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认识和尝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co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本文旨在阐述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以便在新课程化学教学实践中,更好地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实践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目前已能够转变角色和改进教学方式,并对提高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做几点尝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科学化。注重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学习方式,提出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化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化学思想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化学活动经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化学探究的意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应用课本中的联想、质疑为载体,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情境创设要积极创设趣味化、生活化、开放的且富有探索性的情境。
  根据教材内容在课堂上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引导和启发学生分析、思考、判断,随着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思考和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被激发出来了。例如,教学必修课本“氮的循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先提出一个悬念性的问题:在新疆与青海两省区交界处有一狭长山谷,有时牧民和牲畜进入后,风和日丽的晴天顷刻间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人畜皆遭雷击而倒毙。奇怪的是这里的牧草茂盛,四季常青,被当地牧民称为“魔鬼谷”。然后,让学生思考、分析,解开这个谜。课堂教学内容中设置悬念,把化学知识跟人文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课堂互动式教学,不仅大有令人耳目一新、情趣昂然之感,而且能产生引人入胜、记忆深刻之功效。
  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大大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化学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间要建立良好的互动型关系,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从学生知识状况和生活实际出发,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学会有关知识和技能;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经验与认知水平,让学生大胆提问、主动探究,发动学生积极地投入对问题的探讨与解决之中,学生回答或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肯定、表扬、商讨等文明用语,给予鼓励,以展示教师特有的认知与情感协调的教学艺术,共同参与学生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习伙伴。
  例如: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烷烃、烯烃同系物结构和性质的教学过程,教师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观点,可首先安排学生总结烷烃和甲烷结构的相似性,进而使学生通过甲烷的性质推出烷烃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其次,可联系教材中烷烃的沸点、密度数据,让学生讨论得出烷烃同系列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再次,开展联系实际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碳原子数和沸点范围的数据,巩固烷烃同系列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体现主体性。注重直观、注重操作,使课堂教学活动化,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应用学具,相互合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主体性。让学生说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不要用教师的活动代替学生的活动;不要用少部分学生的活动代替全体学生的活动;既要让优生回答,更要让一般学生和后进生回答。
  三、全方位进行学习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
  在评价学生的化学学习时,既要评价学生化学学习的结果,又要评价他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评价学生化学学习的水平,又要评价他们在化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法评价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例如: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中第一章教学后,可安排学生结合元素周期律所学内容,通过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元素周期律的科学价值》。第二章教学后,可安排学生用泡沫塑料制作电子云模型或用计算机软件甲烷、水、氨气、二氧化碳等分子立体模型。第三章教学后,可安排学生用橡皮泥和牙签制作氯化钠、氯化铯、金刚石、金属原子堆积模型。通过借助不同方法,让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加上老师恰当的评价,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学生化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化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应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而是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总之,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可以列举出大量事实说明,兴趣对于学生取得学习和学业的成功是必不可少的、不容忽视的内驱力。因此,调整教师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具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坚持对教学方式的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学科需要生活化的教学,信息技术的终极目的就是服务人类,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引导学生发掘生活实例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的
小麦中后期根外追肥与化控增产技术小麦抽穗后,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逐渐减弱,叶片功能下降,植株渐呈早衰,有碍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为此,在小麦生长中后期,采取叶面喷肥、施调节
支气管哮喘最重要的免疫学异常是Th1/Th2亚群数目和(或)功能比例失衡,表现为Th2亚群数目增多和功能亢进,Th1亚群数目减少和功能降低,其中T细胞激活最重要的协同刺激通路是B7-
摘 要: 在物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实验始终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逻辑思维能力正处于逐渐形成阶段的初中生来说,物理实验一方面能帮助其理解和掌握相对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另一方面能增强其创新和创造意识、探索和探究能力,在素质教育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传统初中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偏重强调第一个方面,因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升级和创新,发挥物理实验课堂在培养学生科学
四、坚持做到“三查”,实实在在抓落实 所谓“三查”,即督查、调查、俯察。三者紧密联系,都是抓落实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督查是办公部门的一项重 Fourth, adhere t
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斑块附壁血栓形成脱落以及在斑块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外所普
“庄周梦蝶”寓言揭示了道家物我无间、万物齐一的“物化”思维特征,将中国艺术引向“以天为宗”的“心师造化”传统.并由此引发出古代画家“观化”的生命体验和“迁想妙得”
新课改三大教育理念之一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若让这一理念在教育的土壤上生根,那么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成为必要条件,人的主体地位获得的过程是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那些真正居住、生活在农村的群体,而不是外来的观光游客.在这个知识中心主义的时代,真正的乡村居民——乡村生活的主体缺少实际的文化话语权,乡村文化振兴首
公文标题由制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组成。其中,制文机关、文种具有规定性,撰写者不可随意更改;而事由部分只具有内容上的规定性,在表达上则比较灵活。事由部分的词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