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常时微动的研究及在工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世界地震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前言在平时,人们生活的地面时时刻刻都有不为人们感觉到的微小振动,这种地面微动,应用高灵敏度的仪器可以观测和记录到。日本人从地震动观测的角度把地面微动分为两类,一类是短周期的微动,一类是长周期的微动。前者主要是由人类活动、交通运输、机械振动等人工振动源产生的微动,后者主要是由像海浪、风、气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引起的微动,他们一
其他文献
<正> 一、引言土体本构关系是在对金属材料本构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土体的动力本构关系的研究是这一研究课题中的一部分。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
<正> 地震反应预测结果评估——逐个方法评估评估地震反应结果的基本方法,是将结构预先选定点上的阻尼比为5%的加速度反应谱与其记录反应谱进行对比。虽然报告提到了好几个点
<正> 一、概述 1991年4月22日,在哥斯达黎加的人口较稀地区发生了震级为7.4级的地震。尽管地貌效应显著,震中山区产生了大面积滑波,东海岸隆起达1.5米,但结构震害比较说来要
长期以来,工程地震学者就注意到,如果将在结构物上所得到的强震记录与在自由场地上所获得的强震记录相比较,就会发现前者的高频成分明显地损失很多,而低频成分则比较丰富。若把自由场地的运动作为结构基底的地震输入,是否可将结构物上的地震记录看成为自由场运动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的滤波而得到的结果呢?工程师们通过计算后认为(Duke, Luco, 1970; Ishli, Itoh; 1984),这种滤波效应的一
本文建立了分析分层弹性地基中单桩基础动力反应的合理力学模型,给出了桩基础轴向自振特性和在竖向地震、爆炸和冲击荷载作用下强迫反应的解析解,文中所提解析公式为该地基中
<正> 一、前言 土—桩—基础—结构系统的地震相互作用分析可以按下列三步依次进行: (1)求不计上部结构惯性的基础运动。这一所谓的基础输入运动包括平移分量和旋转分量; (2)
<正> 本文所说的大地震,是指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署规定的经济损失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地震,以及里氏震级在7级以上的地震。根据这一标准,美国在八十年代发生的大地震有15次。其中
<正> 地震引起的爆炸,主要是指固体爆炸性物质和化工气体的爆炸。一、爆炸的种类、分布与危害 1.地震引起爆炸性物质爆炸城市里生产、贮存的爆炸性物质,主要有硝化甘油、火药
<正> 加利福尼亚州位于美国西部沿海的地震带上,有900英里的太平洋海岸线,它只占太平洋数千英里地震活动带的一小部分。大断裂带穿越加州。最著名的圣&#183;安德烈斯(San And
一、前言反应谱理论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近年来,关于反应谱的研究工作日趋复杂而广泛。例如,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中给出的设计反应谱考虑了远、近震的影响,并将场地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