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与沉寂:短视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by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化、碎片化、形象直观的短视频迎合了商业盈利、政治传播和日常沟通的需求而广为流行.短视频的发展之"径"呈现出狂欢与沉寂并存的动态演化.短视狂欢之"源"是政府的大力宣扬和运用、商业资本的注入和塑造、多元化文化氛围的包容、移动信息技术的支撑、受众多样需求的迎合.短视频的沉寂之"因"在于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在微观层面是文本良莠不齐与侵犯用户隐私,在中观层面是虚拟弱关系的入侵与受众消费异化,在宏观层面是短视频商品化与结构化导致的消费文化盛行、公共领域式微、阶层分化与固化、不可逆转的垄断趋势.应该采纳传播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视角全方位、立体地、辩证地审视短视频的优势和特色,弘扬价值,规避风险,优化发展思路,推动短视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实践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呈现出"深度融合、治理导向与系统化布局"的整体特征.在现实逻辑、市场逻辑与传播逻辑三方面因素合力下,社群逐渐成为驱动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要力量,促使媒体融合逐渐走向社群化传播生态中的多元化深度融合路径.通过考察平台建设、内容生产、服务创新与商业模式重塑四个构建社群化传播生态的关键系统,揭示基于"社群—媒体社群化运营系统—融合政策体系"这一传播生态中的多层级融合演进脉络,提出"系统性融合"作为社群化传播生态本质特征的诠释.在理念内涵与实践导向上,系统性融合模式聚焦于社群赋
"十四五"时期,网络文化建设成为网络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国家"十四五"规划直接和间接地提出了网络安全和网络文化建设的任务.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的内涵不断丰富,网络文化安全与经济安全、技术安全的联系越发紧密、相互作用.梳理网络安全和网络文化建设任务,可以更加明晰网络文化安全面临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网络文化安全的工作方向和保障措施.
保障网络文化安全,不仅事关网络空间的文明程度和价值导向,更直接关系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与总体国家安全.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安全观内涵丰富,"五个统一"的辩证思考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人民观、群众观、意识形态观、安全观、科技观以及共同体思想等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
所有的信息传播活动都是围绕距离产生的,而周围人效应就是一种近距离效应,相当于传播学意义上的最后一公里。以往对传播距离的研究比较侧重于传播者和媒介,周围人可以作为理解当前传播的一种概念和认知视野,通过某些社会现象显示出来,可以说新媒体放大了这些现象。正确认识周围人效应能够让传播者更好地调整传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