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义TGF—β1,抑制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x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反义TGF-β1脱氧寡核苷酸对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伤口愈合中瘢痕生成的抑制作用,研究局部使用反义 TGP—β1的有效给药途径。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建立兔耳腹侧面增生性瘢痕模型。采用组织形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 反义TGF—β1在兔耳增生性痘痕形成中的影响。并用原位杂文法技术检测兔耳增生块内TGF—β1 mRNA、I型原蛋白(colla-gen Ⅰ)mRNA、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兔左耳增生性瘢痕局部注射反义TGF-β1后,按时间段取 材,HE和Masson染色显示真皮层变薄,成纤维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胶原排列趋于一致。增生块的相对增生高度低于对照组。原 位杂交显示TGF—β1;mRNA、collagenⅠ mRNA、collagenⅢ mRNA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降低。结论:反义TGF—β1能抑制免耳增生 性瘢痕的增殖过程,使瘢痕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局部注射裸DNA治疗瘢痕的给药途径是可行的。 [关键词]反义TGF-β1;兔耳增生性瘢痕:原位杂交:组织形态学 [中图分类号]R61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4)01—0018—04
其他文献
我科20026月收治真两性畸形病人一例,其抚养性别为女性,核型为46XY,左侧性腺为睾合并精原细胞瘤,右側无性腺,现报道如下。
期刊
瘢痕形成是创伤愈合的自然结局,但瘢痕异常增生则会产生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有增生性瘢痕
期刊
瘢痕疙瘩(Kel。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病理现象,常见于皮肤,罕见于角膜、上睑、手掌、足底、阴茎、阴囊等部位。瘢痕疙瘩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年來人们一直不断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学说众多。虽然令人信服的病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经过国内外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多年研究有所进展。近年有研究表明,表皮LanSerhans细胞是一具有ISE—Fc受体、IgG-Fc受体、C3受体及h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其与
期刊
1 典型病例  某男,34歲,2002年4月被11万伏高压电击伤右上肢、会阴部、双下肢,伤后转入我科,经行阴茎大部分及左侧阴囊、睾丸切除术并将阴茎残体腹部皮下埋置、右下肢截肢术、并行膀胱造瘘术等多次手术,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带尿管出院,2003年1月17日,因阴茎缺如而收住。专科检查:右侧阴囊根部可见尿道口,右侧睾丸可及,阴囊上方可见部分龟头残体,耻骨联合上5cm为膀胱造瘘口。
期刊
仙化剂瘤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巨大漫无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因其回流静脉非常丰富,常导致注射后人部分硬化剂很快流失,治疗效果常不肯定,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之一。自1996年以来,笔者对25例不同部位较大的无明显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栓塞硬化加手术除涂治疗,疗效满息,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根据面部缺损的范围,性质,应用肩胛游离皮瓣修复各类不同 性质的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2年,2例皮瓣略显臃肿,其余在颜色、质地等方面与正 常皮肤基本一致,外观满意。结论: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选择应以能使面部外形获得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复为原 则;肩胛游离皮瓣转移在面部创伤性大面积缺损和感染性缺损
期刊
[摘茵要]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D1、p16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他们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成熟瘢痕、11例增生性疵痕、11例瘢疙瘩及8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Cy—ciin D1和p1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及普通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均为阴性;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
期刊
毛细血管扩张是面部常见的色素病损性疾病之一,虽无 任何远期不良后果,但却影响面部美容,故为爱美人上(特别 是女性)的灿恼之事。笔者自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应 用IPL—Queen皇后光子嫩肤仪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病患 者11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Vidadur A1pha饰瓷中不透明牙本质瓷的厚度对In-Ceram渗透铝瓷复合颜色的影响。方法:分别制作四种颜色渗透铝瓷基底ALl、AL2、AL3、AL4,厚度为0.5mm。在渗透铝瓷基底表面分别构筑与其相对应的A1、A3、B4、C4的不透明牙本质瓷,厚度分别为0.1mm、0.2mm、0.3mm、0.4mm、0.5mm五种。用MTNOLTA CR—321型测色仪在标准白背景下
期刊
黑痣是常见的皮肤病损,以微小痣多见。磨擦部位黑痣 易癌变,面颈部黑痣影响美观。所以,在美容门诊要求去痣的 患者较多。以往的常用治疗方法有液氮冷冻、激光气化、高频 电治疗仪气化和化学腐蚀法。虽然方法不同,但其原理相似。 这些方法的共同缺点是组织损伤较大,复发率较高。自1999 年以来,我们采用不同型号穿刺针改制的微型环钻治疗面颈 部黑痣250例,取得理想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