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通识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以《民法与生活》课程为例

来源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tkpo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法与生活》是一门主要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全校性通识性选修课.民法源于生活,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与民法息息相关.本课程通过讲解大量经典案例,向学生传授民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制度和基本理论,使学生能够从民法的角度观察生活,并运用民法指导自己的生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无论是课程内容的设计、师资队伍的建设、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以及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既需要从理论上探索,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文章从对排污者的一般要求谈起,再着重强调并细化企业的排污要求,对危险物管理的标准。本着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本文以列条的方式提出具体的管理要求办法,给排污者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排污者;规范;标准化  一、一般管理要求  (1)环境管理规范。企业要建立全面、规范的环境管理制度,有分管环保工作的负责人、环保工作机构和环保管理人员,建立环保工作培训、考核制度,定期对本企业员工实施环
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是一种心肌细胞损伤敏感而特异的生化标志物,对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现就cTnⅠ的生化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
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招生并轨和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后,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择业观及其行为的几种因素,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几点意见.
摘 要:自古以来,实现社会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理想追求,从中国古代的“明教化、息讼端”,到世纪之初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热爱和平、崇尚诚信、追求和谐的优良美德。  关键词:审判职能;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充分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和諧发展问题。民事审判是老百姓解决矛盾纠纷,寻求社会
摘要:合同公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非诉讼法活动,其最基本要求是要保证合同行为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在合同公证进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监督制度同时需要公证机关对合同当事人进行指导从而保证合同的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完善性从而让合同双方能够按照要求履行合同并预防纠纷的出现,让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本文对合同公证中的法律效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供以参考。  关键词:合同公证;法律效力;登记     
在我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的大环境下,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后,对刑事警察权与公民权之间的平衡有了新的定义,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本文就刑事警察权需要规范的主要内容进
为了解决“求职难”与“求贤难”、高校“供”与企业“需”之间的错位与矛盾,应实现校、企文化的交融.这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选择。校企合作与校企文化交融是可能的、必要的、必
新时期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经济政治、社会组织及阶层结构等都发生着巨大变化,产生了许多新的社会阶层。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并创新对新的社会阶层的统战
5月9日,我校在创慧楼贵宾厅举行客座教授聘任仪式。校党委书记王仲明、院长罗晓东、副院长肖必恒出席了仪式。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电子合同的出现越来越广泛,电子合同中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电子合同的主体,它决定着电子合同的成效与否,对电子合同的成立有着决定性意义,为此本文从电子合同主体资格和电子代理人两个方面对电子合同主体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子合同;主体资格;电子代理人     1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用电子手段来订立合同,从而催生出了新的一种表达当事人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