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果番茄新品种引种比较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isheave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扬州地区栽培的番茄品种,满足扬州地区番茄生产发展的需要。[方法]选引5个番茄新品种开展番茄品种比较试验,分别测定其植株生长指标、产量以及营养品质等性状。[结果]金冠58和金冠88的品质均名列前茅,但产量及早熟性与欧盾相比尚有不足。金冠58熟性较早,且金冠58的产量比金冠88高,但品质性状比金冠88稍差。综合考虑品质和产量性状,推荐产量与品质关系比较协调的金冠58品种作为扬州地区优质高产番茄新品种推广使用。欧盾番茄产量与早熟性突出,但品质欠佳,可作为早熟高产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番茄;品种;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 S6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02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creen out tomato varieties suitable for cultivating in Yangzhou, satisfy the demands of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matoes. [Method] 5 new tomato varieties to carry out the comparative test of tomato varieties and respectively measure the traits of these plants, including growth index, yield traits and nutritional quality. [Result] The quality of Jinguan 58 and Jinguan 88 come out in front, but the yield and maturity is poor than Oudun. The maturity of Jinguan 58 is early, the yield is higher than Jinguan 88 while quality traits is poor than Jinguan 88. [Conclusion] Based on overall consideration of quality and yield traits, Jinguan 58 with relatively reasonable and coordinate relationship of yield and quality shall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as the new tomato variety being highquality and having high yield in Yangzhou. Oudun tomato, enjoying outstanding yield and prematurity but poor quality, can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as the new premature and highyield variety.
  Key words Tomato; Variety; Yield; Quality
  番茄是揚州地区春季大棚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也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蔬菜品种之一。随着蔬菜产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蔬菜的消费观念和需求发生了根本转变, 从简单的数量需求发展到蔬菜营养、风味、外观的追求[1]。因此,筛选番茄品种不再只注重产量,而是更注重其品质。番茄品质性状大致分成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感官品质主要包括果形、果色、大小、硬度、口感、风味等,营养品质主要包括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量、酸度、糖酸比、番茄红素含量、芳香族化合物含量等[2]。笔者选择5个番茄品种在生产设施和肥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对其营养生长指标、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扬州地区栽培的番茄品种,为当地番茄种植户提供优质丰产的番茄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共引进5个番茄品种,具体品种名称见表1。
  1.2 试验设计
  于2013年12月初在江苏省扬州市农作物品种试验站播种育苗,2014年3月初定植在大棚,小区长3.9 m,畦宽1.0 m,畦沟宽0.3 m,地膜覆盖。基肥施肥量为N:112.5 kg/hm2,K2O:75 kg/hm2,肥料养分含量:尿素含N量45%,鸡粪含N量4%,氯化钾含K2O 60%。番茄株距30 cm,每畦栽种2行,每行13株,共26株。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定植后大棚田间管理与当地大田管理相同,采用单杆整枝,在番茄整个生长期间适当追施肥料。
  1.3 测定项目
  包括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单株前期产量(以2014年6月14日之前定为前期产量)、单株后期产量、单株总产量、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糖酸比及番茄红素含量。
  1.4 测定方法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用阿贝折射仪测定;可溶性糖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有机酸的测定以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碱液滴定法滴定;计算糖酸比,即可溶性糖与可滴定有机酸含量的比值;丙酮-石油醚提取,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番茄红素[3]。
  1.5 数据处理
  比较不同品种番茄植株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性状,用SAS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番茄品种的植株生长以及产量性状差异
  由表2可知,T1、T2在营养生长性状方面良好,T2株高最高,为183.76 cm,与T1、T3和T5均存在极显著差异;T2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为59.93,与T3、T4和T5均存在极显著差异;T1叶绿素相对含量次之,为58.90,与T3、T4和T5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茎粗方面,各品种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T4单株前期产量最高,为783.45 g,与其他各处理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T1单株前期产量次之,为734.46 g,与T2和T5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株后期产量最高的是T2,为776.20 g,与T3和T5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与T4存在显著差异;T1单株后期产量次之,为700.12 g,与T3和T5存在极显著差异;T4在单株总产量上性状最好,为1 461.00 g,与T5存在显著差异;T1单株总产量次之,为1 386.79 g,与T5存在显著差异。
  综合营养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产量最高的是T4, 且其早熟性好,其次为T1,其早熟性较好。
  2.2 各番茄品种的营养品质性状差异
  2.2.1
  各番茄品种的可溶性固形物差异。T2
  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4.25%,与T3、T5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T1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次之,为4.17%,与T3、T5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
  2.2.2
  各番茄品种的有机酸、可溶性糖和糖酸比值差异。T5的可溶性糖在所有参试品种中表现最高,为3.57%,与T1、T3和T4均存在极显著差异,T2含量次之,为3.49%,与T1、T3和T4均存在极显著差异;T3的有机酸含量最高,为0.71%,与T1和T2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糖酸比方面,T2糖酸比值最高,为6.99,与T3、T4均存在极显著差异,T1糖酸比次之,为6.59,与T3、T4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2.2.3
  各番茄品种番茄红素差异。参试的5个番茄品种中T2番茄红素含量最高,为8.49 μg/g,与T3、T4和T5均存在极显著差异,T1番茄红素含量次之,为8.40 μg/g,与T3、T4和T5均存在极显著差异。
  綜合各营养品质指标,T2在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及番茄红素方面均达第一,其可溶性糖达到第二,T1在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番茄红素方面均达第二,其有机酸含量最低,除去可溶性糖,其他各营养成分与T2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番茄风味品质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糖和酸的含量,而且与糖酸比也有很大关系[4]。在番茄果实糖和酸含量均高的情况下,则番茄风味浓郁; 低酸高糖会导致番茄淡而无味;高酸低糖就会显得酸味比较重;低酸低糖的番茄风味一定不会好[5]。糖酸比一般以6.9~10.8为宜,但也有人认为糖酸比应为4~6。
  综合分析5个番茄品种的植株生长性状、早期产量、总产量及营养品质可知,金冠58和金冠88的品质均名列前茅,但产量及早熟性与欧盾相比尚有不足。金冠58熟性较早,且金冠58的产量比金冠88高,但品质性状比金冠88稍差。因此,根据市场和种植者的需求,综合考虑品质和产量性状,推荐产量与品质关系比较协调的金冠58品种作为扬州地区优质高产番茄新品种推广使用[6]。欧盾番茄产量及早熟性突出,但品质欠佳,可作为早熟高产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中峰,陈秀丽,曹霞,等.日光温室早春茬番茄品种比较试验[J].北方园艺,2011(14):48-50.
  [2] 张上隆,陈昆松.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的分子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7-108.
  [3] 吕鑫,侯丽霞, 张晓明,等.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变化[J].中国蔬菜,2009(6):21-24.
  [4] SALIBACOLOMBANI V,CAUSSE M,LANGLOIS D,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organoleptic quality in fresh market tomato.1.Mapping QTLs for physical and chemical traits[J].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2001,102:259-272.
  [5] 贺超兴.设施番茄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6] 李景明,黄琴王,莉田梅,等.延迟番茄品比试验初报[J].长江蔬菜,2007,24(4):51-52.
其他文献
摘要结合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会,从课程前沿与交叉、科学基本素质培养、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与考评机制等方面探讨课程改革,旨在减少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过渡期,加快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对接,塑造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育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8-363-03  The Bridgework of E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的抗倒性能,并进一步提高主推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为小麦抗倒伏育种以及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东省主推的3个品种济麦22、良星66、山农17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鲜重、重心高度、倒伏指数等与其他茎秆形态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其抗倒伏能力的相对强弱。[结果]济麦22、良星66均在270万/hm2的密度下取得最高产量,山农17在22
期刊
摘要以甘肃省为例,通过问题诊断、指标构建、模型检验,客观合理地评价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结果表明:2005~2012年,甘肃省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总体处于较低(Ⅳ级)水平,具有波动变化、缓慢上升、逐年改善的特点;评价期间,数量、质量和投入指标,波动中趋于上升态或稳定态,生态保护指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政策执行的实施效果一般。据此得出结论:耕地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保护效果需一定时间的积累;甘肃省耕地
期刊
摘要 为探究生态烟种植对烟农综合效益的影响,分析了2014年贵州省正安县特色优质生态烟生产相关数据,以期为生态烟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烟产值明显优于常规烟;烤后烟综合外观质量亦胜于常规烟。  关键词 生态烟;特色优质;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031-02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
期刊
摘要选取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态度和价值观、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4方面作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根据大学生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特点对统一性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目标进行有机分解,构建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分层目标,以期为后续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分层目标;知识;态度与价值观;意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为甘蔗“高贵化”杂交制种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利用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方法]采用广义遗传力统计分析了112份割手密连续3年始花期的调查资料,同时调查花粉量与结实率,为杂交利用提供参考。[结果] 割手密始花期的广义遗传力达0.079。割手密的始花期年际间差异在4~49 d之间,平均为13.65 d。年际间变化在20 d内占90%,超过30 d的仅占4.5%。[结论]部分早花割手密经处理后始花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苏科糯3号鲜果穗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对苏科糯3号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明确以收获鲜穗为目的的苏科糯3号在南京周边地区春季种植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玉米鲜果穗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
期刊
摘要在渐进式探究性教学理念引导下全新构建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岗位调研结合行业需求,从职业标准逆推构建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渐进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模块化建构,可灵活调配。相应的课程考核方式从专业技能和素养两方面真正实现了过程评估。该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职业的“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框架;教学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玉米内州萎蔫病菌的快速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方法]利用GenBank公布的玉米内州萎蔫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nebraskensis,Cmn) 16S23S序列设计LAMP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引物,建立玉米内州萎蔫病菌LAMP检测体系,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LA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增殖的影响,探索碧玉兰组培苗增殖阶段的最适宜光源。[方法]以野生碧玉兰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光源單色红光、蓝光、绿光及白光不同光质配比7种组合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对碧玉兰组培苗的增殖指标进行差异比较研究。[结果]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最高,为21.4株/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LED复合光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较高。对照荧光灯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较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