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拍戏(外一篇)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e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时候,父母亲爱看豫剧,哪里有戏唱就到哪里赶场、捧角儿。那时姐姐上学,弟弟太小,于是就常带上我。在一阵阵急促的锣鼓声里,戏开场了。我那双小眼睛就一眨不眨的盯着公子和小姐,看那华丽柔软的锦裳,听那依依哦哦的唱腔,幼小的心就对戏子充满了无比崇敬与羡慕。
  那会儿二姐长得好看,剧团要挑选她当演员,但是她对唱戏当演员没兴趣,而我身材瘦小且不太漂亮,就没人相中我。没有人知道小小的我想当演员,想演戏,哪怕是配角,哪怕只演一回戏。
  有人说意念中渴望的,想拥有的,会如冥冥中的神示一般,终究会实现。现在,我真的实现了梦想。虽然已经是三十年后,虽然只是一个电视短剧。
  本市电视台有个栏目叫《拍古今儿》,以电视短剧的形式 “拍家长里短,品人生咸淡”。以正剧、拍摄花絮、访谈做了一系列节目,既让普通人过把当演员的瘾,同时也招来很多人关注。此栏目成为本市电视台比较火的电视节目。
  师洁姐姐是《拍古今儿》中剧本的主创人。她原是一位中学教师,病退后一直坚持写作,是省作协会员。曾经和她一起去厦门、武夷山旅行,曾经在同一个论坛做版主,所以关系就很密切。她尤其擅长写小剧本,这次她写的一部《教子戏中戏》推荐我来出演其中的女一号李霞。
  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公司老总成思源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妻子李霞温顺良善能干,唯一头疼的是儿子成刚花钱如流水,在外打游戏,印制名片炫耀。导致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成总的朋友赵总出主意“装穷”教育孩子,于是假装公司倒闭破产,家里豪华的房子被赵总手下的王经理收买。全家只好租住一个狭小的房子,然后爸爸出去找工作,妈妈李霞去卖菜,儿子在困难环境中渐渐变得懂事,学习成绩进步,知道感恩和理解父母,最后大团圆结局。
  开拍之前,真的发憷,不是每个人都有表演天赋的,怕演得不像那么回事,怕没感觉不入戏。但是又想着毕竟不是张艺谋拍片,不是央视,要求不会那么高。师洁鼓励说:“小雅也做过主持和播音,应该没问题”,田丹导演也是给予鼓励,于是先建立起了信心。
  导演田丹大约近三十岁,高大敦实,来自西安,好像是西安电影学院毕业的,很敬业的一个电视人。年纪不大但很有亲和力。摄制组人不多,大约六七个人。他兼任导演和摄像。
  按照要求,四月二日晚上七点准时开拍,房子是制片王登艳事先联系好的一个居民家。据说每个场景都是观众义务奉献,我想这些人一定也喜欢看戏或者演戏吧。
  房子没有我想象的那般豪华,也就是通常见到的三室两厅普通居民的房子,到了“家”里,见到了“老公”成思源,他是来自丹江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已经演过两三部片子了。有一定表演才华,尤其是声音非常有磁性,估计有不少粉丝。同时见到我的“儿子”小刚,他个头比我还高,很可爱的一个孩子。他们父子俩的戏份很足,台词长而多,在以后的对话中记词很快,让我很是佩服。
  我们这些来自不同岗位的演员,大都是第一次拍戏,即使是扮演成思源的孙小波先生演过几回戏,也不过是之前演《拍古今儿》的其他短剧。所以都没有经验,但是大家都很认真的背台词,注意动作,尽量与剧中人物同悲同喜,让自己入戏。当然很多时候老是忘词,有时候台词说得结结巴巴的,有时候憋不住笑,记得张玄烨小朋友有场戏老是笑,总是过不了,我们只好一遍遍的来,直到导演发火吓唬他,才终于入戏。记得那场戏拍了差不多八九遍吧。
  毕竟不是拍电影,毕竟是市电视台,所以,剧组是没有服装师,化妆师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带了三四套衣服,根据内容更换一下,本来我想到商场租借衣裳,然后在播放时打上字幕“演员服装由某某商场提供”之类的软广告,但是也没跟导演商议是否可以,同时也没有时间去租借了,所以,就简单穿着自己平常的服装。根据内容需要,公司破产之前李霞算是公司老总的太太,是可以化点淡妆的,但全家搬到简陋的房子里,就不需要化妆了,那天恰好拍李霞因劳累病倒在床,田导发现我涂了唇膏后让我擦掉,解释说因为角色要求一副病容,不需要漂亮。我听了赶紧洗净脸儿擦掉唇膏,真正的素面朝镜。
  从开拍至完毕用了四天时间。按照田导的话说:这次拍摄比较顺畅。最后一场戏拍完后独自坐车回家,也许真的疲惫了,竟然在车上打盹儿以致坐过了站。恰好坐过的这站附近住着我的密友阿莲,于是在电话联系后到她家歇了会吃了饺子。
  第一次拍戏,有很多感触。摄制组的这群电视人给我印象很深,他们都非常敬业,工作时间超过八小时是常事,一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吃饭大都不按时,据说田导曾经连续两天两夜没合眼。他们都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在一起的时候也有争执和矛盾,但最终总能顾全大局,他们忙着累着烦恼着也快乐着;拍戏必须记住台词,只有熟知台词才会投入进去,戏里老公和儿子台词多,我的台词相对少些,但是一般都是事先看过两三遍,然后三人对词,接着试演几次,这样花费了工夫,正式开拍就好多了;拍戏必须吃得苦受得累。剧中李霞因为超负荷忙碌,在背负着一大筐菜的途中突然晕倒,人事不知。我要真的倒地,好在我竭力让自己入戏,身体趔趄,倒地,一气呵成。在大街上衣服,头发上都是泥土,这到并不难做到,即使是冬天跳进河里的苦楚,高空跳下的危险,或者挨嘴巴打等等之类的也都必须勇敢承受。这是一个演员的必须具备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总之,通过这次拍戏的切身体会,感觉拍戏有趣也辛苦。当艺人是露脸儿,可都言戏子疯,谁解其中味?做什么行当都不容易,背后都是勤奋加敬业,汗水加泪水,辛酸加欣慰。
  
  写在油菜花开的季节
  
  春分过后,桃花开了,梨花开了,三三两两的点缀在房舍、山间。这些开花的树美则美矣,却因为太单薄而难成气候。毫无疑问,这个季节最亮丽、最辉煌的当属那大片大片的比梵高的向日葵更炫目的油菜花了。
  花开只有一季,于是大家相约,赴一场春天的约会,约会的对象是大俗若雅的油菜花。
  透过车窗,娇柔的迎春花掠过,艳丽的桃花闪过,但它们都仅仅是让眼前一亮,却不足以让我们停车驻足。
   终于车至郧县五峰乡境内,便有成片成片油菜花铺天盖地而来。抬眼望去,养眼的绿与炫目的黄交织,如锦似缎,仿佛大地上铺设的地毯。这是经历了冬天单调的喜悦之色,也是酝酿了一个冬天的梦。它们不似农舍旁一棵两棵的桃花树,灼灼其华笑春风,也不如那梨花白,邀来院落溶溶月。它们是成片成片的牵手在一起,团结在一起,簇拥着,喧闹着,色彩鲜明,大气磅礴,让你难以忽视它们的存在,让你难以小看它们的力量!他们仿佛是掏心掏肺的傻小子,埋藏了一年的情感在此刻迸发,它们舞着,跳着,表达着,倾诉着。此时此刻,你会觉得梨花的白太浅薄,桃花的红太妖娆。唯有油菜花最旺盛,最鲜灵。而空气似乎也被这金灿灿的黄所感染,隐隐传递出一阵阵的香气,招来了蜜蜂翩翩。我猜想:蜜蜂是油菜花的情人吗?否则它们是那么投入的爱一次忘了一切?
  屏声静气,你似乎可以听到它们高亢嘹亮的歌声。那歌声犹如是身穿山羊皮袄、头扎白羊肚手巾的陕北汉子唱的兰花花一般质朴、纯真、动人心魄。是的,油菜花是素朴的,憨厚的,是属于民间的。它也许永远进不了十大名花的排行,更也许在群芳斗艳中首轮就会被淘汰下场,但是,你不能否认,它是这个季节最亮丽的色彩,最浑厚的乐章,最动人的风景!
   我始终相信,每一种植物都是大地的杰作,每一朵花都是植物的宠儿,一朵花从含苞到凋谢,犹如人的来去匆匆的一生,它需要我们认真去对待。蛰伏了一个冬季,错过了初春的微雨,却不能辜负这朴实无华的油菜花。只因为,它美得充实,美得震撼,美得让你心无杂念:不怀心机,不记他过,简单思想,快乐生活。
  就如堵河沿岸的人家,背靠大山,青石瓦房,在黄与绿的油菜花的怀抱里生存,晨起播种,日落收获。累了,看看汩汩流淌的东逝水;闲了,凑够一桌打打牌唠唠嗑。休养生息,顺应自然与节气,卑微而不卑贱,这是不是如油菜花一样“俗气”的幸福?记得一首歌里唱到:“家,是不富裕,可是我,有力气!我会让你笑,让你欢喜。只要你愿意,我陪你。”本来轻视过于直露的表白,而许多时候又往往被这种“俗气”的表白所打动。快乐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真实,自然,平淡,知足,这种像油菜花一样的生活未免不是一种幸福?我想问问他们的快乐和烦恼,然而终究还是仰望屋子右侧那棵茂盛的桃花树,看花瓣在风的吹拂下落英缤纷。
  别过农家,依旧前行,更广阔的油菜花田吸引着我们不再浮躁的心。我们徜徉在油菜花间,静静倾听它的心跳,默默感受它的深情,蜜蜂在花蕊上舞蹈,我们在油菜花田埂上跳跃。
  我在田野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高处看我。此时此刻,云淡风轻。
其他文献
不必感叹生命的匆匆流逝。热爱四季,感悟生命的美丽。  春天,因为有燕子、有花朵、有雪花般的柳絮和一种缓缓上升的气流,使人热爱。随着这股气流,风筝缓缓飞上天,孩子和种子一起朝气蓬勃地向上生长。我爱春天,野马一般、尘埃一般游走在大地之上的这股向上的气流。我喜欢“春游”这个词,我喜欢我们自己也像野马、尘埃般游走在春天的大地上。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那些伶俐可爱的小燕
期刊
沈汝瑾(1858—1917),字公周,又字梦痕,因爱砚成癖,故号石友。别署听松亭长,晚年别号钝居士、钝秀才、老钝等。斋堂为笛在月明楼、鸣坚白斋等。前者取李后主《望江南》词中“笛在月明楼”句,也是沈氏庋藏佳砚之所。后者取庄子“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意,或许对自己的藏砚也是颇自喜的。  沈汝瑾出身于江苏虞山(常熟)富豪之家,癖砚藏砚,辑成《沈氏砚林》一书,身后由其子精拓一百部,每部四卷刊行。沈氏藏砚
期刊
认识老姜是在十年前的一次摄影沙龙月赛活动会场。当时会议已经开始了十来分钟,突然一位中等个头、体态微胖、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推门进来。他自我介绍说:“我是一名退休工人,也是摄影爱好者,今天投身摄影沙龙是向大家学习的”。他说话一直面带微笑,让人感到慈善可爱。  后来我跟老姜混熟了,得知了他的一些摄影经历和趣事。  老姜当过兵,转业后被分配到襄樊地方的一家国企单位工作,担任厂子弟学校的校长职务。当时学校买回
期刊
麦地菜花、村落炊烟、狗吠鸡鸣、小桥流水人家,这些景象物象很有几分陶渊明笔下的田园味道,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舒适感。这就是我参加这次《东风文艺》十堰基地作者协会举办的南神道笔友会的感觉。  一直觉着,“会”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可以在会议室,可以在宾馆,可以是网上的QQ群,可以是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就着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我们这次《东风文艺》十堰基地作者协会的笔友会,却是利用了一
期刊
阳春三月的假日,在草草了结内当家分派的活计之后,一个人躲到办公室里去读书,这实在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我们的办公楼坐落在一个名叫“寺包”的林木蓊郁的小山前,又可以说是在群山环抱的车城十堰的一角山凹里,而我的办公室就在这座楼的七层。  假日的办公区是宁静的。从宽大的玻璃窗口望出去,平日趴满停车场的甲壳禁不住春光诱惑早已四散而去,无奈留守的只剩下灰白的两三只。今天的太阳特别和悦,她毫不吝惜地将万缕金丝
期刊
二月是催人泪下的时节  村庄女儿在沐浴  雨水雪水和泪水  分不清是喜悦还是伤悲    二月爆竹声声  锣鼓敲破了村庄的天空  村庄在嫁它美丽的女儿  村庄倾巢出动人声鼎沸    二月是催人泪下的时节  村庄女儿在梳洗  村庄母亲把她的黑瀑布  梳得又安静又整齐  洪水过后  洪水过后我的村庄  还会重建麻雀和野草  还会站在土坯房的屋顶  呼朋唤友孤芳自赏  叫天子还会像个抒情诗人  喊出瓦蓝湛
期刊
在城市凝望一枚树叶飘落  一枚树叶划过一个弧线  回到街面  这是秋天的午后  这是一次壮丽的飞翔  落叶的过程  点燃了我痛苦的激情    生活在城市  看到落叶的机会不多  就像我在城市  见到乡下父母的次数减少    树叶静静地落在地上  我想起  我的父母亲人就这样飘落后  再也没有回来  他们就像落叶一样逝去  所以才使我在城市  见到落叶的机会减少    城市的树木很少  水泥地遍布的
期刊
有时候,梦境中  会过电影一般回放出  生活中曾经的温暖和鲜花  于是醒来  幸福温暖的镜头又回放好多遍    有时候,梦境中  也会出现一些阴暗潮湿的面孔  和锥心刺骨的伤害  甚至在梦境中会哭出声来  醒过来,心  便长久地疼痛    梦境,现实  究竟谁更虚幻,谁更真实  我真的有些答不上来    有时,现实中的虚无比  虚无的梦境更虚无  有时,虚无梦境中的真实比  现实中的真实更真实  
期刊
一引言    《铿锵玫瑰》,报道的是中国女子足球辉煌时期的辉煌。  这里要讲的是:东风有限商用车重型车厂汽车调整电工杨国华的故事。  杨国华是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让我们来看看这朵玫瑰是怎样绽放的吧!    二真本事折服用户    杨国华这个汽车调整电工,是为出厂的汽车做维修技术的培训和售后服务的。她所在的东风有限商用车重型车厂,是东风公司生产军用车的重要基地,主要用户是部队。  杨国华第一次做
期刊
北风吹     昨日的雪  潜入我门前的草坪  蛰伏了十个春秋     一条路穿梭折转  泊靠在我心右岸     右岸  地图上的一个点  慢慢地  北风又吹    秋在高处     凌云塔上  呼唤车城的山和水  多情的红叶  拨动悸动的心扉     遍地的野花  不比闺中的玫瑰  拾级而上  我想和你一起飞     一片叶子  抒写一段相思  采撷一束下午的阳光  在它温柔的怀抱里合个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