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态教育和谐氛围营造策略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hao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顺应自然的人性的教育,是全社会自觉形成的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今天的终身教育观。当我们面对今天教育的功利性时,生态教育能够改变我们所有为人父母的人的教育价值观。而幼儿教育作为一个人一生中所接受的第一次正式、系统的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是一种基础奠定式的教育,更是足以影响孩子人生轨迹的教育。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生态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关键词:幼儿生态教育;师生关系;创新理念;生态环境氛围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624X(2019)25-0004-02
  引    言
  生态教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而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现代全民性教育的生态学过程[1]。其旨在强调教育的内外统一,即知识教育与行为习惯和道德养成相结合,理论接受与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幼儿阶段的教育应更加注重对幼儿思维的培养,引导幼儿认识世界,改变原有的僵化的灌输式教育,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环境氛围对教育的影响力。本文将分析我国现阶段幼儿生态教育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
  一、生态教育内涵及特点
  生态教育作为一种现代社会主流式的先进教育理念,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与现代全民性教育相结合,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涵盖教育的各个方面,具体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国家教育、职业教育等,面向整个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幼儿、中小学生、大学教育甚至军队人员和科学工作者。其教育方式和理论也得到了很大的创新,一改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科学实验、实地检验等,让受教育者亲身体验,着重培养思维,而非知识的强迫性接受。其教育内容也与传统教育有很大的不同,不再一味追求理论知识,而是讲述生态理论、生态价值、生态伦理、生态文化、生态工业等。生态教育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人生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世界观,从而从根源建设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2]。
  关于生态教育的特点笔者做了以下三方面总结:第一,开放性,不同于传统教育的封闭僵化的教学模式,生态教育让学生去走出去,自己去感受总结,去实践书本上的知识;第二,创新性,在中国几千年固有模式中大胆创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从目的、过程以及追求的结果都有极大的创新;第三,范围性,生态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对象都将范围扩大了很多。在教育内容方面,不再局限于科学文化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生态思维、生态价值观,将教育面向的对象扩展到了整个社会的所有人群。
  二、当前幼儿生态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无论是幼儿园数量、教育教学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现代生态教育的大背景下,现阶段的幼儿教育暴露出一些问题,在师生关系和环境氛围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方面,师生关系不和谐。虽然现阶段的幼儿教育师资力量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学前教育已经作为一个专业被纳入大学本科教育,但大多数幼儿教师尤其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仍是专科学校毕业。他们大多在课堂上仍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由教师掌握教学节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幼儿想象力和个性的发展。同时,由于工资待遇的问题,幼儿教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而年轻教师往往缺少经验,且幼儿年龄尚小,更需要生活上的照顾和对世界认识的引导,所以年轻教师的幼儿教育工作难度较大。同时,教师与幼儿之间缺少感情的沟通可能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甚至出现教师不喜欢个别幼儿或者有的幼儿极端厌恶某个幼儿的情形,这样往往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另一方面,缺乏潜移默化的环境氛围影响。尽管大多数幼儿教育机构在娱乐设施和电子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的配置已经很高,但幼儿教育不是安装几个滑梯、购买几个多媒体设施就够的。在涂刷的红红绿绿的园中,教师带领幼儿玩的游戏再多,看的动漫再多,若没有真正建立生态教育氛围,就无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正确的生态引导。这种脱离实际内容的教学,哪怕是绘画、音乐等兴趣教学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使用现代教学设施却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对统一采购的书进行统一的讲解,然而很多教学内容却与幼儿实际年龄脱节。幼儿正处于对世界的认识阶段,更重要的是学习生活化的内容,幼儿教育的重点是基本技能的教学,但是这方面很多幼儿园没有做到。
  三、幼儿生态教育和谐氛围营造策略
  1.建立和谐互动的师幼关系
  和谐互动的生态师幼关系是旨在将传统课堂的教师主体地位向幼儿主体地位转变,意在找寻教师与幼儿两者之间的平衡点[3]。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幼儿处于主体地位而非主导地位,教师要让幼儿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让他们知道“弯弯的月亮不只是像小船”;同时增加对其生活知识技能的教学,如垃圾分类、交通规则等。除此之外,幼儿园还有必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其体现出对幼儿的关心与关爱,以和谐的师幼关系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2.在环境创设中渗透生态教育理念
  让生态教育理念渗透在环境建设中,意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体会最基本的生态理念和原则,让幼儿对大自然有基本的了解。幼儿园可以在园内多种植花草树木,在墙上描绘出一些小动物的图案,甚至将设施如滑梯、餐桌、床等改造成动植物的样子,努力营造自然的氛围,让幼儿充分认识自然生物,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3.在区域游戏中渗透生态教育理念
  游戏在每所幼儿园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3~6岁的幼儿玩心比较重。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娱乐设施改装成动植物的样子,并在上面贴上爱护生态的标语,甚至可以将其融入游戏中,如将幼儿的投篮游戏与垃圾分类回收相结合,将障碍游戏与不能践踏花草树木相融合,让幼儿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营造生态环境氛围,提升幼儿生态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将生态教育理念融入环境创设与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认识自然、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学会保护环境。例如,在幼儿园中的道路两旁种植花草树木,自然而然地让幼儿认识到不能践踏花草树木;再如,幼儿园还可以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前提下引导幼儿进行浇水、施肥的活动,让幼儿在潜意识里埋下保护环境的种子;又如,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发现并认知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利用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特点,诱导他们主动认知自然,感受生态。
  结    语
  综上所述,生态教育的本质一方面是改变以往的古板僵硬的教育教学方式,让教育做到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幼儿教育中充分发挥幼儿的好奇心与想象力,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将生态理念融入教学内容,让幼儿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念,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习惯。我们应该坚信:在生态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幼儿教育将取得实质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陈宏珠.幼儿园绿色生态式教育——浅谈幼儿环保意识的养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46.
  宗吴萍.加强生态教育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研究[J].成才之路,2019(01):68.
  潘晓燕.幼儿园生态教育与课程整合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6):221.
  作者简介:张兴利(1979.7—),女,重庆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重庆市市级骨干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工作。 .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从音素角度分析,根据声腔的开放和封闭,基本可以把元音和辅音分清楚.但由于开放大小和封闭程度没有明确界限,实际上所获得的是近似的模糊音;再从音位角度分析,发现语
在众人看好银发市场的时候,率先冲入养老产业的民资却陷入未曾料到的尴尬境地。
通过应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对盾构掘进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提出了某地区隧道盾构法施工开挖面稳定系数的取值范围,并用莫尔库仑破坏准则和地表沉降进行了验证,从而更好地指导
日本人重家业而轻血缘的精神,依据品德与才能选择家业继承人和严格教育子女、培养后代刻苦精神的做法,值得中国的家族企业好好去研究和学习。
湘学的创建与湘学学统的延续,得益于湖南地区发达的书院,特别离不开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南宋湖湘学派与岳麓书院一体化建设发展,极大促进了湘学学派的形成和湘学学
摘要:法律史学诞生于清末,在历史的风云中屡经兴废。20世纪70—80年代之际,法律史学成为法学振兴的排头兵;继而沉潜史料、深耕细作,为中国法学与法治铺路。2002年以后,法律史学转入探微求真、反思重建的阶段,以重新认识中国古代法和中华法系、寻找中国法思想的自我为目标。法史学具有法学、史学两种进路,不可偏废;法史学承担着探索中华法文化遗传密码的功能,经过积累与沉淀,终将绽放出难以取代的异彩,在正本清
摘要:建炎三年(1129),孔子第四十八世嫡长孙、衍圣公孔端友扈跸南渡,赐家衢州,衢州遂成为“南宗圣地”。王阳明“几度西安道”,衢州因“四省通衢”的地理便利和交通优势,成为其人生的重要驿站。这无疑扩大了王阳明在衢州的文化影响力,王玑、栾惠、周积、徐霈等纷纷投入其门,学成后自觉开展良知学说的讲传和践履,蔚为衢州阳明弟子群之大观,是浙中王门的重要力量,极大地丰富了江南地区的王学图谱。本文广泛搜罗方志、
在这次抗震救灾开始时,股市表现相对平稳,不过看空的人认为这多少和“义资”(为了道义不卖股票)有关,所以他们认为股市仍要下跌。
前不久,由天津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商业区管委会、天津浙江商会主办,《浙商》杂志、浙商证券协办,天津滨海浙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承办的“浙商对话滨海CBD”活动在天津开发区万丽泰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教学成为英语课堂新常态,探索英语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文章简要论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融合的背景、内涵要求以及融合内容,同时提出了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够更好地解决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融合时教师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课程;融合;思考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融合的内涵  我国教育技术界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