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改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构性学习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化学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探讨,能使化学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建构主义意义建构化学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主动构建为核心,倡导学生用 “主动、探究、主动构建合作”的方式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利用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建构等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样就必须让学生根据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经验确定学习内容,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认知工具、研究工具和展示工具,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因此,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化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化学教学具有三大特殊性: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化学概念和掌握知识结构为中心;以化学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为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主动构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这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因此,我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和规律,它对当前的化学教学来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1、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其内容有严谨结构,化学的现象和规律源于生活,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这就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要创设与既定目标相符合的学习情境,首先要选择适当的素材,然后设计恰当的呈现方式。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应注意通过生动具体的事实或问题来呈现学习情境。其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现象、事件和经验,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工农业生产问题以及能体现化学与社会、经济、人类文明发展有关的事实和材料,还有重要的化学史实、发明发现的故事等;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的有机结合获得全面的发展;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真实情境,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例如:《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为创设理解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环境,首先提出思考题:如何利用元素周期表判断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强弱?怎样通过实验归纳得出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从同周期元素和同主族元素两方向进行研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如有条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作动态演示,帮助学生从中得出同周期元素与同主族元素的结构、位置与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关系的结论。
  2、 知识点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结点产生关联
  (1)相似的关系。新的化学知识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有对应的相似概念, 就便于学生获取。如学生头脑里已建立起偏铝酸的概念,再进一步教学偏硅酸、偏磷酸时,学生就易于掌握。
  (2)相反的关系。新的化学知识恰好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某一概念意义完全相反时,容易被学生掌握。如学生树立化合反应的概念后,分解反应的概念就很容易树立。
  (3)相联的关系。新的化学知识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某一结点相联系,就易于学生理解。如学生头脑里有了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知识后,再进一步教学氧化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学生就容易掌握。同时,不仅要使化学的知识点进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而且要使之成为其中的一个结点而被储存。如学生在学完硫及其氧化物之后,头脑里便形成一个 S→SO2→SO3的认知结构,这时再教硫酸,则新知识首先与 SO3 发生联系,SO3+H2O→H2SO4,随后硫酸进入“结构”中,便得到 S→SO2→SO3→H2SO4, 这样就被储存下来。
  3、沟通知识点,发展知识链,扩大知识网
  知识点建立得再牢固,如果不注意去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知识仍然是死知识。如学生在分别学完了N2、NH3、NO、NO2、HNO3 之后,就要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即: N2→NH3→NO→NO2→HNO3。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学会制备硝酸乃至硝酸铵的化学原理,以便为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往往容易较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忽视知识链之间的联系,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注意,因为,后者的综合程度高、难度大,应用性强更应该多下些功夫。这个需要借助“概念图”的方法,当学生头脑里建立起某一门专业知识网点后,还必须引导他们去同相关学科联系,去同实际应用联系,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使知识发挥作用,解决问题。
  总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不仅促使教师去反省过去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同时也使学生不再只是盲目地接受现成的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客观事物的理解,通过合作交流,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完整建构。
  
  参考文献
  [1]单中惠.外国教育思想史[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
  [2]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学习观要义评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4] 毕华林编.化学新课程理念与实践[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针灸文献是祖国医学文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些针灸名著及部分综合性医著中有关针灸的内容迄今仍在指导临床实践.该论文利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对中古时期(兼及其他)相互关系密
【摘要】有效的课堂导入艺术是一种创造,是教师智慧的结晶,它为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创设情景法、温故知新法、实验演示法、讲故事法四种方式探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效率的新课导入法。  【关键词】课堂导入艺术    新课导入是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万事贵乎始”犹如你准备看一本书,倘若在书的开头或内容简介或写得
【摘要】随着电子白板的普及,多媒体教学悄然走入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的完成,对于学生化学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形象化课堂生成、突破教学重难点和演示危险性实验操作以及存在的问题等五个方面,简要论述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多媒体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
【摘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其作为独立的个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搞好化学教学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创新教育    在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
背景: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主要累及运动神经元的进行性致死性神经变性病,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一直被视为顽固而难治的“三不”(病因不明
即使课内探究对物理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仍存在着一些弊端:  1.演示实验具有新奇性和启发性,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思维,但是学生被束缚在课本中。而学生必定会遇到很多与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有许多问题课内实验不能解决的。  2.学生的实验仅纯粹探究物理原理和规律,很难激起学习兴趣。我想大部分学生对单纯的课内探究实验缺乏足够的兴趣,没有认真去思考和积极动手操作。原因我们都教过这个实验了,
该论文分为中医学毒理论古训今释、姜良铎教授"从毒论治"学术探讨、综述、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五部分.第一部分中医学毒理论古训今释,主要从毒字的考据释义、历代医学对毒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