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新进展*(I)

来源 :世界地震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liver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前言土-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已有50余年的历史。Reissner(1936)关于弹性半空间表面刚性园形基础振动问题的研究(即通称的基础振动问题的Reissner理论)奠定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研究的基础。这一理论至今仍然发挥着重大的影
其他文献
一、前言反应谱理论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关于反应谱的研究工作日趋复杂而广泛。例如,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给出的设计反应谱考虑了远、近震的影响,并将场地类别
<正> 一、前言在平时,人们生活的地面时时刻刻都有不为人们感觉到的微小振动,这种地面微动,应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观测和记录到。日本人从地震动观测的角度把地面微动分为两
<正> 一、引言 一次地震发生之后,一个地区的生命力主要取决于商业和工业的恢复状况,它们提供的就业机会、税收和重要的现金周转促进了地区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由于缺乏经济观
<正> 一、前言 系统识别是指任何利用试验数据推导或改进动力系统模型的系统方法。在结构工程中,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领域,近十年来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方面的有关文献
<正> 1 概述 日本的第一本建筑规范《城市建筑规程》是1919年颁布的,其目的是要让六个主要城市的建筑规范化。在1920年的《城市建筑规程实施规则》中,概要提出了基于容许应力
<正> 一、前言 结构地震分析的CQC振型组合规则,即完全二次振型组合规则得到了研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广泛重视,它已经在许多标准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并为SEAOC,API和其它规范推
<正> 我国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石结构建筑的抗震研究较多,而对钢结构建筑的抗震则研究很少。研究得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认为钢结构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很少由于地震而破坏。地震
<正> 一、前言最近十多年结构可靠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很大发展,它的实际应用范围已在不断扩大,结构可靠度分析除了用于建立以概率为基础的设计规范的可靠度校核外,还已应用于
基于经济技术分析和历史震害的统计分析,本文分别建立了与单幢房屋震害指数相联系的直接震害损失率估计公式和与小区平均震害指数相联系的地震人员伤亡估计关系式。这些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