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民众素质能承受的改革”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年57岁的赵心树教授,执教于香港最好的新闻传播学院—浸会大学传理学院,此前曾长期在美国从事政治传播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各类选举有全面和丰富的观察与研究,著有《选举的困境》一书。
  《南风窗》记者近日专访了赵心树。
  
  粗糙制度造成“双峰现象”
  《南风窗》:今年是超级选举年,有近60个国家和地区举行大选。虽然都是选举,但是各国的选举制度差别很大,在您看来各国选举有什么根本不同?
  赵心树:首先要看是间接选举还是直接选举,这一点非常重要。虽然在本质上,美国也是进行间接选举,但是美国间接选举的层次比较少,直接选举的成分较多。现在世界上有选举的国家大部分都是采用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较少。采用间接选举的一般是历史上形成的,新近转型的民主国家大多采用直接选举。直接选举的民主程度比间接选举更高,因为选举从心理因素上说,要让选民感觉到参与了。间接选举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选民并不认为最后当选的是自己选出来的。当然,选举中还有很丰富的技术,同样是直选制,不同国家会采用不同的投票和计票方法,这也会产生不同的选举结果。
  《南风窗》:有些选举的候选人只有两个,例如美国,有些则有两个以上候选人,那么是不是说候选人越多越能体现民主?
  赵心树:一般而言,两党制国家有两个候选人,每个党各出一个。多党制国家如果采用直接选举制,则可能有多个候选人。我们不说两党制,而是说“两党现象”,因为一个国家只有两个主要党派,这不是制度规定的结果,而是特定的选举制度所自然产生的后果。议会选举采用比例制或多人集选区制的国家,小党也会有生存空间。而采用单一选区制的国家,就相当于在每个选区内举行一场小的总统选举,小党很容易被淘汰掉,剩下两个大党在竞争。3个以上候选人势均力敌的情形,比较少见。
  《南风窗》:这是什么原因呢?
  赵心树:选举中有一个“双峰现象”,一般是左派和右派的人数最多,中间派人数很少,变成谷底,极左派和极右派人数也很少,成为“两尾”,整个构造就像一匹双峰骆驼一样。政治家的双峰分布,说到底,是选举制度中的测量误差的结果。实际上,选民中中间派的比例比政治家中高许多。但是一方面,粗糙的选举制度选取和鼓励左右两派的政治家,打击和“消灭”中庸的领导人;另一方面,追求“可读性”和“兴趣性”的媒体又常常忽略中庸小党,刻意增强两党两派之争,最终形成一种“双峰制度—双峰政客—双峰报道—双峰民众—双峰制度”的循环。
  《南风窗》:普京曾抱怨4年一选太耗时,头尾两年都无法集中精力干工作,现俄总统选举改为6年,杜马选举5年。首脑任期及连任限制,对实质民主的影响几何?
  赵心树:在民主转型早期有严格限制是好事,同一个人在位子上时间太长容易造成问题。另外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的周期不同会导致每次交接期都不一样,还不如同步。同步的话,几个选举可以并成一个选举,可以减少选举成本。
  
  公民素质也是选举制度的一部分
  《南风窗》:不少转型国家曾因选举舞弊发生抗议骚乱甚至颜色革命,比如蒙古、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而另一些国内阶层差异较大的国家,则因现代选举方式打破了传统权力和利益分配格局而一度陷入动乱,如泰国。这些选举引发的阵痛,能归咎于选举制度设计不当吗?
  赵心树:选举制度设计不当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选举制度不够民主,就很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无法保障少数人的利益。泰国的他信高票当选后可能会觉得只要照顾到51%的人的利益就足够了,因此对少数派有一些过激的做法,导致了强烈的反抗。这是泰国选举制度的缺点鼓励了他。但从另一方面看,其实泰国的选举制度并不差,其他使用同样制度的国家并没有出现类似的问题,说明还存在制度以外的原因。例如制度运用的早期,大家还没有学会妥协,没有建立新规则的权威性。新制度在开始的时候,缺点会被放大。选民、候选人、政党各方都需要时间去适应这个制度,各方适应了之后,一个制度才有可能充分发挥优点。所以在初期,大家要忍受新制度的缺点,如果有任何一方不能容忍,就会出现冲突。现在他信的妹妹英拉上台了,说明有一方妥协了,这证明泰国选举制度的运作更加成熟了。
  《南风窗》:有人认为选举导致混乱是民主的后果,而您的观点刚好相反,认为是因为还不够民主。这两种观点之间有什么根本区别?
  赵心树:这两种观点所得出的政策主张不同。如果认为是民主导致的混乱,结果就可能是不要民主,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是只说“稳定”而不说“解放”,那这样的稳定肯定是不长久的。中东的这一波就是一个例证,压制太久,就可能导致更大的混乱。如果认为动乱是不够民主的结果,那么避免混乱出现的办法就是加强民主。加强民主只要很小的改革成本。
  《南风窗》:一些转型国家选举后出现了动乱,有人说是因为民众素质不够,选举不能太早进行。您怎么看这个观点?
  赵心树:素质很重要,但不能等到素质高了再做改革,而是在民众现有素质基础上,做他们的素质能够承受的改革。素质是制度的一部分,纸面上的制度必须和人的实践相结合。只有先制定出比较合理的制度,才能谈公众有没有比较好的素质去执行它,然后才能说怎么教育和组织大家去执行这个制度,而不能等到素质高了,才去改造纸面上的制度。
  
  投票结果越早公布越好
  《南风窗》:埃及、印度、苏丹这类国家,议会选举通常耗时日久,有的选举结果公布要在首次投票一个多月后,但是争议也少,对于人口众多或初试民主的国家,这种稳打稳扎的方式是否比一天内匆匆结束选举更可取?
  赵心树:投票结果越早公布越好。如果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尽快完成投票。选举要讲究参与感,选举不仅仅是在挑候选人,而且要显示是“你”在挑候选人。因此如果投票后立刻就能看到结果,在心理作用上会比较好,也能体现出选举过程的透明度。如果投票结果公布太晚,就会形成选举“危险期”,因为在等待的阶段中,很多怀疑、猜测就会产生出来。现在有网络和电脑,像台湾一样,在一天之内完成选举完全有条件实现。
  《南风窗》:选举制度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才能良好运行,您觉得一个合理的选举制度需要哪些配套制度?
  赵心树:我在《选举的困境》这本书里有一个“一鼎四足”的说法,也就是说要充分维护人民的利益,首先要有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然后是法治,还有就是狭义上的民主,也就是选举民主,然后是自由,主要是言论自由。人民利益就是这个鼎,市场经济、法治、民主和自由是托起它的四足,四足之间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我认为这四足有一个先后顺序,但不是说,排在前面的就可以无限向前走,而是要像马的四条腿一样,前进的时候要相互协调。
  其中坚持法治对解决选举制度可能出现的争议和僵局有特别意义。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出现了戈尔和布什之间胜负不清的僵局,最后由最高法院启动了尘封百多年而少为人知的法律,通过司法途径做出了各方都接受的裁决。
其他文献
冷战结束近20年后,世界已出现对左右机制自动调节的能力。单单左或右的思潮、左或右的政策的存在,都是不能持久的。  柏林围墙倒下时,当时世人不少以为左翼思想已终结,此后右翼保守主义将成为普世信仰。讽刺的是,到了围墙倒下20周年的今天,经过新保守主义的多年进逼和金融海啸的冲击,象征冷战胜利的保守思潮却开始退减,原因之一是新保守主义者在冷战结束后,再也不能满足一般人对同情心或公义的需求。近日德语作家赫塔
冲绳民众反美军基地集会。  一直被嘲笑为“居酒屋独立论”的“冲绳独立论”成为一项公开讨论的学术题目,是当代冲绳思想界上的一个转机。  冲绳县内的主要媒体对此采取了友好的态度,表明对“独立论”一贯淡定的冲绳人在意识上出现了某种变化。日本本土的媒体对此没有加以充分注意,但《朝日新闻》的评论谈到了日方的责任,认为“琉球独立论”是日本本土的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所养育的。应突破民族主义的局限  “琉球独立论”
2007年底,中共十七大提出“大部门制”的行政体制改革方向。2008年3月,国务院以“转变职能、提高效率”为主要改革目标,组建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环境保护部等5个“大部委”,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共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  在中央层面推广大部制改革的同时,地方的相关探索也受到鼓励。一些地方由此推行了基层大部制改革,其中包括广东顺德的整体性的基层大
今天中国的社会下层,已经不是过去的下层了,分散在多种职业群体中,其阶层处境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市场能力,而不是相对稳固的身份制,但其命运却同时受到制度和市场的影响。  他们具体是由哪些群体构成?如果给他们描画一幅社会学肖像,那会是什么?他们又通过哪些社会机制,来影响社会接下来的走向?阶层构成  当前处于阶层结构下层的职业群体大致包括如下这些(我不把处于最底层的人们,比如丧失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包括在内)。
马英九主持的新一波国民党改造出现了新问题。  从2000年春季到2014年冬季,中国国民党在台湾地区走过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历史周期。国民党先是丢失台湾“执政权”长达8年,到2008年才推出一代政治明星马英九夺回政权,但到今年11月29日,又在“九合一”地方公职人员选举中再遭惨败—甚至被臺湾媒体称为国民党自1949年以来最大的溃败。“九合一”选后国民党在全台22个县市中仅仅守住6个县市的执政权,所辖县
舆论漩涡中的白庙乡  去年3月,四川巴中市白庙乡以“中国第一个‘全裸’财务支出的乡政府”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2011年3月起,随着国务院决定将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舆论并呼吁省、市、县、乡各级的“三公”经费管理也要做到公开、透明,白庙乡的做法又一次引起公众关注。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媒体对白庙乡财政公开的报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去年3月起,白庙乡政府在网
社会变动不居,像时间一样,有时候,十几年,几十年,在变动中只是一瞬。我们常常像一觉醒来那样,发现很多东西都变了。  变化的背后是陌生。也许还隐藏着更大的陌生。而这样的陌生,将把我们拖入难以预知的未来。  社会下层就是现在让主流社会以为熟悉,但实际上却陌生的庞大阶层。  他们是社会“上层-中层-下层”阶层结构的最低层级,是利益食物链和心理食物链上被“吃”的对象。这是阶层命运,但链条不是永恒的。  改
近日,人保部的官员和学者相继喊话要改革养老金“双轨制”,将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金合并统一。自2012年养老金缺口和延长退休年龄引起广泛热议以来,“并轨”就已迫在眉睫。早在2008年初,国务院就重启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但是5省市的试点近乎折翼。  现在改革再出发,能否破除阻力、实现全国统筹?本刊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养老金困局  《南风窗》:最近,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
很久很久以前,毛主席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那个时候,主席一句顶一万句。  不过,改革开放后,“以阶级斗争为纲”就被清算了,党和国家转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于是,中国“崛起”,在经济总量上当了世界老二,真正“超英赶美”,人民被问“你幸福吗?”。  现在还有“阶级斗争”吗?年轻人估计对此一脸迷惑。但有人说,有!—  “今天,我们……这个时代仍贯穿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
公车出国自驾游  10月4日,一名网友在老挝万象旅游时,发现一辆云南牌照的公务吉普车,车身喷涂“农业执法”字样。他不禁感叹:“执法者国庆都不休息,还跑到国外工作,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吗?”这位网友将照片传至网上后,该车迅速走红,各大论坛、微博进行了疯狂转载,大家感慨万分。  其实,国庆加班的人也不少,但像这位公务员一样,放弃7天长假,不惧千山万水,驾车穿越热带雨林,就为执行公务,真是凤毛麟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