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研究——评《乡村振兴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来源 :中国农业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这既有利于强化大众生活水平与质量,又可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提供强劲助力,保证稳定、和谐、持续发展。而高职院校育人目标不仅是为现代社会进一步发展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思政素质,使其树立健康且正向的思政意识与道德品质,从而能自主参与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队伍中去,为推进国家社会更好地建设贡献一己之力。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行与高职学生思政教育有极高契合度。对此,本文结合王秉安主编的《乡村振兴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分析我
其他文献
苏轼在黄州通过融通儒释道让自己走出困顿,由此形成的东坡精神成为后世文人效仿的对象。以赤壁二赋为母题的《赤壁赋图》在历代的盛行,离不开士人对东坡精神的理解与对作品的解读。东坡形象是《赤壁赋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但因时代、作品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东坡形象也有所不同。《赤壁赋图》《东坡扶杖图》《东坡笠屐图》以及《西园雅集图》都呈现了不同的东坡面貌。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历代东坡像的基础上探究写意化了的东坡形象,旨在探讨《赤壁赋图》中东坡形象的符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