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大发动机,嫦娥五号返程为何先用4台小发动机?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hide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即轨返组合体)实施第2次月地转移入射,在距月面约230千米处成功实施4台150牛发动机点火,约22分钟后,这4台小发动机正常关机。轨返组合体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其他文献
~~
期刊
火星,可能是日月之外人类最早注意到的天体之一,火红色的整体外观更是让这颗行星格外惹人关注。古埃及人就曾直接称火星为"红色的那颗"。在许多文化里,红色的火星都和"战争、不祥"建立了联系。中国古人称火星为"荧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著作中就有大量关于"荧惑"的记载。"荧惑守心"这一地球和火星角速率不同造成的"弯道超车"视觉现象,被中国古人视为"大凶之兆"。
期刊
~~
期刊
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的第6次任务,是我国迄今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完美收官,为深化研究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提供了助力,为我国未来进行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刊
人类航天时代的到来,可以回溯至1957年10月4日——这一天,人类发射了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此后,人类在20世纪50年代末迅速开启了对月球的探测。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和美国投入海量资金、人力和各类资源,开启数个大型系列任务,掀起探索月球的高潮。然而,两国进行的各种无人探测器和载人登月任务都基本证明,月球表面只是一片贫瘠的荒漠,毫无生机,对当时的人类而言没有太多的直接利用价值。而与
期刊
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23天时间里,按计划实施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两两分离、平稳落月、钻表取样、月面起飞、交会对接、样品转移、环月等待及月地转移,并于2020年12月17日成功实现再入返回、安全着陆。随后,整个工程任务转入科学研究的新阶段。任务过程中,嫦娥五号完成了1次对接、6次分离、2种方式采样、5次样品转移,全程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
期刊
2020年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的工作,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3000牛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成功将携带样品的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
期刊
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及玉兔号月球车上的国旗采用喷涂方式不同,嫦娥五号在月面展示的国旗是一面真正的织物旗帜。宇宙空间充满很强的电磁辐射,月球表面又有±150℃的温差等恶劣环境,这就决定了普通国旗无法在月球上使用。如果把地球上使用的国旗放在月球上,在很短时间内就会褪色、串色,甚至分解。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九部国旗展示系统技术负责人程昌表示,科研团队在国旗选材上花费的时间就超过一年,挑选出了二三十种
期刊
月球表面虽然没有风霜雪雨和江河湖海的秀丽风光,但那里有广袤的月海、星罗棋布的环形山、重叠的撞击坑、神奇的"月球喷泉",别有一番动人心弦的壮阔。如果有一天我们登上月球,那么下面这几个地方是必须要去打卡留念的。
期刊
一万五千天,终于等到这一天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尼克松访华,中方赠予美方两只大熊猫兴兴和玲玲。作为回礼,中美正式建交的半年前,美国回赠了中国一块黄豆大小的月球表面土壤。这块净重仅1克的月壤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很快成立专家组,小心翼翼地取出这块月壤的一半,分析其矿物成分、化学组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