际圈里,我们容易被冠名。结了婚组成家庭,难免要闯入对方的交际圈。就算你不大乐意,那些“携家眷出席”的场合,你也不好永远缺席。“这是××的夫人”、“这是××的先生”,我们常常被这样介绍。其实也没错,在这里你的身份就是家属,最安全的表现是演好配角。当然,如果你不露痕迹就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下次是响当当的主角,那也无妨。公共空间里,谁也不一定非要压着自己的性情,藏在别人身后。只是,别忘了看看被抢戏的那个人,如果人家觉得你是在给他加分,当然皆大欢喜;如果人家觉得被挑战了,你还是低调些的好,要知道你越出彩他的压力就越大。如果有一天,男人在自己的圈子里,变成了被你指代的那个人,我想,他恨不得自己立刻消失吧。
   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冠名。你在自己的领域里名头再响,到了孩子的世界,不过是世上最普通的父母。老师说,“谁谁的家长,你来一下。”家长们之间打招呼,“你是那谁谁的爸爸吧?”当然,最多的是妈妈们之间,交战回合了好多年,对你到哪儿过周末、吃什么了如指掌,可是似乎没人关心你的真实姓名。你们手机里常常有这么一栏,××妈妈、××家,可是要真输入人家的尊姓大名,等要找这个人的时候,脑子里八成是盲区。没错,家长的交往始于孩子,中心是孩子,那么让自己冠上孩子的名,是如此的理所当然。女友说,最搞笑的是,小朋友也忘了叫她“阿姨”,因为叫“阿姨”通常没人反应,但一句响亮的“天天妈”!自己绝对回头。
   家庭冠名权之争是一场虚拟战争。这场貌似家庭内部的战争,其实与家人之间无关。就算被冠了名,其实那不过是外界对你的一个称呼罢了。这个称呼不一定是势力的象征、重要性的比拼,不过是个代称,而且这个代称具有转移性、阶段性,某一天你突然发觉,其实根本没有战争,你需要的,只是换个视角。
   家庭冠名权之争也是一场自我之战。有的时候,你铆足了劲儿,发现根本没有对手。你真正困扰的,是自己内心的不确定性;你刻意强调的,是自己最怕丢掉的。等有一天,无论身在哪儿,无论被哪种关系所标定,你都觉得无所谓,你就是独一无二的那个自己,你还觉得,有人能把你的名字偷换掉吗?
  
其他文献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生有点微小的缺点显得真实也才显得珍贵。   当我们接受事物美好的部分时,也要接受它缺点的那一部分。如果没有了缺点,反而显示不出美来,所以,有缺点的美显得更加真实。正因为有了微小的缺点,才使得事物显得生动而不虚假,好比人们都希望得到幸福而不想要烦恼,但是如果没了烦恼,我们反而不知道幸福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了。所以,我们承受的痛苦越大,克服了困難以后所得到的幸福也就越大。同样,没
期刊
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的,已经记不得了。   小时候爸妈两地分居,爸在西安研究炸弹,妈在湖南教书,小时候我常常被放在外婆家,外婆家在山里,每天的生活无聊之至,看看树,看看炕台,拿个板凳望天,山里岁月悠长,所有的植物都喷发出热烈而清冷的生长之气,空气里闻得到燥热的草香,晚饭永远是丝瓜与空心菜,吃饭单调到可以含着饭睡着,那个时候,最大的恩物就是一本书,我甚至可以拿着我妈订的《中国妇女》来回看好多遍,每次
期刊
她比他小20岁,嫁给他的时候,家乡的人都以为她傍上大款。只有她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黑,丑,一口黄牙。媒人当初可没这么说,只说是个过日子的男人,就因为家里穷给耽搁了,一直没找上媳妇。那阵子,没找上媳妇的都去山区找,有四川的、山西的、湖南的……花几千元就可以找来。那男人也托人带一个回来,这就是她,一个死了丈夫的女人。   媒人说男人富着呢,靠手艺吃饭。女人因
期刊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3个旅行者在一个大雪的夜晚迷了路。他们离开一个樵夫的小屋,朝自己的家奔去。出发时,他们的方向正确无误。但是,到了应该到家的时候,他们却又返回了原来出发时的小屋。他们并没有气馁,又一次出发了。可结果还是一样。就这样,4次行走,好像有魔法指使一般,每一次他们都返回到那同一间小屋。最后,这些旅行者走累了,只好放弃,等在那间小屋直到天亮。   为什么人们行走时会转圈圈呢?有个简单的例子
期刊
看了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教授在2011届本科毕业生典礼上的讲话。讲话很长,足有四五千字,但长而不烦的讲话也是有的,杨校长即是一例。令我这个在校长治下任教30年的大学教员不无惊诧的是,作为体制内的副部级高级官员,杨校长讲话完全没有官话,没有体制话语,一句也没有。他反复强调的是心灵、复旦的心灵。   为此他引用了哲学家、数学家A.N.Witehead的话(大意):“抛开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
期刊
在举国关注中,2011年10月21日0时32分,头上插满呼吸管的小悦悦终于辞世。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看到日俄战争时,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此景深深刺痛了鲁迅,他于是愤然离开。   105年之后,佛山一位两岁的女童小悦悦,倏而就让全民都变成了鲁迅,哀叹路人的麻木和冷漠。他们说,这一天,2011年10月13
期刊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谚语:“震前动物有预兆,抗震防灾要搞好;牛羊驴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长蛇早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家家户户要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说的就是在地震前一些家畜和动物的异常表现。   关于动物能预测地震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很多了。的确,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降临时,我们很少听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伤的案例。动物为何对地震如此敏
期刊
那一天,传闻中午时分小城将有一场轻微的地震。没有人相信,也没有人恐慌。他们想,这怎么可能呢,我们这里几百年来从没有发生过地震。   男人是上午听到这个消息的,他笑一笑,继续忙自己的事情去了。他一直要忙到下午5时,即使午饭,他也会在办公室里简单地对付。女人在工厂里“三班倒”,中午时候,她刚刚下班回到家里不久。   那天中午,男人突然很想回家看看。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打出租车跑个来回,男人完全可
期刊
很多人觉得女人一辈子,年轻的时候像鲜花一样绽放,到了一定年纪,就成了明日黄花,很多女人自己恐怕都会觉得人老珠黄是自己必然的宿命。   中国女人最缺乏的就是自我发现和欣赏,大概是千百年的传统和习惯使然,女人尽管始终在努力希求独立,但事实上女人又始终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依附于为家庭乃至丈夫孩子中的某个人,所以才有了女人為别人活着的想法和看法。   生活是自己用心营造出来的,没有人能真的捧着幸福送到女人
期刊
一位智者与一位禅师是知心朋友。   一天,他俩相约一起去爬一座高山。他俩从清晨开始攀登,花了大半天时间才登上那高耸入云的高山。   站立山顶,智者望着山清水秀的风景,感慨万端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现在才切实感觉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心境了。”   禅师说道:“老弟,你就永远留在这里吧。我可要悠然下山去了,到山下去享受自己美好的生活。”   智者问道:“兄長,你这是什么意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