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视域下中学体育教研组教研组织形式的研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各学科教研组在取得成绩之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以教研组为单位,大规模的校本教研活动很难在常态下进行。老师们普遍反映,一个教师常是工作、家庭、生活多重担子一肩挑,一个骨干教师更是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身兼数职,经常组织全组进行大型的教研活动,可操作性不强,希望能找到少受时空限制的常态形式。由此,我们学校在校本教研的新阶段提出了“要将校本教研常态化”的指导思想,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们体育组也准备进行一些尝试,通过实践和学习,我们总结了一种新的常态下的校本教研形式——“关注教师个体发展需求的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模式。
  
  一、常态下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的模式
  
   “常态下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是教师在常态下根据能力层次和个性需求的不同,自组团队进行教研活动的一种校本教研形式。它与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研究同一主题的组本教研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它具有关注个体教师的发展需求,切实帮助老师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操作起来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等特点。我们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学习,形成了师本教研的基本模式:自组团队→自拟主题→自行备课→设计观察量表→课堂展示→研讨反思。
  1.自组团队:自主组合同伴互助团体,自主推荐小组长,本学期体育组自组了一个教研团队;
  2.自拟主题:教师自己提出自身需要提高的教学技能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自拟个性化主题,作为教研的主题;
  3.自行备课:教师根据自己拟定的教研主题自主备课,或同伴互助集体备课;
  4.设计量表:设计听课课堂观察量表;
  5.课堂展示:听课并作好课堂观察量表的记录;
  6.研讨反思:课后针对性评课研讨,个别交流、网上点评、集体研讨、多样形式并存。
  
  二、实施过程
  
  08年第一学期,我们体育组每位教师进行了常规的校级开课教研活动,徐老师开课的题目是:初三男生《头手倒立》第一课时。听课记录显示:这堂课练习氛围很好,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头手倒立的练习,但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掌握情况不好,只有两名学生在同伴的帮助下初步完成技术动作,部分学生在靠墙的情况下能完成动作,大部分学生没能初步掌握头手倒立的技术动作。评课结果显示:教研组里的张老师、杨老师和潘老师本人针对这堂课的头手倒立的教学设计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本次课老师运用了两个教学步骤:团身的头手倒立和靠墙的头手倒立。靠墙的头手倒立练习,三人都持肯定的态度,而对团身头手倒立则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1.自组团队,进行研讨
  为了解决《头手倒立》这个教学问题,形成解决策略,我们三位老师决定组成一个小组,按照学校提供的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模式——自主团队→自拟主题→自行备课→设计量表→课堂展示→研讨反思,进行深入地研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大家进行了两次集体备课,对头手倒立这个教材有了新的认识,于2008年3月17日由徐老师上初三男生《头手倒立》课。
  听课记录表显示:课堂练习氛围很好,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头手倒立的练习,教学效果一般,学生掌握情况比杨老师的课略好,有两名学生在“脱保”的情况下能独立完成,有5名学生能够在保护帮助的情况下完成。
  为了检验这次活动形成的策略的有效性,我们决定由他继续上一节初三男生的《头手倒立》课,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于2008年3月24日,徐老师第再次上了初三男生的《头手倒立》课。
  听课记录表显示:课堂练习氛围很好,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了头手倒立的练习,有4名学生能独立完成头手倒立,有15名学生能在帮助的情况下完成技术动作。
  2.形成解决策略
  经过多次的小组合作校本教研的研讨,初步形成了我们小组对《头手倒立》教材第一课时的解决策略:1.教学准备部分要渗透紧腰的身体姿态练习,培养学生的本体感觉,能自然地过渡到主教材的教学;2.《头手倒立》教材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教师示范团身头手倒立——学生模仿尝试团身头手倒立——发现支撑不稳的问题——解决头手三角支撑面和前额着垫——继续尝试——发现很难发力成团身倒立状态——教授两脚尽量靠近头手的支撑面的方法——继续尝试——发现团身倒立不稳的问题——教授保护帮助的方法——继续尝试——引导学生分层次进行尝试头手倒立完整动作的练习;3.教学重点:团身倒立练习时,两脚一定要尽量靠近头手的支撑面,然后轻轻发力保持平衡;4.教学难点:学生之间保护帮助的方法。
  
  三、研究结果
  
  通过研究表明,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模式可以成为体育组开展校本教研常态化的重要模式之一。
  1.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能帮助一线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随着校本教研的深入,校本教研不仅需要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科共性的大问题,更应与日常教学相融合,帮助老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个性化的小问题。在这次常态化的校本教研活动过程中,我们教研主题的产生就是来源于常态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这种来源于教学实践的研究主题,一线的教师做起来更能得心应手,也做得更加有深度,还能让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目的更有的放矢,更能激发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热情。我们自主组合的小组针对《头手倒立》这个课题,进行了研讨,形成了解决策略。
  2.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模式,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有效,具备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一个教师常是工作、家庭、生活多重担子一肩挑,一个骨干教师更是学科教学、训练队工作、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身兼数职,所以,找到少受时空限制的常态形式,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此次校本教研的主题就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的,整个过程只涉及了对《头手倒立》教材形成解决策略感兴趣的三位老师,这使我们此次校本教研安排活动的时间更自由,无需整组调课、大动干戈。所以这种教研流程,以自主组合、互助小组的教研形式,其灵活性和自由度都更大,可成为体育组开展常态化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
  3.通过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改变了体育教师学习的方式。新课改要求教师以自己的课堂为“基地”,从课堂的实际出发,通过教学实践的真实感受,发挥教师的主体精神,通过不断追问、质疑、解难,达成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构建。这次体育组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的尝试正是在一节校级公开课上产生问题,然后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再学习——再反思,产生解决的策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网络等广阔的空间进行学习,对这个问题不断产生新的认识,然后通过讨论、再实践,进行不断的交流,使老师的专业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得到了发展。三位老师在第一堂课后的交流过程中,对问题的看法还只是根据自己已有经验作出判断,后两节课的交流中则从头手倒立这个动作技能的技术掌握规律上进行探讨,使得对掌握头手倒立这个技术动作的分析有了科学理论的依托。这种针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专业发展性的行动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4.通过主题个性化的师本教研,发展了体育教师的合作学习能力。反思我们传统的教研过程,教师之间很少有合作互助的机会,教师的合作意识淡薄,不愿与他人一起寻找解决的方法,分享成功的喜悦。其实,每个教师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教学思维方式、教学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实际上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形成思维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教育思想,形成更有效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师的合作学习能力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这次的主题个性化校本教研尝试就是为解决同一个问题,自主成立了合作小组,小组的三位老师的能力水平和个性发展需求相近,很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为教师的合作学习提供了前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相互依赖、相互促进,三人不断提出各自的看法,在思维碰撞的火花和实践的合作中逐渐形成了问题的解决策略,并进一步促进了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
  (责任编辑 谭有进)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应该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和增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并在阅读实践中锻炼其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新知,发展能力,形成新的价值
我国第3个国家级新区、与澳门一河之隔的珠海横琴,眼下一条长达33km,集纳给水、电力、通信、中水和真空垃圾管等多种管线于一体的地下管廊投入使用。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建成的最
通过对观音岩水电站大坝渗漏水情况进行检查及原因分析,选定渗漏处理的材料和方案,介绍了采用LW和HW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的处理措施,施工克服了廊道内场地狭小和渗漏源不明等
相关课文:《装满昆虫的口袋》《蟋蟀的住宅》选自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在课文中告诉我们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建成的。《装满昆虫的口袋》记述的是法布尔小时候的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推出杨成彪主编的《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9卷13册。《楚雄彝族自治州旧方志全书》整理了楚雄州明、清及民国时期编纂并流行至今的各种府志、州
在海底里住着一群美人鱼。有一天,一位美人鱼从海底的沙层里挖出了一颗烟火弹。她曾经浮出水面,看到过人类燃放的烟火。“那真是美丽极了,比起那些绚丽的珊瑚来。”她兴奋地
哈哈!刚过完新年又要过寒假了,这段时间同学们可真够幸福呀,大家在开心的时候也别忘了我,忘了“自由鸟空间”啊! 来看看今天的小主播是谁。哦,是吴霜啊! 大家可得留神了,她的
在电子线路实验教学中,利用传统的实验手段有时对部分实验现象和结果难于观察、测量。本文介绍了利用EWB进行电子线路仿真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实例多谐振荡器和施密特触发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