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in D1、p16的表达及关系研究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茵要]目的:了解细胞周期蛋白D1、p16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他们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例成熟瘢痕、11例增生性疵痕、11例瘢疙瘩及8例正常皮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Cy—ciin D1和p16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及普通瘢痕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均为阴性;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yclin D1、p16与正常皮肤相比均有板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yclin D1表达高于增生性瘢痕,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p16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表达比增生性瘢痕为高,但两者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Cyclin、 D1、p16在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瘢痕疙瘩里p16的细胞抑制作用可能无法与Cyclin D1的促细胞增殖作用相桔抗,所以细胞呈现持续增殖状态:而在增生性瘢报里Cyclin Dl与p16可能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所以其生长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细胞周期蛋白D1;pl6[中国分类号]R61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4)01—0012—0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构建TRP—1反义核酸、转染黑素细胞并观察細胞生长和黑素代谢功能的改变,探讨TRP—1在黑素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将TRP-1反义核酸真核表达载体转染黑素细胞,以测定的MTT结果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测定TRP—1反义核酸转染黑素细胞后细胞内黑素含量的变化。结果:从生长曲线可以看出,TRP—1反义核酸转染的黑素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细胞:黑素含量明显降低。结论:TRP—1反义核酸能显著抑
期刊
丝柔光子治疗寻常性痤疮是近年来引进的一项新技术,为了观察其疗效,笔者于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采用Clcar TouchTM絲柔光子痤疮仪治疗33例痤疮,疗效显著,现报道如卜。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上、下颌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错耠畸形及制定矫治计划奠定基础。方法:计测104名正常耠少年儿童X线头影测量侧位片,得出17项测量值,对其中表示上、下颌骨及上、下牙齿相互关系的ANB、Ao—Bo、UI-LI測量项目以及表示上、下中切牙转矩角度的UI—SN、LI-MP进行相关因素分析;计测上、下颌标志点的坐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NB、Ao—Bo、UI
期刊
[摘 要]目的:评价Medpor在眼眶爆裂性骨折的眼眶重建和眼球内陷复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充填手术技术。方法:在术前应用CT扫描和CT三维重建技术,评估眼眶骨壁缺损的大小和形状;应用Medpor进行眼眶缺损修复和眼球內陷的复位。结果:在38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中,30例治愈,5例有明显的改善,3例有改善。结论:Medpor是理想的眶内充填材料,眼周瘢痕松解、眼轴线后的充填是眼球内陷复位手术成
期刊
我科20026月收治真两性畸形病人一例,其抚养性别为女性,核型为46XY,左侧性腺为睾合并精原细胞瘤,右側无性腺,现报道如下。
期刊
瘢痕形成是创伤愈合的自然结局,但瘢痕异常增生则会产生病理性瘢痕,主要包括有增生性瘢痕
期刊
瘢痕疙瘩(Kel。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病理现象,常见于皮肤,罕见于角膜、上睑、手掌、足底、阴茎、阴囊等部位。瘢痕疙瘩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年來人们一直不断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学说众多。虽然令人信服的病因及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经过国内外众多科学工作者的多年研究有所进展。近年有研究表明,表皮LanSerhans细胞是一具有ISE—Fc受体、IgG-Fc受体、C3受体及h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其与
期刊
1 典型病例  某男,34歲,2002年4月被11万伏高压电击伤右上肢、会阴部、双下肢,伤后转入我科,经行阴茎大部分及左侧阴囊、睾丸切除术并将阴茎残体腹部皮下埋置、右下肢截肢术、并行膀胱造瘘术等多次手术,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带尿管出院,2003年1月17日,因阴茎缺如而收住。专科检查:右侧阴囊根部可见尿道口,右侧睾丸可及,阴囊上方可见部分龟头残体,耻骨联合上5cm为膀胱造瘘口。
期刊
仙化剂瘤腔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对于巨大漫无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因其回流静脉非常丰富,常导致注射后人部分硬化剂很快流失,治疗效果常不肯定,是目前临床上非常棘手的难题之一。自1996年以来,笔者对25例不同部位较大的无明显边界的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栓塞硬化加手术除涂治疗,疗效满息,现报道如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方法。方法:根据面部缺损的范围,性质,应用肩胛游离皮瓣修复各类不同 性质的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2年,2例皮瓣略显臃肿,其余在颜色、质地等方面与正 常皮肤基本一致,外观满意。结论:修复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选择应以能使面部外形获得理想的外观和功能恢复为原 则;肩胛游离皮瓣转移在面部创伤性大面积缺损和感染性缺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