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小于胎龄儿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ch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足月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出生的足月SGA为SGA组,按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同胎龄的足月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为AGA组,比较两组患儿出生及母亲妊娠期情况,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

SGA组和AGA组各纳入733例,两组性别、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妊娠期高血压(OR=4.930,95%CI 2.616~9.288)、子痫前期(OR=7.648,95%CI 4.060~14.404)、妊娠期贫血(OR=1.868,95%CI 1.440~2.423)、首次分娩(OR=2.070,95%CI 1.658~2.586)、孕前体质指数偏低(OR=1.480,95%CI 1.111~1.973)是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正常范围(OR=0.483,95%CI 0.235~0.990)是足月SGA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

母亲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妊娠期合并贫血、首次分娩、孕前体质指数偏低是足月SG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长超过正常范围是其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对于行瓣膜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右美托咪定对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和肾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正效应.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就诊、年龄大于60岁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并且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2例连续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安慰剂组患者接受生理盐水,中剂量组患者和高剂量组患者分别接受0.5μg/kg负荷量和1.0μg/kg负荷量并随后以同样维持量输注右美托咪定
本文报道1例以“重度贫血、水肿”起病的新生儿MN血型不合溶血病,通过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及抗M抗体阳性确诊。新生儿MN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病情轻重程度有较大差异,临床通常表现为黄疸、贫血,少数病例合并水肿及肝脾肿大,对于有反复死胎、流产、胎儿水肿病史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在排除常见的新生儿溶血病后,建议查MN血型及其抗体进一步明确。
本文报告1例表现为左上肢肿胀、淤青、凝血因子Ⅸ活性低下的新生儿。有血友病B家族史。患儿全外显子组高通量测序提示F9基因1-6号外显子缺失,患儿母亲F9基因一代测序未见变异,诊断新生儿重型血友病B。对高度怀疑基因异常的患儿应选择适宜的检测技术和策略。
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Beckwith-Wiedemann syndrome,BWS)是基因表达缺陷所致的先天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先天性脐膨出、舌体大、大于胎龄儿、血糖紊乱、内脏器官肥大等。BWS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由于对胚胎性肿瘤易感,需早期诊断、长期随访。本文报告1例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进行11号染色体15区域BWS相关印记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确诊的病例。
本文报道1例以突发呼吸急促、血氧下降为临床表现的肺动脉栓塞早产儿,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血流充盈不佳、肺动脉高压,后经动态监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提示临床医生应关注肺动脉栓塞超声心动图间接征象,以指导临床及时诊疗。
早产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原因,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二三十年间全球大多数国家及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早产儿发生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间存在显著差别,不同胎龄早产儿占比也在不断变化,主要以中晚期早产儿增加为主。本文综述早产儿发生率变化的趋势和特点,以期加强对早产的重视,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无名动脉压迫气管综合征属于部分性血管环的一种类型,是异常的无名动脉压迫气管引发的一系列症候群,因气道受压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报告1例新生儿无名动脉压迫气管综合征病例,总结患儿临床特点和诊疗经过,加强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新生儿急性肾损伤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常见疾病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外对其临床关注度不高,对诊断、发病、近远期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较少,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新生儿急性肾损伤尚缺乏较公认的诊断标准。本文对新生儿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的变迁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明确新近较公认的诊断标准,并为后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对2021年5月20~22日在天津举办的2021全国新生儿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第十二届编辑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的内容进行概述。
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ibonucleic acid,miRNA)是一组细胞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的特定序列互补或不完全互补结合,诱导靶mRNA剪切或阻止其翻译,从而进行基因调控。目前母乳中已发现多种与免疫发育及免疫调节相关的miRNA,为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对母乳中miRNA与新生儿免疫间相互作用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