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与周公精神

来源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_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周公是中国古代立功、立德、立言的典范,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是古代洛阳城的营建者。周公在洛阳定九鼎并制礼作乐,强化了洛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地位。如今周公是“忠君”爱国的象征;以德治国的典范;勤政为民的象征,制度创新的典范;国家强大统一的象征、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象征。
  关键词:周公 历史地位 周公精神
  
  Duke of Zhou and Duke of Zhou spirit
  Zhang Hongtao
  Abstract:Duke of Zhou was China ancient times renders meritorious service,sets up the model which Germany,committed the ideas to paper,was the Confucianist thought lays a foundation,was ancient times Luo river Yangcheng builds.Duke of Zhou decided the nine tripods and the system ritual in Luoyang makes music,strengthened Luoyang in the ancient times China’s politics,the cultural center status.Now Duke of Zhou is “loyal Mr.” the patriotic symbol;Model rules a nation which by Germany;Industrious politics for people’s symbol,system innovation model;The national formidable unification symbol,the culture prosper,the social harmonious symbol.
  Keywords:Duke of Zhou Historical situation Duke of Zhou spirit
  【中图分类号】F0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3-0080-02
  
  周公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是古代立功、立德、立言的典范,是西周洛阳城的营建者。周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和精神财富。
  
  1.周公的历史功绩及历史地位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周成王的叔父,约卒于公元前1019年。早先被封于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周公多才多艺,文武双全,一生主要功绩集中在商周之际,在打天下和治天下两方面均有着巨大的贡献。概括地讲,周公的历史功绩主要有:一是“辅翼武王”,克商灭殷;二是三年东征,平定“三监”;三是分封诸侯,以屏周室;四是营建洛邑,制礼作乐。公元前1045年,武王灭商之后二年,武王病逝,传位成王。成王年幼,周公摄政,前后共计7年,这是周公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期。《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基本上概括了摄政期间周公的历史功绩。
  周公不仅是一位大政治家,而且还是一位大思想家,他奠基了儒学,影响了孔子,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对此后几千年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周公制礼作乐,有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即“敬德保民”。周公提出“敬德保民”,是夏商以来中国思想从敬鬼神到重人事的一大转变。制礼作乐,是周公对中国文化的莫大贡献。所以,近代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说:“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1]礼乐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上出现的第一个完备的文化形态,而周公是礼乐文化的最重要的创造者。礼乐文化直接孕育了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则于西汉武帝时代一跃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如果我们把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史分成前后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两千多年),则可以说,在我国历史上,能够与孔子并称为圣人的,是周公。周、孔并称的时候,首先是周公称先圣,孔子称先师,周公高于孔子;后来则是周、孔平起平坐,周公称元圣,孔子称至圣,周公被封为文宪王,孔子被封为文宣王。[2]周公成为孔子心目中立德、立功、立言的伟大典范。春秋时期叔孙豹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在孔子之前的历史人物中,唯一称得上三不朽者,非周公莫属。
  
  2.周公精神的内涵
  
  周公不仅对古代中国社会和洛阳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他的思想及行为已经凝聚成了一种精神,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周公精神的内涵概括地讲就是以德治国,文明和谐,勤政为民,鞠躬尽瘁。具体地讲,这种精神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周公归政成王后,“恐成王壮,治有淫佚,乃作《多士》、《毋逸》”,告诫成王不要骄奢淫逸,要“敬畏天命,自度治民”,并用纣王的“不顾天及民之从也”来警示成王。
  2.1 周公是“忠君”爱国的象征。武王灭商后二年,武王有病,周公自以为质,愿自身代替武王死。武王死后,“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散布流言,认为“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 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衅周,……武王早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成王年少时,有病,周公亲自祷告神灵,其策藏于府库之中。国中有人“譖周公”,周公畏惧流言逃到了楚国。后来成王打开府库,见到了周公的祷书,理解了周公的良苦用心,流下眼泪,遂把周公从楚国迎回。史载,周公“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躬躬如畏然。”
  周公的摄政,成为天下美谈,后来封建社会的一些大臣以周公为楷模,有些成功,有些是别有用心。白居易《放言》诗云:“赠君一策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此诗既赞美了周公,又针砭了王莽,寓意深刻。
  2.2 周公是以德治国的典范。周公继承和发展了以前的宗教观念,对商周之际的变革作出了新的解释。他认为商的灭亡,周的兴起都是天命,“天命糜常”,因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所以统治阶级不要贪图安逸,要“慎行”、“明罚”,按照“常典”和“正刑”来“治民”、“宁民”,“勿用非谋非彝”(《康诰》、《酒诰》),达到“子子孙孙永保民” (《尚书梓才》)的目的。
  2.3 周公是勤政为民的象征。周武王灭商后,周公被封于“少昊之虚”的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武王死后,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子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促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魏武帝曹操《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成为千古名句。周公的勤政也影响到了儿子伯禽。《史记鲁周公世家》载:“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于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而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急也。’曰:‘吾间其君臣礼,从其俗为也。’”姜太公和伯禽报政的一快一慢,反映了举重若轻和举轻如重两种治国艺术,举重若轻说明了伯禽为政的勤勉。
  2.4 周公是制度创新的典范。中国的政治制度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可分为两个时期,一个是分封制时期,一个是郡县制时期,而分封制创始于武王,完备于周公。章学成在《文史通义》中讲到,“周公成文、武之德,适当帝全王备,殷因夏监,至於无可复加之际,故得藉为制作典章,而以周道集古圣之成,斯乃所谓集大成也。”所谓集大成就是创新。礼乐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礼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和核心,明贵贱,辨等级,正名分,一切人和事都要遵循礼的规范和准则。周公制礼作乐,分封诸侯,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创新,在当时具有重大意义。
  2.5 周公是国家强大统一的象征。周公多才多艺,文武双全。周公辅佐文王,为周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后辅佐武王,终于灭商,又之后三年东征,底定东方。周初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着手要做的自然是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真正控制东方之后,积极推进稳定政治的措施,即建侯卫、营成周以及制礼作乐。
  分封制是周代政治统治的重要特征。周公实行分封制,建立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和谐,巩固周初的统治,不仅为周朝延续800多年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周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而且也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2.6 周公是文化昌盛、社会和谐的象征。周公的一大历史功绩是制礼作乐。礼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种。五礼的节目繁多,包括有关祭祀、丧葬、军旅、盟会、朝觐、婚冠等种种典礼仪式以及社会中的各种行为准则,基本上涵盖了国家、社会和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是“制礼”内容。周公制礼作乐,虽然《礼记》中所谓的“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繁文礼仪式不会都出自周公之手,但周公制礼属于初创。今存《周礼》、《仪礼》、《礼记》,号称“三礼”,大致反映了周公制礼的情况。而不同的典礼仪式,则需配以不同的乐舞,这就是“作乐”的内容。礼乐配合,文质彬彬,既尽善又尽美,展示了一个伟大的成熟的文明所拥有的和谐与典雅。礼乐文化是一种制度文化,它的基本特点是,以礼为社会秩序的基础和核心,明贵贱,辨等级,正名分,一切人和事都要遵循礼的规范和准则。制礼作乐,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对后世影响重大,中国为礼仪之邦,可以溯源至此。
  
  参考文献
  [1]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上海商务印书馆,民国24年
  [2] 王修智.《与孔子并称圣人的周公》,大众网.2004-8 -9
其他文献
创业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化解就业难题的重要手段。本文探讨了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创业素质,并从学校、个人和社会三个层面
女性主义的性别角色、性别刻板印象、话语权和职业身份等理论成果为当下女教师权益保护问题提供了研究新视阈,并为实现高校女教师权益的有效保障指明可行路径。从而,有利于树
会计实践教学应是全方位的,贯穿会计专业教学全过程.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应构建与学科课程体系兼容的会计实训教学体系,将会计学知识点与会计工作过程、会计岗位职业能
校训是反映中国教育的一面很好的镜子。校训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逐步完备,其自身历史脉络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转型为现代教育的历程。校训句式和词语组合等形式的发展
通过<北京大学教师学术道德规范>与<乔治&#183;华盛顿大学关于学术失范处理程序的规定>作深入详细地比较发现,北京大学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程序中存在以下问题:文本没有一个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各种金融创新工具与创新业务不断涌现,对金融一线人员的服务技能与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由此,实践教学在学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
膀胱癌位居泌尿系肿瘤首位,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是尿流改道的一种常用术式。对于一些需行膀胱全切术的膀胱肿瘤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如
高职院校在进行工学结合,标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重建设,轻管理,学生不适应企业环境,没有使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进行有效对接. 因此, 本文从高职院校引入6S管理的必要性推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对应用型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现状的分析,提出诸如更新创新创业观念、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