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人心的“再”字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乙己》是鲁迅《呐喊》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以一位不谙世事的酒店小伙计的口吻,讲述了孔乙己的凄惨遭遇,塑造了一个位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形象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这篇小说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不公平社会的深刻批判,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无限感喟。比如,一个简单的“再”字便蕴含了许多意思。
  小说在写丁举人打折孔乙己双腿这一情节时,既没有直接交代,也不是正面描绘,而是通过掌柜和酒客的闲聊透露出来的。原文对打折双腿的过程是这样述说的:“‘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语言极平实,但细品起来却令人毛骨悚然。一个“再”字至少说明了以下几点:
  第一,“再”字说明打折孔乙己的双腿绝不是基于一时的愤怒,绝对不是误伤。因为一开始并没有打,而是先写服辩,丁举人的头脑自始至终都是清醒的,打孔乙己对于丁举人是一种理智的近似程序化的行为。
  第二,“再”字说明打折孔乙己的双腿是故意的。因为一个“再”字说明丁举人打了大半夜,还没有打过瘾,还没有打折腿,或者说丁举人认为惩除的力度还不够,必须要打折腿才行;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丁举人早就有谋划一定要打折腿的,先前的打只是一种游戏而已。无论如何分析孔乙己在此时的表现都是可怜之至。
  第三,“再”字是丁举人权威和身份的体现。丁举人是举人,是科举考试的幸运儿,对于孔乙己这个穿长衫而又站着喝酒的人,这个识字的笑料,这个有文化的偷书贼,这个身材高大而脸色青白的人在其写过服辩之后丁举人就完全掌握了一切处置大权。因为这就是封建科举的结果。丁举人的权威是制度的衍生,更是世俗的积淀。
  第四,“再”字是孔乙己无奈的哭泣和悲惨的化身。孔乙己是读书人,正是因为识文断字造成了他悲剧的一生,同时也因为他识字,在处理他的时候就多了一条:先写服辩。当然这比刑讯逼供、按指印要文明一些。但对于像孔乙己这样的没落书生人格的侮辱、精神的折磨恐怕无以复加。
  另外“再”字在语言表达方面至少达到了如下效果:
  第一,语言简洁,极富口语化。掌柜随口问,酒客信嘴答,一个漫不经心,一个毫不在意。简单的对话,无意的闲谈,对孔乙己遭受那么大的冤屈和灾难,在熟识的咸亨酒店里竟然得不到人们应有的关切和同情;而对丁举人的凶残行径,也没有谁站出来表示一点愤慨和不平。中国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隔膜、冷酷、麻木到了何等触目惊心、令人颤栗的地步!
  第二,平实的语言,血泪的哭诉。“再”字表示一种先后关系,再平实不过了。但剥开平静的面纱之后,丁举人的凶残,人性的麻木,弱者的哭泣,整个封建社会的暗无天日、毫无法制便表现得淋漓尽致,平静的语言掩盖着令人震撼的罪恶。极大的反差对读者的震撼是深刻的,艺术的力量是深远而厚重的。
  第三,意蕴深刻,对突出小说的主题达到了一石四“鸟”之效。有孔乙己低贱身份、悲惨命运的写照;有对丁举人、封建科举的不平;有对社会世态炎凉、人性麻木的控诉;有对封建教育、礼教及封建法制的揭露。一个“再”字则言有尽而意无穷。
  同样一个“再”字,对文章主题的形成、作者写作意图的展现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是吃人的科举的折射。“再”是孔乙己悲惨一生的结局,是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是封建科举造成的“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残杀,是科举制度的罪恶,是封建教育的悲哀。小说写于1918年冬天,当时虽已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但是封建复古的逆流仍很猖獗。科举制度虽于1906年废除,但是培植孔乙己这种人的社会基础依然存在,孔孟之道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这样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孔乙己”。要拯救青年一代,不能让他们再走孔乙己的老路,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个血淋淋的“再”不得不让人直面残酷的现实。
  第二,是对封建礼教、法制的控诉。孔乙己仅仅拿了几本书就被丁举人私设公堂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一脚踢出门了事,连富人家一条狗也不如!这说明丁举人是致死孔乙己的直接凶手。他胡作非为、残害黎民,是封建礼教和封建法律赋予举人的世俗的权力,是封建社会罪恶制度造成的。
  第三,有对社会麻木的反映,也有对社会觉醒的期待。酒店老板、伙计、酒客是麻木的。但“再”字说明在麻木之余,他们尚能分清先后,分清基本的事实。麻木是一种慑于封建强权的无奈,是一种无助的选择,是漫长黑夜造成的沉寂,可能会永远沉寂,也可能迎着一丝亮光而爆发。这也许是作者的一种隐痛与企盼。
  《孔乙己》是名家经典之作,一个“再”字就足以说明作者立意之深、语言之精,足见作者用心之专、用笔之工,这对我们的教育恐怕已远在教学之外。
其他文献
培训时期,有老师准备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他提出了这样一个疑惑:老舍先生还是语言大师呢,竟然在文中出现了“响亮的天气”这样的句子,响亮是形容声音的,怎么和天气联系起来了?难道不成是方言?闻之,心里一震,这位老师如果在上课过程中据此来批判大师语言错误,将是谬误了。这样的句子和方言无关,不是错误,而是一种语言创造的出新出奇。细究起来是兼用了两种修辞手段——通感和移用。这样的修辞不在《语文课程标准》
如果说中华民族古代物质文明的代表是长城,那么精神文明的代表就是《红楼梦》。不知她影响了中国多少代读书人的生活与命运,不知红楼世界吸引了多少文人骚客的眼球,不知大观园牵动了多少青年男女的心。  有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要说一个女人是朵花,两个女人花照花。在以往一些谈论《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文章里,笔者所见大多是把林黛玉和薛宝钗相提并论,这也无可厚非。但我认为,王熙凤与林黛玉有更多的可比之处,而且会有
人物名片:  吕建江,男,汉族,1970年4月出生,河北井陉人,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一级警督警衔。  1989年参军,1990年至1993年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后,到驻陕西某部队卫生所任军医,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卫生所所长(正营职)。  2004年转业到石家庄市公安局桥西分局汇通派出所成为一名普通民警,2005年起任留村社区警务室“片警”,2010年任汇通派出所副所长,
夏天炎热、闷热烦躁之时,大口冰冻饮料或冰激凌狂吞下肚,瞬间清凉。但是,片刻凉爽后就头痛欲裂,这是什么原因?  吃冰激凌发生头痛  如果在炎热天气,快速摄取大量冰冷食物后出现头痛,疼痛性质可能是瞬间刺痛、胀痛或跳痛,位置主要在额头中部、太阳穴附近、头顶部或眼眶后,可伴随流泪、恶心、呕吐等,有上述症状者,可考虑为“冰激凌头痛”。  这种头痛常在短时间吃下冷饮后30~60秒内发作。前驱症状可能有短暂的舌
《鸿门宴》是高中传统篇目,这一段故事其实是《史记·项羽本纪》的一个片段,把这一段文字称为此名,是因编写教材的需要。现在,不管是哪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科书,都会编选这一段,因为一是这一事件在楚汉战争中有着重要地位,二是其确实写得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精当传神,为学生学习的最佳范本。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把刘邦杀掉,以致留下后患,遗恨千古。人们在扼腕感叹之余,除了批评项羽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优柔寡
一家新楼盘开盘,我和妻子选了一套房子,正要离开售楼大厅时,忽然,几对夫妇走了过来,他们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紧接着说,以后我们就是邻居了。几个妇人还拉着妻子的手,热情介绍自己,就像老熟人似的。  有一个好邻居,比一套好住房都重要,俗话说:“邻里好,赛金宝。”有一个好邻居,大家能互相体谅、互相包容、互相关心,不仅令人身心愉悦,而且有利于身体健康呢,这真是宝贵的财富和精神享受。  我们现在住的房子,邻居
一  马伟杜又得流浪街头了。今晚是马克和女朋友刘晶晶幽会的日子,刘晶晶一进门,就和马克缠绕成一团了。马伟杜识相地从地铺上起身,走出了出租屋的门。  房子是马克租的,马伟杜只是蹭住。两人是同乡。两个月前,马伟杜出了拘留所,他租的房子已被房东租给了别人,行李也不知被扔到哪里去了。他去娜挲足浴找马克,马克正在给一个富态的中年女人按摩腿部。  要不你先去我那里住几天吧,马克说,不过你每天得给我洗马桶,我爱
母亲居住的小区新招了一名女保洁,模样普通,衣着陈旧,50岁左右,戴着一副高度近视镜,走路时右脚跛得厉害。   一段时间以来,我对这位女保洁的服务很不满意。因为她不但性格木讷,见人不打招呼,做起活来也很粗糙,对楼廊的卫生、绿化带的清理等工作,总是干得不利索,还常常“留尾巴”。最不能容忍的是,她的兴趣点一直落在小区内的十几个垃圾箱上,每天早中晚的三个时间段,无论天气怎样,她都守时地出现在各个垃圾箱旁
纸巾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近两年,一种浅黄色的原木本色生活用纸开始“挑战”白色生活用纸。仔细观察,原来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悄悄换上了本色纸,主要是他们都接受了原色纸无任何漂白剂、更环保的观念。   白色纸都添加了荧光剂?   当你走到超市购买纸巾的时候,就有推销员上来说:“这种黄色的纸巾不含荧光剂等各种添加剂,原料纯天然,比白色的纸巾更健康。”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这是真的吗?  其实按照我国的规
阿浩的爷爷血脂偏高,最近爷爷听说吃红曲米可以降低血脂,买了不少含有红曲米成分的保健品囤在家里,这些保健品声称“红曲米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洛伐他汀,可降低胆固醇、改善高血脂”。阿浩心生疑惑,是否可以通过食用红曲米来治疗高脂血症?血脂高了,吃红曲米还是吃他汀类药物更有效?为此,他去找药师求助。  红曲米和他汀类药物的关系  红曲米是以籼米、粳米、糯米等稻米为原料,用红曲霉发酵而成,为棕红色或紫红色米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