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平衡器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qian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幻故事的创作,需要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您有什么经验与小读者们分享吗?
  陈奕潞: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想要构建一个宏大而可信的世界,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现实世界。世界为何是现在的样子?它的时间以怎样的方式流动?它的空间遵循怎样的物理法则?时空中的我们,又是怎样一种生物?
  当我试图构造一个新世界的时候,我描写人们熟知的细节,但进行微小的改动,让读者明白,这个世界与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相同。我会制造一些从未有过的生物,它们的名字和习性符合新世界的规则。如果是东方的故事,那么它们的名字会具有显著的古文风格;如果是西方的故事,它们的名字背后或许有着北欧或希腊神话的背景。我还试图制造一些特殊的武器、道具或者职业。当故事里的人提起它们的时候,彼此之间心照不宣,所以,读者会觉得这些东西已经存在很久了,一切都很自然。
  您是如何构思出《神的平衡器》这个故事的?
  陳奕潞:平衡器的设计,来源于对中学时期学业压力的一种反思。我们背诵一些东西,但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去刨根问底,去确认它的真实性。比如,我们没有在太空飞行过,如何去证实月亮表面立着美国国旗呢?怀疑有时候会让我们的生活陷入僵局,但有时候也可以让我们真正地走进生活。
  平衡器本身,是一个关于怀疑的故事。故事最初的名字是《拟人》,因为在故事里,工厂生产出的“平衡器”会扮演人类的父母、兄弟、姐妹,从而影响人类的一举一动,最终决定其成为什么样的人。“平衡器”这种智能机器,利用人类行为学和心理学,像操控小白鼠的医生们一样,掌控着人们的生活。所以,这个故事也是关于“控制论”和“系统论”的一些思考。
  虽然我以东方朋克的风格来呈现故事,但它本质上更像我青少年时期的一本日记。现在回想起来,我很羡慕那个满怀激情书写的自己。当然,如果那时候的我,拥有更扎实的知识储备,故事或许会更加有趣和吓人。所以,小读者们一定要潜心修炼自己的写作功底哦!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写作基础,才能让天马行空的想法落地。
  能否推荐一些经典的科幻作品,并谈谈它们对您的影响?
  陈奕潞:《安德的影子》《计算中的上帝》《银河系漫游指南》……可以推荐的小说很多,但我更推荐《第一推动丛书·综合系列》类的科普读物。这些书更有趣,而且它们可以帮助你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
  量子力学,统一场论,拓扑,python语言……现实世界的一切其实比小说更加科幻。当我们试着把一些理论可能带来的明天描绘出来,这些作品就被称为“科幻”。因为有时候科技发展速度不够快,我们有生之年无法看到那样的未来。而实际上,只要你活得够久,有些事注定会出现。
  有什么写作上的建议,可以分享给我们热爱科幻文学的小读者吗?
  陈奕潞:刀具需要反复打磨才能变得锋利,我们的感官也需要一些类似的磨炼,才能变得更加敏锐。即便你拥有天赋,手里的笔还是不能停下,就像挥刀的剑客,没有看到恶鬼与对手的时候,也要时时“抽刀断水”一样。挥刀的动作,应该是剑客生命的一部分。作者或许没有直接的对手,但和自己的战争从未停止。写作只是活着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觉得,与其说“磨炼”,不如说“呼吸”“进食”“睡眠”更加贴切。不要忘记写作,不要让自己的本子和笔、键盘和电脑挨饿,因为表达自我是生命的本能。
  陈奕潞:报纸期刊给了我“科幻作者”这个名头,我因为它获得了一些青睐……但其实我只是在写我想写的东西,构建我想构建的世界。
  我的少年时代普普通通,骑车上学,物理成绩很烂,会因为好朋友转学哭很久,会下意识地把班主任喊成“妈”……我写的稿子也被妈妈扔过,还被讽刺“这辈子当不了作家”。然而擅长把现实和超现实融合在一起展现的导演诺兰曾说过,有时候,你需要很多努力,和一点点“信念”,它们最终会带来好运和奇迹。
  正是拥有了努力和信念,最终,我成为了一个写故事的人。
其他文献
1.(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五卅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开幕。  A.1921年7月1日 浙江 B.1921年7月23日 上海  C.1921年7月27日 上海 D.1927年7月30日 浙江  3. 1934年( )中旬,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余人,开始了长征。  A
期刊
儿时的记忆里,每一年的初春,江面上轮船来往如梭,那艘载着父母的船准备起航了,它发出一声震耳的巨大汽鸣声,冲散了父母的呼唤。石桥上,爷爷与奶奶用力拽着我,等最后一缕晚霞被黑夜吞噬,我不再尖嚎,任泪水融入浪花……  江风吹着岸边的阔叶沙沙作响,也许是出于对父母远去的怨恨,也许是出于对学习的厌恶,我开始叛逆,成了坏孩子的“典范”。但我不在乎,内心有一个声音在嘶吼:我就是讨厌上课,讨厌学习,我就是恨父母把
期刊
科普侠推荐——  《隐秘的角落》:是什么造就了“坏”小孩?  《隐秘的角落》是根据推理作家紫金陈的《坏小孩》改编的网络剧,刻画了不同家庭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三个孩子。在各种矛盾与冲撞中,剧中的人物逐渐走向歧途。  是什么造就了“坏”小孩呢?  朱朝阳八岁时,父母离异,他被判给了妈妈。爸爸不久便重组了家庭,成了另一个小女孩的爸爸。父亲的离开,是朱朝阳心里的一道伤疤;也正因此,他变得内向沉闷、不爱说话。 
期刊
【课文分析】  这一单元的课文看起来各不相同,其实大都是讲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的是一个小豆子用自己的顽强生长鼓励女孩战胜病魔的故事。  《蝙蝠和雷达》讲的是仿生学,人们受到蝙蝠的启发而发明了雷达。  《蝴蝶的家》则是将自己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问题——下雨时蝴蝶怎么办——提交给大家思考。  我们重点讲一下安徒生的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豆荚成熟了,里面的五个豆粒飞
期刊
暖,生活中无处不在。  呼啸的北风咆哮着,家里没开暖气,一到晚上就特别冷。“怎么办呢?”我心里想着。可晚上睡觉时,却感觉被子里暖暖的。好舒服啊!我虽然感到奇怪,但經不住困意,还是很快睡着了。  第二天晚上,我写作业时听到卧室里有动静。我悄悄走过去,透过掩着的门缝,看到妈妈拿了两个热水袋塞到了被子里面……  我身体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直达心底。  天越来越冷,下雪了,片片洁白的雪花在空中跳舞。我缠着
期刊
說起那些曾让人无限沉醉的书卷,第一个映入我心的便是那本“满纸荒唐言”的《红楼梦》。在这一梦里,有最绮丽动人的语言,最缠绵悱恻的情感,以及最深刻的对封建社会腐朽的揭露。在漫漫的文学长河中,它永远遗世而独立。  《论语》《巴黎圣母院》,无疑也是巨著、名作,而相比于《红楼梦》,《论语》不免显出它生硬的一面,少了那点人情味、烟火气;而《巴黎圣母院》虽将解剖人性的标本不朽地高悬,却总不如根植于中华传统的《红
期刊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在2020年即将结束时,《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编辑部的小伙伴们,一起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自己的新年计划。如果计划都能实现,那么未来的12个月将会无比充实并充满惊喜。新的美好,就要发生。也希望亲爱的小读者们和我们一起,翻开2021年的崭新篇章。  文编书虫:  1. 学会做蛋糕,为姐妹们准备一次下午茶。  2. 和阳光姐姐一起去滑雪,探望度假的傻老头。  3. 每周读一本书,每周在
期刊
秋天的雨总是爱撩人,我就在这样一个雨天,完成了最后一次给《少年博览》的“作业”。本想悄悄地离开,可是可爱的编辑小妹妹非要让我写一通告别辞,弄得我鼻子一酸。  也是啊,6年了,时间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和同学们深入地探讨、开心地聊天、静静地阅读、愉快地写作,每个月拿到散发着墨香的杂志,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成果。6年了,该有近60篇稿子,约15万字了。  明年又该做什么策划呢?找一个什么角度呢?我坐在秋雨绵绵
期刊
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流派之一。五代时期,随着皇室贵族装点宫廷的需要,以及社会对绘画艺术多方位发展的需求,花鸟画得到社会各界的推崇。  唐末的花鸟画大家刁光胤的弟子中有一位杰出的花鸟画家,名叫黄筌。他所画花鸟画生动传神,几可乱真。当时的西蜀皇帝喜爱花鸟画,他看中了黄筌的华美画风,便將其请进宫中,在墙壁上创作。黄筌的花鸟画以细笔重彩的创作手法表现珍禽异鸟、奇花异石,画风工整富丽,具有极强的宫
期刊
陈奕潞,女,科幻作家。  代表作:《神的平衡器》《2037化学笔记》《住在身体里的人》《秘境之匣》等。  在第二届华语科幻星云奖上,陈奕潞的《神的平衡器》、刘慈欣的《三体3:死神永生》、韩松的《地铁》以及斯特鲁伽茨基兄弟的《蚁巢里的甲虫》一起获得了最佳科幻图书奖银奖。陈奕潞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你很难不被她塑造的世界吸引。她观察生活,解构现实,重建世界。她的小说不仅有魔幻作品独特的张力,更有优秀的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