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edg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的教育是开放、创新的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思想
  
  然而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呢?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前提
  过去初中生物是一门非统考科目,现在中考虽考生物,但分值很低,所以不被学生和老师们重视。尤其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初中生物课根本不当一回事。这样不仅不符合义务教育要求,更谈不上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力求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水平。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不仅为学生升人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而且能解决生活、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为参加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特别是农业生产劳动配备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学应当高度重视起来,它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的简单知识而已,更重要的是它是自然科学中一门基础学科——生命科学。因而我们应改变对生物学科的看法,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更要深刻意识自己的历史责任,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唯有如此,才能开拓未来,走创新教育之路,赶上时代步伐,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课堂教育改革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是任何教师不能代替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方法必须靠学生本人去消化理解、体会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这又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虽然学生只要进了课堂,听老师讲课就实现了形式上的参与。但我们应摒弃形式的、被动的和浅层的参与,而提倡主动的、思维的、深层的即实质的参与;在生物教学中,唯有实现这种参与,才能实现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在探索中学会探索。而对于我们初中生物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可以这么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如何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呢?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努力创设有利于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
  21世纪不仅应该教给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生物教学中也应像陶行知先生讲的那样: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这也正是体现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思考。因而在生物课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改变目前我们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死记、硬背、呆板、沉闷的教学形式和氛围。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它关系到我们身边的万事万物。现代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它是实现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方法。虽然对于我们农村中学来说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些困难,但简单投影仪,我们可以用起来,可以对学生进行生物录像的放影,教师也应多做些生物标本给学生看,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义务教育生物教学大纲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教材中采取了多种方式来加强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材设置了实验、观察、讨论、思考、阅读、动手等栏目。这些栏目的设置,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能力。比如:“观察”是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去思考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动手”提高学生参加科学实验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以我们生物教师应针对各种栏目,依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的进行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其次,培养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因此我们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生物学是研究有生命的物体,它会给人以好奇感,而“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我们老师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得给学生提供创新的实践舞台。因此我们生物老师也应根据实际情况搞一些有关生物方面的第二课堂,小到组织学生开展小设想、小创造、小制作。大到可食用菌栽培等等,让学生通过动手把设想、创造、发明变成现实。只有让学生学习生物学,并参与社会实践,把学生带人野外,带到田间,才能引发学生的创新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每一位生物老师只有从教育观念、师德修养、文化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全面提高自己,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其他文献
【摘要】有效的课堂导入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创设情景法、温故知新法、实验演示法、讲故事法四种方式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效率的新课导入法。  【关键词】课堂导入艺术    新课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万事贵乎始”犹如你准备看一本书,倘若在书的开头或内容简介或写得
【摘要】随着电子白板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悄然走入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的完成,对于学生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形象化课堂生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演示危险性实验操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五个方面,简要论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
【摘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搞好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教育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
背景: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主要累及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致死性神经变性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直被视为顽固而难治的“三不”(病因不明
即使课内探究对物理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着一些弊端:  1.演示实验具有新奇性和启发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维,但是学生被束缚在课本中。而学生必定会遇到很多与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有许多问题课内实验不能解决的。  2.学生的实验仅纯粹探究物理原理和规律,很难激起学习兴趣。我想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课内探究实验缺乏足够的兴趣,没有认真去思考和积极动手操作。原因我们都教过这个实验了,
该论文分为中医学毒理论古训今释、姜良铎教授"从毒论治"学术探讨、综述、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五部分.第一部分中医学毒理论古训今释,主要从毒字的考据释义、历代医学对毒的认
【摘要】建构性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化学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讨,能使化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建构主义意义建构化学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