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的意境设计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kyl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传统园林艺术与古典诗画关系之密切已是定论。中国园林如同诗歌绘画一样,有其深远意境,这种意境是诗情画意通过景物表达其所蕴藏的艺术境界,即园林意境,它是由现实的景观所产生的“想象”与“联想”。本文基于此,对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的意境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古典园林 景观设计 意境
  
  中国园林景观中的意境是同中国文化和艺术紧密相关,水乳交融,不可分割。其不是一个孤立的景象,不是一座孤立的建筑、一片有限的水面,而是有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在给游者更丰富的美的信息与感受的同时,呼唤出观者内心深处的共鸣。其意境深远,超凡脱俗,自成体系,别的任何国家的园林自然是无法比拟的。园林景观中的意境设计是复杂的过程,也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要求设计者有深厚的文化艺术素养,对自然物和人类生活的无比热爱。其主要创作手法有借景、对比、比拟联想等。通过巧妙的“借景”、“虚景”的种种方式、技巧,使建筑群与自然山水的美沟通汇合起来,而形成一个更为自由开阔的有机整体的美。例如有名的随园,园中“陈方丈大镜三,晶莹澄澈”,庭中花鸟树石,写影镜中,正是“望去空堂疑有路,照来如我竟无人”。各种借景丰富了园林景观层次和含义,不时更替的“虚景”成为园林生动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畅怀于雨滴竹林和雾障楼台的虚实交映,感受自然轮回生化的美、光色风音变幻的美、烟气润物沁心的美。
  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中的文化底蕴
  文化来源于人对自然界的思考。五千年的文化,我们有浑厚的积淀。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借鉴了不少的西方园林的东西,全盘西化自然不可取,中西合璧自然不失为一条出路,但中国有中国的文化,文化是前进的,所谓“厚积薄发”,我国是文明古国,现代的园林有现代的气息,也应该有民族的烙印。
  1、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混乱中建立秩序的理论。他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自然,而是社会生活,他的哲学是实用主义的,可以称之为行为伦理学。这些哲学思想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北京和南京城的空间秩序)、房屋设计(北京四合院)、甚至室内设计(紫禁城的室内设计),都符合儒家的哲学准则。这种具有严格空间秩序的设计手法,不可避免地波及到造园领域。当然这样的影响是很有限的,它仅仅涉及到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和处理政务的建筑,如太液池、万寿山、龙王庙、琼华岛、凤凰墩等园林中的部分建筑,而就这些园林自身而言仍是自然的、布局自由的、非严格空间秩序的。
  古典文人园林也同样体现了儒家哲学思想。中国历史上的儒家学士大夫多是理想主义者,受制于儒家君臣思想,当他们郁郁不得志,于是避世隐居。为了抒发这种感情,他们往往寄情于物。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都属此类,这种对社会依赖的感情导致了园林的建造设计不只是景观设计,还寓含着深厚的社会意义。
  2、禅宗思想的影响。
  禅宗思想,一方面遵守佛教中“空”的理念:奉劝人们要达到一种完全平静安祥的精神境界,但人们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这与他们“心既是佛”的与世无争“空”的信仰相矛盾。为解决现实与信仰的矛盾,他们或游山玩水、或种花造园,通过感受自然来抵达生活的真谛。园林为他们提供了寻求寂静瞑想的场所,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之中发现永恒。“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描绘了中国古典园林超凡出世的意境。
  3、道家思想的影响
  如果说儒家和禅宗哲学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总体布局和建造目的的话,那么道家美学哲学原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三五成丛,自由散聚,水池或山石、野趣横生,景色苍润。在设计建造上完全是树无行次、石无定位的自然布局。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迂回萦绕之情,完全是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风光。甚至建筑物本身在园林中,也是按山水总体风骨走势,高低曲折、参差错落、量体裁衣、烘云托月、点染着自然山水的艺术情趣。这种自然式的中国古典园林不同于西方规则几何式的园林,原因就在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艺术和营造手法是由道家思想决定的。
  二、古典园林意境设计中的反复雕琢
  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维所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用文墨点题立意抒发感情,是中国园林的特色之一。
  近代学者王国维指出:“文人造园如作文,讲究鲜明的立意,使情与景统,意与象统一,形成意境。”这中国园林属于山水风致园,加上植被绿化,更富有诗情画意。“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苏轼提倡以诗情入画,他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已几乎成为后世文人画所追求的准则了。古典的园子中,无论私家的或是皇家的,从所有权上看,是类似的,前者属于文人隐士,后者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为求完美,这些园林都是经过反复雕琢的,精益求精的。拿拙政园来说,史建于明正德初年,园主王献臣。文人画家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对初建园内景物作了详细的记录,又绘《拙政园图》所述31处景物一一绘制并题咏。比较来看,初建当年与后来所见并不一致:今远香堂即若隐堂的旧址,倚玉轩明时已有。轩北隔水和梦隐楼相对,二者之间的小飞虹是平桥而非今之廊桥。现有池中两座岛山及山北水面,明代尚未形成。梦隐楼以西,即今之柳荫曲路、见山楼及园西半部一带,全都是竹树翳邃、水色渺弥的自然风光。可见最初的园子只是一些水体与和自然野趣,而后穿梭至今,几经雕琢,才形成了我们所见的江南园林的经典。再说颐和园,从其前身“清漪园”到今天看到的“颐和园”,也是在不断的补充完善:最初的“延寿塔”由于设计过重,在临竣工前发现隐患,乾隆特意作诗《志过》表示自遣,并拆除改建了今天了“佛香阁”,但之前的大比费用就浪费了。但现在看来,如果把延寿塔和佛香阁分别结合中央建筑群整体加以比较,显而易见,前者细高的比例无论与建筑群的其他部分或者前山山形的关系都不协调。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属于大家的公共游园、绿地就更有必要精益求精了,在基础建设阶段就要踏查、休整,建成后有必要提取公众建议,细节上更加完善。
  三、古典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三维空间境域
  “象存境中、境生象外”是园林艺术中审美意境的主旨,渗透着主体情致的完整和谐的空间,它既是“实”的空间,又是“虚”的或称“心灵的空间,二者互渗互补,契合而成令人品味不尽的审美境界。“虚”和“无”,并不是真正的空,乃是容纳了万物的精神性的“实有”。于物而言,指的是内含于境象中的意,于人,便是主体的情思,“实”和“有”,也非是具体客观的存在物,而且是包含精神内容的通透的实有存在。因此,虚与实的统一相生,成为核心的审美特质和构成原则。在园林中,建筑物和自然山水以实相的角色表达着主体的现实生活环境和状态,它起着枢纽的作用,决定着园林意境的整体生成。对于自然起“化实为虚”、“化虚为实”;另一方面,它又能将主体的情与自然的景酝酿合一,实现“反虚入浑”的境界。中国山水画中亭台楼阁桥等,皆以化实为虚,成为透空的部分,不是实有的部分,反而为山水中留出虚实、留出空白,茅屋瓦房的作用皆是如此。因此,园中的建筑物并不是完全的透空,它能“通望周博,以畅远情”,人在“空虚”的氛围中收纳了它,并营造出广阔的心理空间使之弥留,再创造出新鲜各异、饱含韵味、即物即真的美感体验。另外如园林中堆土成山,“未山先麓,自然地势之嶙”。
  园林景观意境产生来源于具体真实的三维空间境域,即物境(形),包括地形、山石、水体、植被、建筑等物质实体,而其形象又可随季节、时间、气候而变动。园林艺术的感染力综合于观者的感官。具体表现手法:1)香境:以植物体所散发的芳香为主要表现手段而达到的某种意境。植物千万种,各俱其味,“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说的就是自然花木的气味。香味之浓淡也各有千秋,香浓烈者称之为动境,所谓花香袭人;香淡雅者称之为为静境,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非静境难以赏析。2)色境:以园林景物色彩的巧妙构图表达特定的意境,“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把自然景象的色彩表达得淋漓尽致。色境之奥秘在于,比文学、绘画多了一层三度空间,那就是旷与奥、高远、平远等视觉感受。3)声境:自然界万物俱声,松涛之声、雨打芭蕉、泉瀑飞溅之声等等,“南屏晚钟”表现出日落西山时山色之空明;“竹径无人风自响”(唐?王维)道出竹径之幽深,“松子声声打石床”(唐?李商隐)则勾勒出秋冬松林之景涩。声境中,诸如激流飞瀑、惊涛拍岸等喧闹之声为动境,而滴泉、涓涓细流、雨打蕉叶等声平者则多为以动衬静境。4)文境:中国园林的景题、楹联、匾额通过精美的书法艺术也为园林的意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对伟人丰功的赞颂,或对历史胜境的感慨,或对建筑景区的某种艺术意境概括。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如意洲、烟雨楼、千尺雪、万壑松风、水流云在、梨花伴月”等;苏蛐的狮子林和拙政园的“听雨轩、小沧浪、浮翠阁、松风亭、别有洞天、梧竹幽居、海棠春坞、柳萌路曲、荷风四面亭”等;北京颐和园的“涵虚、洗秋、留云、邀月门、写秋轩、画中游、湖山真意、大筛月亭、泼墨轩、惹浪亭、数帆楼”等。这些匾额意境深、回味长,很好地渲染了园林景物的气氛,给游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受。5)形境:运用植被通过设计,配置,形成多样景象。这就讲求到中国文化中的形式美,用泉池.花术,竹石,蜂峦,涧谷,亭阁,曲径,桥梁,天空,云雾......组成实物环境来再现自然美,或是移天缩地,笼溟渤岳镇于数亩之地,或是一拳之石而太华千寻,一勺之水而烟波万顷.就是用提炼概括和写仿寓意等手法,把种种自然美景集中到有限的空间中来,成为咫尺山林,并和居处紧密结台,便于游览欣赏。
  四、结束语
  现代园林景观中总要有新鲜的元素的介入,赋予它特定的意义,便可以被更多的人逐渐接受。2008年奥林匹克公园中的“鸟巢”、“水立方”在设计之初还遭到各界的批判,人们无法接受这样反常规的建筑,但随着国家向人们诠释了科技、绿色奥运理念,在向世界接轨并展示我国科技、人文的趋势下,一切都是可以接受并引以为傲的了。
  参 考 文 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孙筱祥.山水画与园林——中国山水画论中有关园林布局的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87
  3、陈巍.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内涵的美学研究[J].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05)
  4、吴瑞.论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03)■
其他文献
自上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CI战略和企业文化理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管理的重要话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企业文化的建设以及CI的导入。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学生还是企业管
最全能晶锐2012款1.6LScout 在晶锐众多特别版本中.最为全能的无疑是被称为旅行版的晶锐Scout。更大的车身尺寸保证了整车的使用空间.而Cross的设计风格也正是当季的流行。在晶
读者阿进:周末北方普降大雪,温度也一下变得很低,不知道这时候是不是该换防冻液了?请问防冻液的选择和使用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核心内容。目前,商业银行在利率管理上,管理机制、风险意识、评估系统、业务品种、定价机制等诸多方面,尚须花力气加以完善提高。在改革过程中
我公司利用麦草原料配用一定比例的漂白针叶木浆先后开发了打字纸、离型原纸等多个品种。现就我公司不干胶底纸原纸的生产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同行参考。1 不干胶底纸原纸
概述了2000年度和1999年度造纸行业碱回收生产的情况,并作了简要分析。
10月15日消息称.通用PSA联盟的合作将进入第二阶段.双方正寻求途径组建合资子公司合并核心汔车制造业务.以挽救不断亏损的欧洲业务。由于PSA欧洲汽车业务年收入约为250亿欧元.因
2011年1月7日,沃尔沃在官网上正式宣布,施瑞翔(Richard Snijders) 出任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该任命从2011年1月5日起正式生效。原首席执行官柯力世博士回到福特公司继续工作。这项任命,距离2010年10月初柯力世博士出任沃尔沃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不到三个月。在这个节点上调整人事,是否过于频繁?沃尔沃的用意究竟何在?    频繁的人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