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插图教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kew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教学大纲》编写的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图文并茂,插图在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学生学习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范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很好地围绕教学大纲,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功能作用。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思想品德教育,下面就如何进行插图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一、充分认识各类型插图的教育教学功能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教学插图,有着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功能向学生实施教学,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1、识字释词型的插图,具有看图识字的启蒙功能。这类型插图多出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具有极其有效的启蒙作用。由于初入学的儿童的认识能力的局限,对于汉字的这种抽象的字形、字音、字义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儿童就可以借助认识实物图形,即可识字。如“北京”、“天安门”这些表示地点的名词,如“碧绿”、“金黄”、“雪白”这些表示实物状态的形容词等等,儿童通过看图即可识字了。由于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某些字词的理解,用口头语言来叙述难以说清,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而把课文中的插图利用起来,结合讲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授《长城》一课时,理解城台、垛口、瞭望口、射口等词语时,因为学生没有亲眼看到过,讲起来还是不知道,把长城图景对照课文进行理解,不仅弄懂了词义,了解了作用,还把它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2、多幅连贯的连环型插图,具有揭示句段的诱导功能。这类插图多出现在看图说话的练习题中。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文章的阅读分析,理解句、段的含义,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形象思维,对于有的句段或较浅显的词句,也不容易理解,待阅读句子后,再对照课文中的插图进行分析,句意就变得简单浅显了。如《詹天佑》一文,分析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使火车爬上青龙桥附近陡坡一段,“人”字形线路到底是怎样的?火车利用两个车头怎样拉、怎样推?过岔道口后怎样推、怎样拉?如何向前进的?利用插图,学生对这段句意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3、看图学文型的单幅插图,具有揭示课文中心的点晴功能。如看图学文《八角楼上》、《艰苦岁月》、《赵州桥》、《马踏飞燕》等等。这些课文的插图,图意就直接表达了文章的主要部分,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在分析文章时,重视了插图在这方面的作用,就无形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概括分析的能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插图,画出了一位在大年风雪夜披着卷发、美丽可爱的小女孩,蜷缩在街上的墙角里,右手拿着一盒火柴,左手捏着一把正在燃烧的火柴,右上大半部分是由火柴光幻化而成。他被冻死时的美好想象:搂抱着他的慈爱的奶奶,那么幸福,美丽的圣诞树等等,从而让同学们知道,她对这种美好的想象在她所处的社会里是不可能有的,这只是幻想。但与她的凄惨现实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更显出她的命运的悲惨。同学们也懂得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理解到作者对这种不合理制度的不满,对穷苦人民的深深同情。
  4、寓图以道型的插图,具有德育功能。课文插图不经意中觉得它是为了点缀课文,是文章的装饰,其实它都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编排设计的。图以载道,结合课文讲解,可直观、生动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的教育。如课文《灯光》,插图画着战斗间隙,郝副营长有关前沿阵地的战壕里的弹药箱上,借着微弱的火柴花,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的情景。让学生联想到我们的前辈,在这样的艰苦的战争年代,抽出空隙时间,还要认真学习,希望战争胜利后的孩子们能坐在书桌上,能够在电灯光下学习。英勇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革命前辈的这种崇高的品质,就是今天我们同学们学习的榜样。教育学生热爱学习,热爱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激发他们对老一辈革命者为革命、为人民、为子孙后代幸福,英勇献身精神无限崇敬的思想感情。
  二、采用有效方法和途径,发挥插图教育教学功能
  综上所述,插图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功能,但不等于说,教师仅仅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就可以。如何发挥插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功能作用,这是关系到教师如何运用插图进行教学的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
  1、教学生学会观察插图的方法,做到“看”、“说”结合。第一步,要让学生了解图的大意,用图上画“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话,培养说话的完整性。第二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察,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品质,培养说话的深刻性。第三步,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或先人后事,先主后次,从左到右等,培养说话的条理性。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的方法,做到“图”、“文”结合。有课文单单看图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或单单读读课文也不能理解其中的难点。教师必须把看图和学文结合起来,才能深刻理解课文。如《马踏飞燕》单从课文的插图看,只不过是马蹄踩着飞燕而已,但通过读看结合,更能理解课文的用词遣句的艺术魅力,更能深刻理解马的飞奔神韵,更能显示中国人民的陶塑艺术之高超。
  3、凭借插图,启迪思维的方法,做到“看”、“想”结合。思维是学生智力因素的核心,没有思维的智力,仅仅是一种本能行为。因此,教师凭借插图,启迪思维是教学的本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勇气。课堂教学中,必须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多向性的。学生便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求异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大特征进行训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4、凭借插图,发挥想象力的方法,做到“想”、“创”结合。在人的各种能力中,想象力是最神奇的。它具有突发性,最能体现人的创造力。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推想插图中未出现的内容,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天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教师可以出示图画后,用故事引路,诱导学生想象,待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
  总之,插图教学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教学艺术。它对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巧妙地加以实施,让其发挥独特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活动课程”  “活”而“动”的教材建树三年制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活动”开源活流,在国颁语文教科书中,成了课程结构的一块,这在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是一大创举。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方面:(1)正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确有多种课外活动,但处于“课外”、“业余”地位,不是作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搜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农村初中没有图书馆,学生手中也只有一本教科书和练习册,教师上课也走进了讲课文讲作文“唯讲是上”的死胡同,对课外阅读普遍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因此,农村中学的教师和学生都存在着阅读量不足、知识面狭小的问题,将严重影响语文课的低效、
期刊
“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之一,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是语文教学的历史的必然回归。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发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在教学中,我尝试从几个方面引导他们开展自主阅读,搜集信息以教材为
期刊
【摘要】 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小学语文教学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关键词】
期刊
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即是孩子学习普通话的“拐杖”又是孩子认知的桥梁和纽带。说好普通话的关键环节是发音,发音的教学更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学生发音是否规范,影响到以后认识汉字、口语交际和学说普通话。实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方音辨正指导宜早不宜迟,那么在拼音教学中如何进行方音辨正指导使“拐杖”立起来。我的做法是:  一、规范发音,突破方音辨正难点  抓好发音环节是方音辨正
期刊
多年的实践,我发现:许多高年级学生写不好作文,他们并不是缺乏生活,而是缺乏认识生活与表现生活的能力。习作中“有米不会炊”的学生占了很高比例,成了提高语文学习成绩的瓶颈。突破这一瓶颈,让这些习作困难生学会表达,爱上习作,自然是需要我们教师的特别关注与辅导。  那么,怎样帮助这类学生提高作文能力呢?  一、授之以法,体验观察之乐  观察不细致,体验不深刻,思考不充分,文章就写不具体。只有扎实的观察基本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风雨兼程了十几年,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期间的摸爬滚打,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小学教师的经验。  一、呈现充满激情的课堂  一堂充满激情的语文课,不仅学生听着是享受,教师本身也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的激情来自本身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还有对梦想的追求!学生在
期刊
一、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①美文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②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期刊
【摘要】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关键词】 语文;教学;生动性    一、语文生动的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