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增殖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eraig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增殖的影响,探索碧玉兰组培苗增殖阶段的最适宜光源。[方法]以野生碧玉兰组培苗为试材,采用LED光源單色红光、蓝光、绿光及白光不同光质配比7种组合处理,以荧光灯为对照,对碧玉兰组培苗的增殖指标进行差异比较研究。[结果]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最高,为21.4株/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LED复合光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较高。对照荧光灯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较低,为14.1株/瓶,其次为单色红光(R),增殖量为12.8株/瓶。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最低,为 11.9株/瓶 。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是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的1.798倍,是单色红光(R)处理组培苗增殖率的1.672倍,是对照荧光灯(CK)处理组培苗增殖率的1.518倍。[结论] LED白光(W)是碧玉兰组培苗增殖阶段的最佳光源。
  关键词 LED;光质;碧玉兰;组织培养
  中图分类号 S60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003-02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tudy effects of different LED light quality on proliferation of Cymbidium lowianum plantlets in vitro,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ptimum light source of Cymbidium lowianum somaclone proliferation stage. [Method] With wild Cymbidium lowianum plantlets as materials, seven kinds of light qualities were designed with red LED , blue LED , green LED and white LED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proliferation index of C. lowianum plantlets under the seven treatments was conducted, compared to fluorescent lamp . [Result]The proliferation of C. lowianum plantlets was the highest under LED white light (W) , which was 21.4 strains each bottl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processing. Proliferation of C. lowianum plantlets was higher under LED composite light. Proliferation of C. lowianum plantlets was lower under control fluorescent lamp, which was 14.1 strains each bottle, followed by monochromatic red light, which was 12.8 strains each bottle. Proliferation of C. lowianum plantlets was lowest under monochromatic blue light, which was 11.9 strains each bottle. The multiplication rate of C. lowianum plantlets under LED white light (W) was 1.798 times higher than under monochromatic blue light, being 1.672 times higher than monochromatic red light, being 1.518 times higher under control fluorescent lamp. [Conclusion]The LED white light (W) was the best illuminant in proliferation stage of C. lowianum plantlets.
  Key words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 qualities;Cymbidium lowianum;Tissue culture
  碧玉兰(Cymbidium lowianum)为兰属(Cymbidium)虎头兰亚属(Subgenus Cyperorchis(Br)seth etcribb)植物,附生与地生中间类型[1],为国家二级濒危植物。碧玉兰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野生兰花资源,可作大型盆栽或切花花卉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碧玉兰知名度的提高,碧玉兰深受人们的喜爱,每年销量迅速增加,发展前景广阔[2]。为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野生兰花资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碧玉兰进行高频再生是加快优良品种繁殖速度、培育大量优质种苗、实现其种苗工厂化生产较为理想的方法。
  碧玉兰种子极小,且种子内的胚多半不成熟或发育不完全,没有胚乳,自然条件下难以萌发,传统的分株繁殖十分缓慢,繁殖系数低。组织培养是碧玉兰一种较理想的繁殖方式,但碧玉兰的最佳生长条件目前还在探索中,光源是影响碧玉兰的重要因子之一,组织培养中采用的传统灯光系统存在很多弊端,如光效低、产热量大、寿命短等,这些制约因素都间接地增加了培养成本。
  LED(1ightemitting diodes),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可以有效地把电能转变成电磁辐射的装置口[3] 。LED 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依赖于LED技术的完善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环境调控技术的发展。世界上最早将LED用于植物栽培的是日本的三菱公司[4],后来LED也被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环境调控,并对LED在节能方面的作用加以探讨[5]。   光质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植物对光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采用特定波长光源来照射作物,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使其光形态建成加快,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LED光源能区分出不同的光质,不同的光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显著不同[6-8]。国内外已有一些科学家尝试用LED光源作为组织培养光源来提高培养效果[9-11]。近年来,新型LED光源的研究与开发为植物规模化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使植物组织培养的普及和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随着LED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波段及不同高亮度的LED被用于植物组织培养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采用LED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增殖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
  笔者采用LED光源发射的单色光谱红光、蓝光、绿光等,进行不同光质配比组合,以荧光灯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碧玉兰组培苗增殖的影响,探索碧玉兰组培苗增殖阶段的最适宜光源,以期为植物组培专用新型LED光源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碧玉兰组培苗的商业化和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野生碧玉兰无菌苗。
  1.2 试验方法
  选取长势基本一致的碧玉兰苗转接到增殖培养基中,增殖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2.0 mg/L+KT 0.5 mg/L+NAA 0.2 mg/L+20 g/L蔗糖+7.5 g/L瓊脂(经前期试验筛选出较好的增殖配方)。每瓶5株。预培养7 d后随机分8组,分别置于7种LED光源区和1个荧光灯对照区,LED光质控制系统见表1。调节电流、占空比以及光源与植株的距离,使光强保持一致(800 lx)。培养室相对湿度(75±5)%,温度(25±2)℃,光照周期14 h/d,处理70 d后,随机选取10瓶材料统计增殖量和和增殖率。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DPS进行方差分析,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LED白光(W)处理下碧玉兰组培苗的增殖量最高,为21.4株/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蓝白(RBW)和红蓝复合光(2R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都较高,分别为19.1、16.8株/瓶,与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相比,差异显著。红蓝复合光(1RB)和红蓝绿复合光(RBG)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为15.9、15.0株/瓶,均显著高于单色红光(R)和单色蓝光(B)。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最低,为11.9株/瓶。
  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是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的1.798倍,是单色红光(R)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的1.672倍,是对照荧光灯(CK)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的1.518倍。红蓝白复合光(RBW)和红蓝复合光(2RB、1R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都较高,分别为382%、336%和318%。对照荧光灯(CK)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为282%。单色红光(R)和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都较低,分别为256%和238%。
  增殖量变化规律和增殖率变化规律:W>RBW>2RB>1RB>RBG>CK>R>B。综上可知,LED白光(W)是碧玉兰组织培养增殖阶段的最佳光源。
  3 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结果表明,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最高,为21.4株/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LED复合光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较高。对照荧光灯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较低,为14.1株/瓶,其次为单色红光(R),增殖量为12.8株/瓶。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量最低,为11.9株/瓶。LED白光(W)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是单色蓝光(B)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的1.798倍,是单色红光(R)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的1.672倍,是对照荧光灯(CK)处理的组培苗增殖率的1.518倍。增殖量变化规律和增殖率变化规律:LED白光(W)>LED复合光>对照荧光灯(CK)>单色红光(R)>单色蓝光(B)。因此,LED白光(W)是碧玉兰组织培养增殖阶段的最佳光源。
  光质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光质、光强、光周期。光质即不同波长的光谱成分,对于植物细胞的分裂和分化作用不同[12]。该试验培养基的激素成分及浓度比例均为碧玉兰离体培养中合适的配比组合,在相同的培养基中,经过不同光质处理,芽的增殖率有明显差异,说明光质在碧玉兰组织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
  大量试验表明,LED复色光对试管苗增殖具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因为不同光质影响植物器官分化的方式和程度不同;相比于单色光,复色光包含不同的光质成分,彼此相补,从而提高增殖率。因此,LED不同光质组合照射较使用单色光更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13]。该试验结果发现,与单色红、蓝光和荧光灯相比,LED复色光更适合应用于碧玉兰组织培养。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
  LED白光在碧玉兰离体培养的增殖阶段具有明显优势。该研究认为,可能是不同光质的作用差异和不同植物对不同因素处理产生的差异所致。LED白光(W)比其他LED复色光的增殖率更高,这部分机理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针对不同的培养目的,LED灯较传统光源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和组培苗的增殖效率。随着LED性能的不断提高、价格的逐渐下降以及各类特定波长产品的开发,LED在植物组培领域的应用范围将会更加广阔,势必将在植物生产和组织培养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云.滇兰初鉴[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2.
  [2] 李雪娇,李枝林,黄丽萍.野生碧玉兰多倍体诱导及鉴定[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61-266.
  [3] 杨雅婷,肖平,胡永连,等.LED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9(7):13-14.   [4] 杨其长,张成波.植物工厂概念[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2005:144-149.
  [5]IGNATIUS R W,MARTIN T S,BULA R J,et al.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rradiation of plants using optoelectronic devices:U.S,5012609[P].1988-07-28.
  [6] MOE R,MORGAN L,GRINDAL G.Growth and plant morphology of Cucumis sativus and Fuchsia hybrid are influenced by light quality during the photoperiod and by temperature alternations[J].Acta Horticulturae,2002,580:229-234.
  [7] ESCOBAR M A,FRANKLIN K A,SVENSSON A S,et al.Light regulation of the Arabidopsis respiratory chain multiple discrete photoreceptor responses contribute to induction of type II NAD(P)H dehydrogenase genes[J].Plant Physiology,2004,136:2710-2721.
  [8] 諸葛强,关亚丽,施季森,等.组培新技术及其在桉树快繁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3,17(6):37-38.
  [9] JAO R C,FANG W.An adjustable light source for photo-phyto related research and young plant production[J].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2003,19(5):601-608.
  [10] JAO R C,LAI C C,FANG W.Effects of red light on the growth of Zantedeschia plantlets in Vitro and tuber formation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J].Hort Sci,2005,40(2):436-438.
  [11] NHUT D T,TAKAMURA T,WATANABE H,et al.In vitro growth of cymbidium plantlets cultured under superbright red and blue light-emitting diodes(LEDs)[J].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1998,73:39-44.
  [12] 李慎英.花果、蔬菜快速繁殖新技术[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
  [13] 赵根,潘月,杨钰,等.LED光源在设施园艺生产中的应用与前景[J].浙江农业科学,2013(9):1110-111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原位化学淋洗技术对湖南省重金属复合污染农田土壤  的处理效果。[方法]通过室内模拟大田原位化学淋洗工程,研究了EDTA复合盐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复合盐种类对湖南省某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淋洗剂浓度为5 mmol/L、液固比为3、淋洗时间为60 min时,CaEDTA对土壤中Pb、 Cd、Cu、Zn 4种重金属的总去除率分别为65.80%、75.89%
期刊
摘要结合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体会,从课程前沿与交叉、科学基本素质培养、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与考评机制等方面探讨课程改革,旨在减少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育过渡期,加快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培养对接,塑造具备科学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细胞生物学实验;教育培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S-01;G64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8-363-03  The Bridgework of E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的抗倒性能,并进一步提高主推品种的抗倒伏能力,为小麦抗倒伏育种以及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山东省主推的3个品种济麦22、良星66、山农17为试验材料,通过分析其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鲜重、重心高度、倒伏指数等与其他茎秆形态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评价其抗倒伏能力的相对强弱。[结果]济麦22、良星66均在270万/hm2的密度下取得最高产量,山农17在22
期刊
摘要以甘肃省为例,通过问题诊断、指标构建、模型检验,客观合理地评价耕地保护政策运行效果。结果表明:2005~2012年,甘肃省耕地保护政策绩效总体处于较低(Ⅳ级)水平,具有波动变化、缓慢上升、逐年改善的特点;评价期间,数量、质量和投入指标,波动中趋于上升态或稳定态,生态保护指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政策执行的实施效果一般。据此得出结论:耕地保护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保护效果需一定时间的积累;甘肃省耕地
期刊
摘要 为探究生态烟种植对烟农综合效益的影响,分析了2014年贵州省正安县特色优质生态烟生产相关数据,以期为生态烟的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烟产值明显优于常规烟;烤后烟综合外观质量亦胜于常规烟。  关键词 生态烟;特色优质;综合效益  中图分类号 S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2-031-02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
期刊
摘要选取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态度和价值观、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4方面作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目标,根据大学生年级差异、专业差异和个性差异等特点对统一性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目标进行有机分解,构建针对性强、实效性高的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分层目标,以期为后续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分层目标;知识;态度与价值观;意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为甘蔗“高贵化”杂交制种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利用甘蔗野生种质资源。[方法]采用广义遗传力统计分析了112份割手密连续3年始花期的调查资料,同时调查花粉量与结实率,为杂交利用提供参考。[结果] 割手密始花期的广义遗传力达0.079。割手密的始花期年际间差异在4~49 d之间,平均为13.65 d。年际间变化在20 d内占90%,超过30 d的仅占4.5%。[结论]部分早花割手密经处理后始花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苏科糯3号鲜果穗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5.25万、6.00万、6.75万、7.50万、8.25万、9.00万株/hm2)对苏科糯3号产量及商品品质的影响,明确以收获鲜穗为目的的苏科糯3号在南京周边地区春季种植的适宜种植密度。[结果]玉米鲜果穗产量随密度的增加呈现出向下的抛物线趋势;株高、穗位高、倒伏率、空秆率、秃尖长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上升
期刊
摘要在渐进式探究性教学理念引导下全新构建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工作岗位调研结合行业需求,从职业标准逆推构建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的渐进式理实一体化课程框架,对教学内容进行多样模块化建构,可灵活调配。相应的课程考核方式从专业技能和素养两方面真正实现了过程评估。该教学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职业的“零距离”对接。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测技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框架;教学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玉米内州萎蔫病菌的快速恒温扩增检测技术。 [方法]利用GenBank公布的玉米内州萎蔫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 nebraskensis,Cmn) 16S23S序列设计LAMP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引物,建立玉米内州萎蔫病菌LAMP检测体系,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L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