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自主探索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ote_je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同课同构”教研活动中,师徒两人在教学让学生指一指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时,均出现了教学意外:一位学生只指出了数学课本封面周围的“4”个点(如图)。发生这样的现象,师徒两人作了不同的教学处理。
  案例一:A教师(徒弟)
  师(质问):你指的是这本数学课本的四个点,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是这样的吗?
  生沉默不语。
  
  师(焦急):你们都不能指出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吗?看老师的演示。
  A老师连忙用手沿着数学课本的边沿从A点运行到B点,然后运行到C点,再运行到D点,最后运行回A点;一边运行一边说:“象这样从起点出发又回到了起点,就是这本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再做一次。“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认识”到此结束。
  案例二:B教师(师傅)
  教师先指了A点,又指了B点,问“从A点能一下子就到B点吗?一周就是指“4”个点吗?”
  学生似有所悟,手势马上进行调整,从A点起沿着边线运行到B点,再到C点,再到D点,最后回到A点。
  师:“嗨,这样指才是……?”
  生: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
  师:对,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就是它的周长;从哪里指到哪里也能指出这本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汇报相当精彩:生2手势运行是从“A→D→C→B→(回到)A”;生3手势运行是从“C→B→A→D→(回到)C……
  在学生群情激动之时,B教师又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沟通:“刚才的指法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哪些地方又是相同的呢?”通过同桌说一说,议一议,使学生对比得出:起点不一样,运行方向不一样,这是不同之处;都是从一个起点出发,又要回到这个起点,这是相同之处。至此,“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这个概念已经动态生成,学生已经深刻理解“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指的是数学课本一周的长度,它应该是从某个起点出发,沿着数学课本的封面顺次运行又回到起点,它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对比上面两个教学片断,我们可以发现:B教师精彩的课堂生成源于他有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
  
  一、 课堂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索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谓自主探索,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参与,主动获取,自主构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案例一中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A教师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而是以“讲解—模仿”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了灌输。这种教学模式借助“依样画葫芦”来完成学习任务,明显地带有被动学习的特征,难以适应新的学习。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他在学习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个体经历,而这些经验与体会则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个体意义自我赋予的过程,是主体自我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当学生出现了只指出数学课本封面周围的“4”个点的现象时,并不是说学生对“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不理解,只是学生的表述出现了问题。作为教师应沉着应对,要相信学生能行,要为学生创设最佳认知活动的条件,创设足够的探索时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让学生在尝试、对比中,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共同发展。
  
  二、 课堂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
  
  课堂是学生的,也是老师的。学生在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教师应该发挥学习的主导作用,恰当地组织并指引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当学生用手指着数学课本封面周围的4个点认为是它的周长时,A教师经过教学努力后,只得靠自己的示范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接受(当然,接受式学习也是小学数学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而B教师则意识到: “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这个概念在学生头脑中是确定的,是指数学课本封面的一周,但实际却指了它的4个点。于是,问道:“从A点能一下子就到B点吗?一周就是指“4”个点吗?”一语惊醒梦中人,B教师的话点拔了学生,解决了学生的思维障碍,使学生自主地产生了“用手沿着数学课本封面的边沿从A点运行到B点,再到C点,再到D点,最后回到A点”的动作;“从哪里指到哪里也能指出这本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出现了数学课本封面周长运行的多样性,最后对比不同学生用手势运行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使学生自主默会、理解、掌握了“数学课本封面周长”这个概念。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是学生合作群体中的首席。而学生也在教师引导下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明晰了自己的想法,促使知识的自我建构。
  由此可见: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的“主导”不是直接以说教的方式教给学生什么知识(如A教师),而是指教师的“导”要有艺术性(如B教师)。教师要把握“导”的程度,凡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替代,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教师要把握“导”的时机,当学生发生错误时,当学生思维混沌时,当学生有创造性见解时,当学生认知发生冲突时,当师生对话不畅时,教师就该适时指导和点拔。教师还要把握“导”的方法,要选择恰当、有效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为加快推进全省渔业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在宜兴市组织召开了全省渔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培训会议。
期刊
[目的]明确江苏宿迁市常见草坪病害及对应病原种类,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在宿迁市主要草坪种植区调查草坪病害发生情况,并采集病害标本。根据各种病害典型症状,结合相
化学实验教学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如何有效地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创新也成为教育工作
2014年,山东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合作,在国内首次突破斑石鲷生殖调控及苗种生产技术研究,成功培育出批量斑石鲷苗种
推门课不仅能了解教师真实的上课情况,而且能对教师有效督促,比起那些昙花一现的作秀课、表演课,更加贴近实际,作用明显,并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听课方式。  然而,任何一种新兴事物的出现,都会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同样,我们在推门课实施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对此带有畏难和抱怨情绪,严重影响到推门课的质量。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以便采取有效措施。    问题一:上
试验采用流水呼吸室法和静水呼吸室法测定了叶尔羌高原鳅在低温6.5~7.5℃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叶尔羌高原鳅耗氧率具有昼夜节律性,耗氧高峰在5:00左右,低谷在15:00
《语文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许多一线教师都不敢在公开课堂上进行形式多样的语言训练了,仿佛一谈训练就是观念陈旧,与课改格格不入。其实,“不下河就学不会游泳”。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没有“扎实”、“有效”的训练是不行的。所以,教者要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确立每一课时的核心知识,精心设计每一次语言训练流程。  一、 复述课文,讲求循序渐进  课例:《推敲》(苏教版小语教材五年级上册) 执教:贾志
摘 要: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关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本身内容广泛,在小学阶段应当着力培养小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训练语感。但是现阶段小学生阅读情况不容乐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大力倡导和尝试拓展性阅读,为语文的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在语文的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思维的养成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水产门户网报道:塞舌尔的金枪鱼、马达加斯加的螃蟹、几内亚的虾……再过不久,这些知名的非洲生猛海鲜,将被端上福州市民的餐桌。“9·8”海上丝绸之路馆2014年9月在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