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思维导图运用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05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思维模式,可以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在初中教学中,训练学生自己设计思维导图意义重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和课题研究的推进过程中,不少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但也存在不少误区。本文阐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存在的误区以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思维导图;误区;应对
  近年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在整理历史知识结构时,能够运用发散思维把一课或者一单元或是一册书的知识,画成结构图帮助记忆。因此,在2015年本人就主持了以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的相关课题研究。
  “思维导图” 是英国心理学家、记忆力大师托尼·巴赞(Tony Buzan)创造的,又称心智图、脑图,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它是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文字、条例、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空间、颜色、整体思维等。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左右脑的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彩色图示,将自己的思维过程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思维模式,可以在海量信息中迅速掌握重点,明确层次,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让思维可视化,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启发联想力与创造力,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在初中教学中,训练学生自己设计思维导图意义重大。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思维导图是一种辅助学习的工具,通过在学习材料中提取关键字,构建知识间的联系,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把历史过程一步一步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它迅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结构的把握,便于学生了解教师的思维过程,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搞清历史事件之间的线索和因果关系。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好思维导图,可以改变教学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关注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空间,构建出实效、活力、和谐、发展的课堂。
  二、运用思维导图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误区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和课题研究的推进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在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但也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1.急于求成型。有些教师在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时,没有做好调查研究,不清楚小学阶段思维导图训练的效果,从七年级就开始要求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或复习,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应用,没有办法坚持进行或是应付了事。比如,在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有关“汉武帝大一统”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让学生学习这一课后完成一张思维导图,以加强对这课的理解和记忆,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只会画成一个知识结构图。这样学生的做法无异于平常的知识结构,没有新意,也不能图文并茂,更不能真正体现思维导图的意义与功用,因此教师也就失去信心,不再坚持了。
  2.流于形式型。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发现有部分教师由于急于求成,流于形式。因此,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太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认为只要中考有考的内容抓来背诵就行,而对于思维的训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似乎都不重要,只要学生能够针对知识点整理出知识结构就行,不管学生画的思维导图是否正确或者科学,只要学生能应付上交就行了。
  3.全面包办型。有些初中历史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不善于或者不愿意认真指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设计的训练,干脆全程包办。更有部分老师怕麻烦,懒得引导学生独立设计思维导图,教师就在网上搜集或者进入思维导图训练营、再或者加入一个有关思维导图的微信群,直接进行“拿来主义”,把别人设计好的一张张“科学、合理、图文并茂”思维导图印发给学生背。
  4.半途而废型。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设计的思维导图较难达到自己的要求,没有耐心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就对学生失去了信心,最后干脆抛弃了思维导图的训练,从此课堂中不再出现思维导图了,课堂教学回到了原有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抄笔记”的沉闷氛围中。
  三、循序渐进,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最终达到能独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设计和运用思维导图,正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在训练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的几种规律,循序渐进:
  1.要有三年一盘棋的思想,制定好计划。初中生由于心智等还尚未完全发展,在进入初中阶段,感觉课程增加了不少,学习压力也比较大,所以不少学生一时间难以适应。要训练学生设计思维导图的能力,就要制定好三年的计划,不能操之过急。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适时调整各个班级的计划。在班级内部,要求每个学生要有个人的学年计划,争取每位学生七年级能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的简单设计,八年级时能够设计一节课甚至是一个单元内容的思维导图设计,九年级时争取能设计专题复习的思维导图。
  2.要重在方法指导,不要越俎代庖。设计思维导图的主体是学生,最终结果是要学生学会应用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思维导图的设计也不例外。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历史材料的分析与处理是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不会分析材料,其实就是不会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处理工具,学生在构思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就是学习了信息处理的技术。制图过程中,学生必须获取关于某个主题的多种信息,然后通过和同学、教师的信息共享及协商,对其进行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是一个信息的获取、处理、分析的过程。最后,学生绘制出了完整的思维导图,则是信息创造和发布的过程。
  3.要注重学科迁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设计专题思维导图。教师在平时训练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三点学科知识的迁移:一是通过比较、概括,培养学生学科内知识的迁移能力。历史事件不会重复,但经常有相似之处,对于同一类型、联系紧密的知识,要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通过比较,抓住新旧知识间的不同点,为学习新知识创造情境,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通过整合、渗透,培养学生学科间知识的迁移能力。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与语文、政治和地理联系比较密切。在设计历史思维导图时,也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知识,把其他学科知识有机整合在一张图表中,完成学科间的知识迁移,加深记忆。三是通过分析、联系,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间的迁移能力。训练学生设计历史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和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联系现实生活,把历史问题现实化、生活化,让学生运用现代语言和现实思维,实现历史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体验的互动迁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有效的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历史学习,既与新课改的理念相符合,也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对教师的个人发展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不是教师的“减负”,而是教师在“自我加压”。只有初中历史教师能真正沉下心,认真训练学生设计和制作历史思维导图的能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才能相应得到提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次真正的课程改革,是历史教师和学生都会感激的教学方式的革命,是影响着学生其他能力发展的重大改革。
  【参考文献】
  [1]李晓鹏.《中学生思维导图学习法》,光明日报出版社
  [2]杨文舟.《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陕西师范大学》,2015(10)
  [3]季秀凤.《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3(20)
其他文献
我父亲原是西昌基层粮站的主办会计(干部)。1983年经原西昌县人事局批准退休回农村居住,1985年4月因病逝世。我母亲一直居住在农村,未从事有报酬的工作.其生活与就医完全靠我父亲
【摘 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学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入理解化学现象的产生。创新教学理念下的化学实验应注重实验的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化学;创新理念;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主要是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其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必然会用到实验教学法,这种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讲求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活跃课堂的氛围,并调动学生课堂的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要依照新课标对小学音乐课堂的要求,打造生动趣味的快乐课堂,要运用游戏式教学法、联欢式教学法以及互动式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新课标下活力飞扬的音乐课堂。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快乐课堂  新课标要求小学音乐课堂要打造快乐课堂,
以大连民族大学建筑节能实验室为平台,研究光伏阵列倾角的最优化。分别测试夏秋两季四工况太阳辐照度、工作电压、电流等实验数据,计算不同季节不同工况的系统发电量和发电效
介绍了《外语界》的办刊历程、指导思想和发展现状,对该刊2008--2012年5年间所载论文及其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高校的思政教育越来越困难,因为学生利用自媒体的便捷性接触到许多良莠不齐的东西,这可能对他们的思想道德造成不良影响。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自媒体如百花齐放,占据了高校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新时代,以自媒体为载体开展思政教育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由之路。本研究从高校自媒体教育问题、解决对策入手进行研究,提出当今时代,高校以自媒体为载体的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
从教育方式互动性、教育内容专业性、教育媒介信息化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职能转变,提出了新媒体时代
分析了读书社团、勤工俭学学生和青年志愿者3个群体的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给出高校图书馆学生管理员聘用群体的最优选择.
从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采访工作特点出发,分析了政府招标模式下图书采访工作的利弊,探讨了优化图书采访工作的方案和改进流程。
【摘 要】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以及海门足球游戏的推广下,我带领中班幼儿通过现场观看大班的足球活动、开展各类足球游戏、最后展示足球游戏成果,层层递进,让中班幼儿了解足球,玩上足球,爱上足球。  【关键词】中班幼儿;足球游戏  学踢足球要从娃娃抓起!江苏省教育厅官方微信曾经发布过了《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在这份纲要中对于青少年足球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作出了明确的规划。近日,我们海门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