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作文教学序列设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cang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情感宣泄、生命倾诉的过程,是真实心声的表达过程。可是,多年来,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大多只是为了满足“应试”需要,学生必须完成他们没有什么体验或没有认真想过的事情的表达。作文目的过度功利性,致使作文教学模式化、公式化,使作文距离学生的心灵和生命越来越远。可以说,学生一边在完成作文,一边在内心里逃离作文;于是,孩子们要么编造夸大,要么标签代言,造成的后果是在语言的训练中丧失了最鲜活的语言,在表达中丧失了最属自己的表达。
  反过来说,作文只有成为学生内在的主动之需,即“为生命而写”,才能有真正的动力之源。让学生说自己想说、愿说、会说的话,这就要用贴近学生心灵的,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吻合的作文教学去唤醒学生的作文潜能。
  当然,学生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积累、感悟和应用的过程。如何让这个漫长的习得过程更见效呢?系统论认为,整体大于局部之和。也就是说,有整体的规划,有一个科学的序列,其效能就越高。
  于是,我从“习作目的”、“习作内容”和“教学序列”出发,对初中三年作文教学进行了序列化研究,美其名曰“激情 体悟 升格”作文序列研究。
  三个年段各有侧重点:
  七年级:激情与导源。激发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关注自我生活,形成一种习惯和能力。鼓励写不受束缚的随笔、观察日记,“以我手写我心”,激励学生广泛地读,广泛地写,广泛地积累。
  八年级:体察与感悟。注重阅读吸收,积淀感悟,强化个性体验,培养学生思维发展的丰富性、多样性,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九年级:规范与升格。作文训练坚持“要求”与“放手”相结合。“要求”,即从题目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材立意、篇章结构的升格训练。“放手”,即在一定要求下大胆创作,绽放思想和情感的火花。
  本文着重介绍七年级作文教学序列。
  给七年级学生的作文教学定位叫“激情”,指激发情感和兴趣,就是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动机入手,激发习作的兴趣, 鼓励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拓展自由表达的空间,倡导言而有物。清晰地记录有趣的,刻骨铭心的,真实的,有价值的东西, 保留鲜活的细节,让嘻笑怒骂和喜怒哀乐都成文章。
  依据学生的成长过程、身心特征及课文内容(人教版),确立了如下序列体系:
  七年级作文训练内容和目标体系
  七年级上:
  序列话题1:迎新,课文相扶:《我的老师》《再塑生命的人》《王几何》,阅读相助:《繁星·春水》《泰戈尔诗集》,题目示例:《这就是我要生活三年的地方?》《哇,新班主任!》《第一次住校》,内容和目标:结合新入学经历,学会描摹人物和情景,抒写真实新鲜的感受。
  序列话题2:忆往,课文相扶:《秋天的怀念》《羚羊木雕》《荷叶 母亲》,阅读相助:《撒哈拉的故事》,题目示例:《又到 时》《那些 的日子》,内容和目标:回忆往昔岁月,学会描述难忘的人和事,抒发深切的怀想之情。
  序列话题3:赏景,课文相扶:《春》、《济南的冬天》,阅读相助:《朱自清散文》,题目示例:《太阳下山了》、《如果我有一所房子》,内容和目标:结合阅读和体验,学会描写美丽景致,表现自然美好。
  序列话题4:记人,课文相扶:《散步》《金色花》《走一步,再走一步》,阅读相助:《草房子》,题目示例:《我家保姆》《为别人喝彩》,内容和目标:观察身边的人,学会描述交往细节,表达自己的爱憎情感。
  七年级下:
  序列话题1:岁月为师,课题相扶:《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鸭》《最后一课》,阅读相助:《童年》《伊拉龙》,题目示例:《我是个 的孩子》《父母眼中的孩子》,内容和目标:感受亲人师长的关爱,描述事件和人物言行,表现人物个性特征。
  序列话题2:名人为友,课题相扶:《音乐巨人贝多芬》《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阅读相助:《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题目示例:《我和 的对话》《是你,点燃了我的梦想》,内容和目标:结合阅读体验,学会想象和描述和名人的交流的情形,表达自己的情怀追求。
  序列话题3:兴趣为伴,课题相扶:《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阅读相助:《缘缘堂随笔》、《甘美的回忆》、(丰子恺),题目示例:《我和 的亲密接触》内容和目标:回顾与兴趣爱好的结缘经历,学会描述过程,抒写高雅情趣。
  序列话题4:动物为邻,课题相扶:《斑羚飞渡》《马》,阅读相助:《动物小》(沈石溪)、《跑猪噜噜》题目示例;《我家的 (动物)》《我(动物)眼中的人》内容和目标:结合与动物的交往过程,学会描写动物的情状,表现自己的爱好情致。
  在践行这个序列体系的过程中,遵循了如下的原则策略:
  1.作文的内容和学生成长过程相结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我结合了学生的生活、成长过程、学习表达的阶段性特点,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设置了写作话题(是话题,而非题目)。
  七年级开学伊始,学生从小学升入了初中,接触的人、事、物在变,思想情感也在变化,学生在时空和精神领域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所以让学生以“迎新”为话题,描写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感受。如《这就是我要生活三年的地方?》《哇,新班主任!》《又迟到了》《食堂的队伍好长啊》等,读这些习作,感觉到学生们正睁大眼睛看着这个新奇的地方,疑惑、忐忑又欣喜,学生说出了真心话,写出了真感受,语言个性鲜明。
  一段时间后,学生也逐渐熟悉了中学的一切,当他们有时低下头来踢着脚边的石子,或看着窗外的雨,又不禁怀念起小学的点点滴滴,在不经意时陷进自己的情感里头,于是适时地让学生以“忆往”为话题,让他们用文字想念小学的美好时光,思念那些朋友。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就要求引导学生去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写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写生活见闻和生活感受,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2.写作的内容和课文教学相照应。虽然现行人教版课本没有很好地体现作文训练的序列,但无法回避学生每天面对一篇篇课文,课文是阅读的载体,也是读、写的契合点。在确定写作序列的内容时,结合课文内容和单元主题,在课本中寻找写作教学点,力求能相呼相应,相得益彰,促进语文阅读和习作能力的齐头并进。
  教学《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评析老舍是怎样描绘他心目中的冬天的,这些精妙的描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描绘下来。这一过程,既是在写作内容上引发学生的联想,又让学生领悟到情感是写作的前提,让读和写打通。上《天净沙·秋思》后,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散文化的改写;学完《论语十则》,让学生对孔子说话时的具体语境进行想象再造。在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添了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趣味性。
  3.训练形式和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激发起习作的兴趣之后,还得给学生一些习作的平台和展示的舞台,让习作变得轻松愉快而又简单易行,有成就感,才能更久地维持兴趣。我选用“文集”作为学生写作和交流的主阵地。
  说得夸张点,每个学生的心里也都沉睡着一个作家,而他们最需要的则是来自教师的呼唤。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致力于唤醒学生的写作意识,培养善感的心灵、善思的头脑、丰富独特的写作储备和发表展示的欲望,当写作成为他们心灵的需要时,我们的写作教学,才算是真正成功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乐于去写,就会不断产生新的乐于表达的欲望,学生的写作将会由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这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高境界。
  当然,让学生行走在科学、有序的能力习得之路上,必定使效能提高。“序列化”是将作文教学内容和方法规范化,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作文教学。序列化讲求过程的科学性、操作性和程序化。强调序列和指导跟学生的个性创作是辨证的、矛盾的统一体,决不能因此束缚学生的思考,扼杀其写作个性。出发点是将二者的关系调试到最佳状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参考资料:
  [1]黄金权:《作文教学:从“写作体”向“生命体”回归》(《教育学术月刊》2010年第4期)。
  [2]程少堂:《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0年》(《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日)。
  [3]《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程日东,郑美,教师,现居浙江温州。
其他文献
所谓“闲笔”,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闲笔”又叫“闲篇”,是指与正事无关的话。而笔者的解读,“闲笔”是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不注意或者忽略的话,恰恰是这样的“闲笔”让我们在教学中转换角度去解读文本,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藤野先生》之“闲事”   《藤野先生》篇幅较长。如何有效的找到解读这篇文章的切入点?   一组课后练习题吸引了笔者的注意:   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如何提高初中生文言文阅读水平,一直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改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并且不可以随便说话,打断教师的思路。文言文本身晦涩难懂,如果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低下。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文言文的教学需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不妨说,具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并进而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是学生走向社会,并能在社会中有所作为的必备能力。鉴于此,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就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作了如下探索。  一、在阅读中激活学生思维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说,有时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十个问题更有意义。如读叶紹翁《游
合作学习模式在新课程改革中被大力提倡,不仅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一定的主导权。大多数认为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建立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之上的,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再将观点进行组合才能够形成结论,并且在结论形成的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一系列的思考以及讨论对众人的想法进行整合以及筛选,这就是独立思
只有心理上的强者,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健康的心理是人生幸福之源。由此看来,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班主任,我深深地感觉到,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用人格塑造人格。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感染力,而学生具有近乎本能的“向师性”,小学生尤为如此。站在学生面前的教师,向学生展示的是一个包括志趣、情感、风度、精神等因素的立体的生命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众多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在于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南朝刘勰曾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其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沿着文辞这个波浪找到文章的源头,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够被人理解。现今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多为语言大师们的典范之作,许多精彩深藏其中,很值得我们去欣赏、玩味
踏着新课改的步伐,每位教师都积极更新语文教学理念,拓展教学视野,努力把语文课标的新理念贯穿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一、语文教师真正地走近学生,做贴心人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语文教学课堂中,笔者从讲台上走下来,腰弯下来,不再“居高临下”,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做学生的贴心人,学生自然主动参与,大胆提问,积极性、主动性被最大限度
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以下情形非常熟悉:作文课,学生基本上是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文,就是万事大吉。在作文本下发以后,迫不及待地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再如听天书般听完老师的评讲,就把作文本搁一边了。这就是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总认为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与自己没什么关系。这样的学生缺乏积极性,忽视了自己在作文中的主体性。从教多年,常听到有老师和学生感叹:“作文难,修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学校的传统功能,课程的内涵,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等方面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教师如何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也是我们需要探究的一个问题,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见: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成功的导入,使学生一开始
我去过的重庆,没有什么眼花缭乱的小吃,所有的路边摊、大排档都是清一色的面碗被人捧着,一碗唏溜完还举碗喝底料,面碗遮面却未见害羞与犹豫,像是古时庆功宴一样,豪放快意。而且人数众多,有些壮观。   这是山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人们接踵而至喧哗于那些拥挤萧条的面馆,无论是开着轿车过来,还是摩的载过来,亦或是走过来的,在等餐的人们都坐在同一高度的凳子上。我也乖乖坐下,听到了这个咬着辣椒出生的食客们对老板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