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这块地方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t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和去,生与死,我们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也被生命终结。归于尘土,就是起点和终点的重逢。生命的沦落和精彩,已经没有了太多的意义。所谓存在,也只是生者的一种惦记和包容。
  
  一
  
  乡人都说,祖父没有什么谋气,凡事也不太爱进脑壳,直筒子。我可不以为然,尤其是现在看来,祖父是多么有城府和心机,甚至觉得他是多么深谋远虑。那是集体分菜地时,谁也不要的一块荒坡,四周被蒺藜和坟地围困,祖父欣然要了,带着母亲、二姑她们开了出来,还煞有介事地挖了个小水坑。事实证明了祖父的正确。南瓜、丝瓜、葫芦、豆角之类是要地方牵藤的,在这里,四处开阔,它们的确可以大展拳脚。所以每年我们都喜欢有蔬菜的季节。当然,这并算不了什么。我内心的崇敬是听到了他给父亲说的几句话。那天,祖父拄着根锹把在菜地边放牛。要吃饭了,我和父亲去帮他牵牛。祖父喊着父亲的乳名,说:你看,这块菜地的地势多高朗,下去就是一个堰,前面是个冲,远处是个湖,再大的水也淹不到这里。我死了就埋这里。这块菜地是我给我们家占的祖坟地。现在,祖父、祖母、父亲、母亲都躺在了这里,要不是祖父给我们找的这个地方,我们春节、清明连烧纸的方向都没有。世间千万载,人活不过百年,比一棵树都不如,一块安魂地是多么重要!
  祖父在世时我不止一次问过:我们祖宗是谁?祖坟何处?他也只是说了我们的老屋在杨西嘴。一听这地名也跟我家没什么关系。后来据父亲考证,祖父的父亲是杨西嘴的好心人从大水里捞起来的,是一场大水让曾祖父失去了所有亲人。曾祖父为了留住这个姓氏,讨米要饭,给别人当牛作马,受尽了人间的苦难和屈辱。在一本厚厚的《张氏族谱》里,我们这一脉只有薄薄两张纸,只追溯到了曾祖父这儿。为了修族谱,父亲去了几趟杨西嘴,还访过别的张姓集中的地方,结果都是根源太浅,无法追溯和深究。按说,曾祖父埋葬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祖坟了。父亲说,那年月到处在搞温室无土育秧,葬在别处的曾祖父,被别人当无名氏把棺材挖出来做柴烧了。父亲知道后是想捡回点骨头末子的,去一看,被扒的坟太多,白骨遍地,根本分不清那些是曾祖父的。父亲也就没敢捡。那时烧香祭祖都被斥之为封建迷信,我们哪敢去祭奠我们的先人啊!现在看来,我这个世人认为是头脑简单的祖父,处心积虑地为我们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祖父看中的这个地方就是塆北头的上引。其实也不能说是祖父多有眼光,上引这地方,的确是块风水宝地,是乡人心中的八宝山。所谓上引,就是上首,最为尊贵的地方。生命为尊,死者为大。乡人都希望把最尊贵最旺的地方,留给祖宗,希望以此光耀门庭、荫及子孙。塆里人把这块坟地称为“上引”。
  上引这块地方以前是黄姓和周姓的祖坟。解放后都是集体的地了。作为坟地,约莫3、40亩的地界也算开阔,重要的是它位置的地势。风水书上说,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最好的墓地。就是说墓要靠山临水,枕山顶水;左靠山峰,西临平原,这是最好为风水地。当然,这么好的皇家风水宝地,就算本地的大户人家也难觅到。但是在自己可以左右的地盘上寻得一块聚气藏风的地方还是可以做到的。我家住在江汉平原以北,远衔京山丘陵,长江汉水带出的河汊湖堰比比皆是,旧时不知有多少人葬身鱼腹。大水淹不到的地方是坟地的首选。老人们说,1954年的大水也不过只湿了一下上引的脚。显然,临水肯定是,但山就靠不住了。如果牵强一点,左手20里外的龙尾山,只要翘首一望,还真像蜿蜒在远处暮色里的一条龙尾巴,模糊、高大且绵长。每回去烧纸,都会感慨先人的睿智和精明。这里的确是个逝者安息的好地方。 可是农业学大寨那会,这里都被平掉了,硬是改成水田,种稻子。结果可想而知。上引地势太高,抽水机好不容易翻上来点水,也关不了几个时辰就干了。老人们都知道,那地方的下面是空的,通的,根本不能种水稻。后来又改种了棉花芝麻,望天收。再后来分田到户,谁也不要这些地,几年一荒,就自然还原成了坟地。临近的和远道而来的后生也不断来这里修坟添土,近些年还有的修起了碑亭,坟前还种上几棵柏树,像块公墓地了。
  我家的坟地也不过两分地,夹在别人家坟的中间,显得逼仄、局促。由于地势较高,抬起头来看去还是很开阔的。
  
  二
  
  我们塆虽然以黄姓命名,曰黄塆。不远处还有一个叫小黄塆的废址。而且我们这个行政小组里唯一的“地主”也姓黄,但这些已是昨日黄花了。埋在地下的黄氏故人不知比以黄姓活着的人多多少。因为上引很大一片都被黄氏故人挤满了。黄氏的祖宗和发迹史已无从可考,黄队长死后,外迁的外迁,流落的流落,除了一个空塆名,黄姓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是黄姓人家的一些传奇故事留了下来。
  大水一漫上来,上引下边的红水堰和远处方圆几十里的湖汊就连在一起了,白茫茫一片。一些淹死的浮尸最后也容易被浪涛打到这里;一些来不及上岸想在水上逃生的人,一般都会漂到这里,喊救命。
  一个敛财无道的黄姓先人,仗着自己胆大心狠,专捡大水后河边的浮财,其实就是打捞水上漂来的死人身上的钱物。这种行当被世人所不齿。每当大水泛滥,大多好心人划个划子去是想救人的,这个黄姓先人不是。最为歹毒的是他将遭难人的财物捞起,洗劫一空后再一篙子把人按回水里。见过的人都愤恨不已:这狗日的不怕折寿!不过,这人最后也不明不白地死在了水里。
  后人怀疑是他儿子干的。
  这个黄姓先人也的确救过一个人的,被救的人后来成了他的婆娘。那年梅雨季节后的六、七月份,平原总是暴雨不断,简直就是瓢泼桶倒。湖水陡涨。好像整个平原的雨水都淤在了上引的下方,抬眼望去,星罗棋布的堰塘,冲里的稻田,以及无处不在的湖汊,都不知所终,被白茫茫的一片大水覆盖。
  白天,好心乡人捞上几具浮尸埋了。天擦黑,大雨渐小,乡人带着一身疲惫,上岸回家了。这时,黄姓先人的划子出现在了水边。这种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勾当,也是怕见天光的。黄姓先人在水面转悠了一阵,远处有个漂浮物被浪头朝这边打来。看见漂在水中的长发,知道是具女尸。黄姓先人用撑杆挑起女尸的耳朵和手腕,光光的,啥也没有,蔫蔫的弃尸而去。
  天逐渐黑了下来,黄姓先人仍一无所获。就当黄姓先人调转船头要回转的时候,听到远处水面微弱的呻吟和呼救声。那时同扒在一口木箱子上喊救命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像对新婚不久的夫妇。黄姓先人只救了那个据说姿色不错的女人,男的被他故伎重施,一篙子按回了水里。没费什么事就捞回个婆娘,也没费什么事黄氏先人又得了个儿子。这个儿子是不是黄氏先人的后人也无定论,但十几年后的一天,也就是发现黄氏先人倒毙水上的第二天,被救女子和儿子一起失踪了。
  至今,这一直是一个悬案。其实,自从黄姓先人得了婆娘,就不干那缺德事了,也不游手好闲,像变了一个人。置了几亩薄田,闲暇时还给人打短工。也偶尔随乡人在大水过后去水边行善积德做好事。
  很多年后,说有人在上游几十里外的一处水边见过这对母子。按说,上引也应该有这个先人的一穴之地。
  
  三
  
  上引临近红水堰的边上有两个稍大一点的土堆。
  一个土堆是无名氏坟。好心的乡人从水里打捞的浮尸,就顺便埋在水边的一个高地上了。这些身份不明的无名氏,随水带到了这里,也要入土为安啊。也没见过谁来这烧纸培坟,土堆也只剩下一堆枯草了。
  另一个土堆是烈士坟。可惜现在看去和无名氏坟没有什么两样,土堆上只有一堆枯草。解放后,本来要在这里立个革命烈士纪念碑的,说这种杀人场太多了,方圆10公里以内就有4、5处,后来就在镇上立了个碑,还修了个烈士陵园,供人祭奠和瞻仰。这里烈士的遗骨也象征性的捡去了几块。
  这个红水堰以前叫绿水堰。可想而知,之前的堰里肯定是塘清亮的好水。头次革命失败后,这里成了还乡团的屠宰场。听说后来杀人都不用刀了,用竹片。这种竹片刀我在县上的文物馆里见过的,薄而尖,很锋利。
  听说解放后要给我家送“烈属光荣”的匾牌,被祖父祖母谢绝了。但,这些被杀的革命者里,有一个人和我家有些渊源的。
  曾祖讨米要饭时结交了一个义弟。义弟也是一个乞儿,孤苦伶仃的,连自己的身份来历都说不清,曾祖把张姓也给了义弟。两人一直相依为命。讨米要饭,放牛砍柴,直到长大成人,兄弟俩都没分开过。但直到义弟被杀,曾祖都不知道义弟是革命党。那个纪念碑上刻的是:张幺佴,中共九真柳河苏维埃领导人。义弟的死经常被人提及,忆苦思甜会上却没人说一次,私下里还有人说义弟是假烈士。祖母说过好多回了:他都躲过了一死,后来他还跪地求饶了,丧尽天良的还乡团还是没放过他。
  那次杀的人太多,真是血流成河啊。整个绿水堰都被染得殷红,而且很长时间水面都弥漫着血腥味。绿水堰的名字因此也改叫红水堰了。义弟身材魁梧,和别人一样,也是左胸口两刀,心窝一刀,挨了三竹片,就义前也是喊了口号的。还乡团走后,义弟在夜里醒了,他发现自己没死,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最后藏到了塆里一户人家的柴房。那个恐怖时期,谁有胆量留下这样一个人!很快,还乡团就找来了。此时义弟求生欲望很强,跪在地上给刽子手磕头,说他已经死过一回了。刽子手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恶狠狠地朝义弟胸口补了几竹片。
  人活的意义是不断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为了寻求自己心境的一种平衡。任何人活着的目的都遵从于这一真理。即使是英雄,也是为了自己而活着。英烈们失去生命,他们是笑着离开的,内心充满了满足,他们的高尚情操来自于自己对美好理想憧憬与向往,并由此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当义弟逃过一劫后或许还原成了一个普通人,求生的本能褪去了一个英雄的光环,可是刽子手的残暴,仍然还给了义弟作为英雄的名节。
  其实解放后评烈士,义弟并没受到非议,而且还是第一批的。后来祖父们才知道,一个在当时震惊江汉平原的抗日故事居然和义弟有关。
  儿时经常听老人讲两个红胡子(革命党人)人不知鬼不觉地砍掉柳河日军据点小队长龟田一郎人头的故事。说是两个年轻红胡子喝完酒,和店小二说,我们待会还来喝,账待会一块算。出去不到一个时辰,两个年轻红胡子回到小酒店,又吃了一顿酒。临走,一个拿出钱付账,一个把一个包袱往酒桌上一抖,说:看看这个值不值两顿酒钱?拿钱付账的年轻人赶紧阻止,可来不及了,一颗血淋淋的人头从包袱里滚了出来。店小二吓得晕了过去,还是掌柜的过来收的钱。天亮后整个柳河场就炸锅了,说守备森严的据点里日军小队长龟田一郎早上醒来成了一个无头尸了。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江汉平原,后来在其他地方也接二连三的发生了类似事件。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这两个英雄是谁,也没人站出来承认。那时柳河四周是个大芦苇荡,发水时可以和上引周围的湖汊连成一片。没过几天,日军在柳河的据点撤了,挪到了九真庙。
  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故事会和义弟有关。解放后,时任天门县委书记的胡恒揭开了这个天字号秘密。他就是在酒店付钱的那个年轻的红胡子。抖开鬼子小队长龟田一郎人头的正是曾祖义弟。
  烈属光荣,那年月谁不想沾这个光。后辈们上学、提干,这个都好用。可那个匾牌祖父祖母们没有要。
  
  四
  
  我们塆所在的位置,与一个能够上省地图地名的大塆子临近,这个地方叫周古荡,是个周姓聚集的地方,所以,我们塆的周姓人家大都与周古荡沾亲带故。坟头下引的周姓祖坟也常常看到周古荡的人来烧纸祭奠。
  周姓人恨死了日本鬼子。当然我们谁都恨日本鬼子。周姓人的恨里是别有一番滋味的。主要原因是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周姓长辈,是怎样被日本人当活把子练的。
  这个故事尽人皆知。那是一次跑兵荒——那年月,日本兵、黄伪军、国民党兵,土匪……老百姓都怕遇到,只有跑。
  小时候祖母老给我们讲跑兵荒的事,一般遇到那些兵来,只有跑到更远的地方躲起来,家里只有不怕死的老人才敢留下。有一回,几个遭殃兵——吃了败仗的国民党兵,来到这里,塆里人看到几个衣衫褴褛一头霉相的逃兵,没太在意,有几个妇女从灶膛里弄了点草木灰抹在脸上,想蒙混一下,结果还是遭了殃。从这里抓去的壮丁,至今杳无音信的有好几个。所以,只要有兵来,塆里人就跑。
  日本鬼子还没进荡,荡里人都跑到远处躲起来了。天已经擦黑了,一队鬼子带着扫荡到的鸡鸭和牲口,不时放着冷枪,叽哩哇啦的赶着回据点。大家都以为过一会就安全了。可惨剧还是发生了。一个被人喊做达财叔的人,突然翻过几个圹坡,直往荡里回跑,在大家惊骇的目光中听到了一声枪响。完了,完了!达财叔被狗日的练靶子了。躲兵荒的人当然不敢喊,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个人瞬间离开人世。日本兵觉得又尽了一回兴,趾高气扬地消失在了暮色中。
  达财叔死得真骇人,倒在田里的地方被蹬了个大坑,还兜了一裤子的屎尿,惨啊!但是,荡里人都不清楚,达财叔都跑脱了呀,怎么又送回日本兵的枪口了呢?
  有个人站出来说:达财叔这个人财心太重,一泡尿都要屙到自己田里的,以前也看他这样跑到自家田里屙屎屙尿的。果真,达财叔倒在自家的一亩二里,双手还有提裤状,乡人万分诧异。
  达财叔家在周古荡还算殷实。家里置有20多亩良田,农忙时家里还雇些短工。乡人都不愿意给他打短工,说吃没吃的,活没干得完的。
  达财叔饭量奇大。邻塆一个老财主过世,请达财叔去当丧夫,就是做些打井抬棺材之类的事。一顿六大碗的硬米饭把他的饭量吃出了名。他的活干的怎么样没人说,但后来办丧的再没人敢请他了。可是,就算农忙时节,达财叔家的锅里就是几把米粉糊的一锅黄丝草。别人说,那根本就不是人吃的。
  只要看到岭上有人影飞跑,不少乡人都知道是达财叔,知道他要去干啥。可是大家都看到日本兵了,他怎么还敢往枪口上撞,一泡屎能肥几蔸稻子?一泡屎一条命。真是不可思议。
  祖父过世的那一年的大年三十,父亲带着我们弟兄三个,按老家的规矩,年饭前给祖坟培坟添土。父亲停下来点燃一根烟,指着眼前的一个坟堆说,这就是达财叔的坟。这个达财叔的坟就在我家菜地边上,与我家祖坟相邻,中间只隔一条过道。
  
  五
  
  天还没有黑,父亲意犹未尽。指着远处的一堆枯草,说:雪阳哥埋在那里,雪阳哥死得真惨,才29岁,硬是被大肚子病膨死的,肚子鼓得吓人,寿衣都没穿上。
  从发病的汉北河工地抬回,到死后抬到坟头下引,父亲都是打头一个。雪阳是父亲的一个邻家哥哥,大不了父亲几岁。他们感情有多深我也不得而知,但困扰父亲一生的支气管毛病,就是因此落下的。父亲吸了口烟,又一阵咳嗽,说:他的棺材真重。
  上世纪5、60年代,河流湖泊最大的污染,不是水土流失和工业废水。而是钉螺。钉螺既是血吸虫宿主也是病毒特定载体,寄生虫毛蚴钻进螺体内后,一天就能繁殖出3000多条血吸虫尾蚴。只要把手指在疫水面上弹一下,都极可能被感染。然后侵害肝脏和脾脏,病人晚期就是肝腹水,鼓着大肚子而亡。毛主席诗词《送瘟神》里的瘟神就是血吸虫。
  汉北河是离我家最近的一条河,只有6、7里远。修通汉北河可谓一举几得。一是水患得以解除,二是灭螺,三是灌溉。这条人工河断断续续修了很多年。我们塆里染这种病的很少,但,汉北河工地上染病丧生的多得很。听说,已经得到治理的汉北河血吸虫,近年又沉渣泛起,沿岸染上血吸虫病的居民又多了起来。
  雪阳哥死后,雪阳嫂拉扯着一窝儿女艰难度日。大的刚上学,小的还在吃奶。在乡邻的撮合下,当兵转业回来的小叔子,放弃了成为“公家人”的机会,和嫂子放鞭成了亲,被四方传为佳话。看来,上引这里还得演绎一段兄弟叔嫂的地下情了。
  
  六
  
  仲二妈,这个曾经毫无缘由与我母亲为敌的女人,活到了近80岁。她还是用长寿打败了母亲。随着我们长大,我们两家已经没敌意了,甚至可以说亲密无间了。这个可怜的女人,现在躺在两个被她亲手葬送的男人之间,一尸二主,不知他们的地下生活是否平静。仲二家的祖坟和我家祖坟相邻,只是地势稍朝下一点。
  父亲过世三周年我回去烧纸,仲二妈在菜地里摘豆角,热情地招呼我,和我说话,数我父母的好,还说怎么好人都不长寿呢。这时仲二妈70好几了。那和缓的语气,慈蔼的眼神,全然没有了当年的咄咄逼人和壮怀激烈。我听说她第二任丈夫才去世不久,问仲二们回来没有的,仲二妈痛骂了这个只身南方打工的儿子——供销社散伙后,被生计所迫,仲二最后也加入了南去打工的队伍。说老乔是我送的终。
  仲二妈身上演绎最多的是一些男人的故事。亲手送走了两任丈夫,还和同塆的一个黄姓老光棍有染。也许是生活所迫,也许是生理问题,很大岁数了仍对男人兴趣不减。奇怪的是别人对这事都是遮遮掩掩,仲二妈不。也许是乡人慑于那个黄姓老光棍,也许是大家对这个弱女子的怜悯和宽容,除了和别人吵架,平时没有什么人来指责她。做集体活时,成年人都爱一起打情骂俏,说些床第之事,仲二妈尤甚。50多岁了和一群比她年轻很多的妇女去上环,别人都很顺当地安上了,仲二妈没有安上。回来的路上说:这抽筋的,说我特大号都不行。还拉着几个小媳妇,硬要和别人比比。近60岁了还去打了一胎。如果是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动静,可仲二妈不说出来心里难受。后来,乡人这样给邻塆的大女婿编排。说阿坤(大女婿)捉了只母鸡还买了个猪肚去看小产后的丈母娘,别人问阿坤去干什么,阿坤答:娃儿的嘎嘎婆(外婆)到了月里(坐月子),送竹米(生孩子送的礼)去的。别人开这种玩笑仲二妈也从不在意,笑嘻嘻地还一句:这抽筋的。
  仲二家这个祖坟已不太纯了。我想活人可以变通,死人也不会太计较的,有个地方能埋人就行了,何况这还是个风水宝地。千年万年以后,没有谁知道这里埋着些什么人,但时光带不走人们心中的愿望。上引这地方,我相信最后归于这里的每一粒尘土都是有灵性的。
  
  七
  
  今春我回乡吊清,见上引的右下方添了座新坟。我问塆里人又是谁故去了,塆里人说是南瓜热暴。人都死了怎么乡人还这么轻慢他。我尊称他一声南瓜伯吧。南瓜伯也姓周。他不是早就离开黄塆落户京山了吗?所谓“热暴”也就是鲁迅笔下阿Q的那个瘌痢头,我们老家称“热暴头”。别说,南瓜伯真还有点阿Q。
  南瓜伯抗美援朝还打过美国鬼子,可他经常炫耀的是:不是我机智勇敢,早被摸哨了。说是朝鲜的一个黑夜,轮到了南瓜伯的岗,南瓜伯隐隐约约见到几个美国侦察兵从山脚下摸了上来,说他急中生智,捡了块石头砸过去,美国鬼子见已暴露,拔腿就跑了。我们不止一次追问:您郎不是拿着枪吗,怎么去捡石头了,难道您郎拿的是个烧火棍?在朝鲜打没打死过美国鬼子,没见南瓜伯怎么说。按说南瓜伯完全可以把自己编排成战斗英雄什么的,他没有。每回都是讲他如何“机智勇敢”逃命的事。我在小学听革命故事报告会时,南瓜伯张冠李戴的讲完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他们后,都会一本正经地讲这个故事。这也是,我们老家抗美援朝的不少,可毫发无损回来的没几个。看样子,从枪林弹雨中捡条命回来比成为战斗英雄难得多。
  人们对南瓜伯的憎恨和不屑,主要来自之后他的整人。乡人都说,南瓜热暴就是那么个德性,抗美援朝都没能让他脱胎换骨,却成了他变本加厉的本钱。南瓜伯大字识不了几个,但他家里的报纸很多,神柜上供着主席像和红宝书,胸口佩戴主席像章,我们经常看见南瓜伯手捧红宝书在毛主席像前行礼。塆里人最后一次见他给毛主席行礼是从他家门缝偷窥到的。这个礼行大了,不是以前的军礼,而是双膝着地,像给祖宗下跪。后来哭声里依稀传出了这样一句话:毛主席呀毛主席,我听了您的话这时候日子没法过了。的确,这个什么狠话都敢说,什么想不到的事都敢做的人,抗美援朝给了他光环,文革又给了他舞台,南瓜伯就是一个最基层人性被扭曲的形象。那时,连爱哭闹的娃们,只要听说南瓜热暴来了,立马止住。他说话总是咬牙切齿,骂人气势汹汹,稍不听他的马上鞭杆就会落在你身上。所以,塆里人能绕开的尽量绕开他。可是地富反坏右这些“牛鬼蛇神”们就是他的盘中餐、鞭下鬼了。训话、强迫、打骂就是他一贯的工作方式。村里那时叫大队的几个老地主都惨死在他的淫威下。
  南瓜伯在我们老家属于好吃懒做的那种。除开“工作”他什么也不会,一大把年纪了庄稼活都不会侍弄,连他家猪栏里的猪都喂不大。他照样地抽烟喝酒吃肉。那时他管谁借钱没人敢说个不字。南瓜伯借着抗美援朝的光环也娶妻生子了。他都三个儿子了,家里居然连一张床都没有。要么两条长条凳子上放一块门板,要么就用土砖砌个长方形土堆,就是床了。
  后来分田到户,南瓜伯没辙了。那几年,每年歉收的一点瘪谷子,在禾场里没晒干就被“反攻倒算”的债主们装走了。接着老婆也离开了人世。这日子怎么过呀?就在塆里人看他给毛主席下跪后没几天,南瓜伯和三个儿子一起消失了。后来才知道,南瓜伯随大儿子流落到京山的一个偏僻山村,那里地多,儿子一身力气,又吃得苦,便扎下了脚。他靠着子孝媳贤和党的好政策,晚景还不错。据说,南瓜伯家祖屋塌了也没见有人回来捡一片瓦,怎么死了还要惦记上引这地方?
  
  八
  
  金狗家的祖坟在上引靠外一点的地方,一字排开,很长,十几个椭圆坟堆,像在地上搭了一个通铺。我始终认为金狗的死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金狗学名叫周开芳,是他自己上初中时起的,乳名叫金狗。可没有什么人叫他学名,顺嘴了我们都叫他金狗。动物比人好养,这是老人们的观念。他家兄弟6个,清一色的狗子,大、小、又、春、腊、金,金狗是最小的一只。人算不如天算,好养的不一定也能活久。现实是周家的这六只狗只存活了一半,一个染病、一个自尽、一个遭雷击,三只都在相仿的年龄里夭折了。
  小时放学后我们老在一起放牛。当然,上引这里也是个不错的去处。这地方不长庄稼,但草长得还是不错的,牛也喜欢吃。每当放到他家祖坟头,金狗总是提醒:这一大片都是我家的,不要让牛乱踩。听说你家没祖坟啊?那时祖父还在,每逢大年初一和清明,祖母也只是嘱咐我们,朝老屋杨西嘴方向烧堆纸灰。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金狗想读书,可读完初中后眼巴巴地看着我们上了高中,他黯然回家;金狗想娶个漂亮媳妇,还下大力追了一个,都只是给别人空留笑柄;正当他雄心勃勃想发家致富活出个人样来时,老天也不留他。
  他看上了花台中学的校花胡月。那时我正忙着高中开学的准备,金狗也得知自己的学生时代结束了。胡月根本与我们不一个班,当时我对她都没什么印象。金狗是个美男子,瞅他的人多。或许是与胡月对过几回眼,就让他难以释怀。竟然在一个闷热的仲夏夜,喊了个小兄弟,踩着月亮星星,跑到5里远的花台场里见了胡月。胡月客气地在门前街心接待了他。“周开芳,请坐。”很矫情的一个女声被那个小兄弟添油加醋地渲染给了大家。金狗脸一红,人生的第一次心动就这样扔在了别人的笑谈里了。后来我认真地询问过他,究竟坐了没有,金狗只是支支吾吾,一脸傻笑。
  后来金狗也相过几次亲,直到找到和他结婚的媳妇,一个娟秀的女高中毕业生。
  我们一起干了两年农活,可我一直贼心不死,想圆大学梦。金狗一直知道我的心思。那个国庆节后,我们帮集体抽干了一口养有鱼的藕塘。他们做了什么我也是后来知道的。金狗们在荷叶堆里藏了几条大鱼,顺便起了几根莲藕,收场后说:今晚我们送你。金狗姆妈给我们做了一大桌,还拿出了两瓶泛着浅黄色的白酒。仲二也回来了。就是那个儿时光腚裤裆里甩个“手榴弹”被人耻笑的家伙,高中一毕业就顶了烧火佬父亲的班,在我们无比的羡慕中看着他轻易地成了公家的人,在九真供销社上了班。金狗、水发、水桃、大双、小双、新平、义和与仲二,这些一起长大的伙伴都来送了我。那个有些伤感的场景,写在一群17、8岁还满含稚气的少年脸上。儿时的磕绊吵闹一下子也烟消云散了,仿佛就是这天我们都长大了似的。和我结冤最深的仲二,也非常真诚地给了我祝福,我们一笑泯恩仇。真的,这次送别有点像我们的成人仪式。
  金狗的死是可以避免的,我一直这么固执的认为。
  那时的雷电总是有点骇人,但不是不可以避免。别人见天有雷雨了都纷纷躲雨去了,他没有,他想把那块地耖完,赶在雨水里把秧苗插下去。他有几块田和母亲种的田相邻。母亲说,前天田里没水了,是金狗把自家田里的水给匀了些,秧苗才插下去的。
  那些年月,老有人遭雷击,雷打死的人实在太多了。平原没什么高地,满眼空荡荡,雷和闪电就好像在地面上追着跑,谁碰上了谁倒霉。
  20多年后的现在,老家这种离世方式已经绝迹了,听说是装了避雷针。如果早些年采取措施,金狗肯定不会死,我也不会老被他在梦中叫醒。
  
  九
  
  祖父下葬时打井的人说,这地下面也是个坟,碰到了棺材,不敢深挖。好在祖父带走的只是一个骨灰盒,没有深度。想必,上引这地方真是坟挨坟,坟摞坟!人最后都是要被泥土收走的,死去的人总是比活着的人要多得多。上引这地方随便挖个坑,都可以碰到棺材的,时间久了先人们都会成为无名氏,只有靠近生者的少部分人,才会被人想起,被人怀念。
  霍金的《时间简史》关于粒子和场的描述很有意思。粒子沿着一个轨道高速移动,而这个轨道就是场,不同的场产生了不同的轨道。粒子和场同在,没有粒子的场就是宇宙真空,而场的本质是时空。整个无限的场和无限的粒子是一个整体。我们的存在,比如人、铁、物质、空气、灵魂等一切物体,只是这个无限的粒子和无限的场的直接设定。
  和宇宙相比,生命是一个很简短的旅程,甚至短暂到只有一瞬间。是什么让我们感到生命如此漫长?是时间和空间。时间创造了记忆,记忆使久久难忘的人和事在生命中不断闪回,以至让我们忘记了生与死的距离,让生命变得无限。
  抛开上引这块地方,过去的时光或许就被清空了,或许我们不至于像曾祖父那样活得来历不明,像其他先人留下众多谈资和把柄,可我们也无法把握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只有心怀感激、悲悯,善待和包容人世间的一切,将来才会无愧于地下的尘土。
其他文献
在城市凝望一枚树叶飘落  一枚树叶划过一个弧线  回到街面  这是秋天的午后  这是一次壮丽的飞翔  落叶的过程  点燃了我痛苦的激情    生活在城市  看到落叶的机会不多  就像我在城市  见到乡下父母的次数减少    树叶静静地落在地上  我想起  我的父母亲人就这样飘落后  再也没有回来  他们就像落叶一样逝去  所以才使我在城市  见到落叶的机会减少    城市的树木很少  水泥地遍布的
期刊
有时候,梦境中  会过电影一般回放出  生活中曾经的温暖和鲜花  于是醒来  幸福温暖的镜头又回放好多遍    有时候,梦境中  也会出现一些阴暗潮湿的面孔  和锥心刺骨的伤害  甚至在梦境中会哭出声来  醒过来,心  便长久地疼痛    梦境,现实  究竟谁更虚幻,谁更真实  我真的有些答不上来    有时,现实中的虚无比  虚无的梦境更虚无  有时,虚无梦境中的真实比  现实中的真实更真实  
期刊
一引言    《铿锵玫瑰》,报道的是中国女子足球辉煌时期的辉煌。  这里要讲的是:东风有限商用车重型车厂汽车调整电工杨国华的故事。  杨国华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让我们来看看这朵玫瑰是怎样绽放的吧!    二真本事折服用户    杨国华这个汽车调整电工,是为出厂的汽车做维修技术的培训和售后服务的。她所在的东风有限商用车重型车厂,是东风公司生产军用车的重要基地,主要用户是部队。  杨国华第一次做
期刊
北风吹     昨日的雪  潜入我门前的草坪  蛰伏了十个春秋     一条路穿梭折转  泊靠在我心右岸     右岸  地图上的一个点  慢慢地  北风又吹    秋在高处     凌云塔上  呼唤车城的山和水  多情的红叶  拨动悸动的心扉     遍地的野花  不比闺中的玫瑰  拾级而上  我想和你一起飞     一片叶子  抒写一段相思  采撷一束下午的阳光  在它温柔的怀抱里合个影   
期刊
小时候,父母亲爱看豫剧,哪里有戏唱就到哪里赶场、捧角儿。那时姐姐上学,弟弟太小,于是就常带上我。在一阵阵急促的锣鼓声里,戏开场了。我那双小眼睛就一眨不眨的盯着公子和小姐,看那华丽柔软的锦裳,听那依依哦哦的唱腔,幼小的心就对戏子充满了无比崇敬与羡慕。  那会儿二姐长得好看,剧团要挑选她当演员,但是她对唱戏当演员没兴趣,而我身材瘦小且不太漂亮,就没人相中我。没有人知道小小的我想当演员,想演戏,哪怕是配
期刊
一    谁在歌唱?唱的水中捞月  谁在飞翔?看到谁的翅膀受伤  谁在雪地里奔跑?渴望寻找黑暗之光  谁在问路  谁能把握人生方向  谁在天堂里痛哭  谁在笑中露出绝望  谁在地狱中微笑  谁在哭中看到希望    二    谁在哭?人生在世谁不哭  谁在笑?人生在世谁常笑  问谁哭?谁也无法预料  问谁笑?时间真的还早  谁不哭?哭后明白什么  谁不笑?笑后想起什么  哭笑本是一瞬间  谁又看清谁
期刊
白云飞  别署崇城山农,号抱镜斋。1970年生于山西武乡,1994年美术专业毕业,2002年北京对外经贸大学法学专业毕业,2008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书法院结业。同年留中国书法院教学部工作。多次参加中书协展览以及全国各项学术展览并获奖。现为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长治青年书协副主席,《尚艺书法》特邀编辑。出版有《白云飞书法作品集》。作品被国家奥体中心、国
期刊
作为东风的职工,我始终认为我的日子过得是很幸福的,在岗位,我努力的工作,逢到双休,我就与老伴、儿子、儿媳、孙女,一家五口兴高采烈地从光明新村出发,去找一处风景优美,阳光充足的地方玩耍。  这不,春天来了,我们又要去四方山了。  自然地,有儿子在一路,车就由他驾驶。毕竟年轻人车技较老年人略胜一筹!这一点就叫岁月不饶人,你不服气不行!  进四方山植物园的道路,真是四通八达,条条道路都可到达山顶。开车的
期刊
我不带钥匙哦。  这是当我在家时,女儿上学离家前热切的话语。  在离家80里外的地方工作,再加上“想成就自己的事业”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身为母亲的我,自然成为了一个简单的名词。在聚少离多的时日,女儿经常和她父亲在一起,过着没有母性的日子。每天早6时30分,女儿就要赶往学校,有时吃点简单早餐,有时就空腹走在去上学的路上;中午放学后回到没有父母亲的家,热点早上准备好的饭菜,然后就去看书,学习。只有在晚
期刊
兰桂春秋竞芬芳,  有谁开言论短长。  葳蕤皎洁两风流,  享尽翰墨耀华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