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5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本文从体育舞蹈教学的含义谈起,阐述体育舞蹈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必要性,并且依此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以供借鉴。
  关键词:体育舞蹈;高职院校;教学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159-01
  一、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集体育、舞蹈、音乐于一身的一项健身活动。它起源于“社交舞”,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将观赏性和技艺性完美结合,很多国家将它纳入体育竞技范畴。它同时具有娱乐性和竞技性,是提高个人艺术审美,锻炼强健体魄,增加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体育舞蹈传入我国之后,深受大众的喜爱。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进入我国的高职课堂之后,备受学生的青睐,在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二、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1.素质教育的需要。
  自从教育体制改革在我国广泛开展以来,各层级教育当局都致力于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程安排中来。其中,将体育舞蹈纳入到高职教学课程大纲中就是有益的尝试。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中,都缺乏体育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形式,只有单纯的体育课和艺术鉴赏课,体育舞蹈课刚好填补了这项空白,将体育和艺术完美融合,在培养学生的审美体系的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了体育锻炼,使青年人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2.满足学生身体健康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任务较重,很多时候疏于锻炼身体,导致体能下降。体育舞蹈根据人体的生理特点和人体构造,在音乐这种艺术形式的配合下,通过不同的动作组合,舒展身体的各个部位,根据不同的人群设计不同的难度,使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尤其学生正处在成长期,有规划的进行体育舞蹈学习,对缓解大脑疲劳,促进身体机能代谢大有裨益。
  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如今人们的价值体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健康已经不单指身体健康,学生心理上的健康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实验表明,经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学习者在人际关系、心理素质、精神状态方面有明显改善。因为体育舞蹈具有观赏性和表演性,因此,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帮助内心怯懦者在大众面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在领略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的需要。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力与美相结合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提高艺术品位具有重大意义。艺术审美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才能使高职学生真正接受。美育的过程就是通过对美的艺术的鉴赏,认真理解,融入其中,从中获得快乐,从而主动进行学习。音乐作为一种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感为人们所喜爱。体育舞蹈将听觉、视觉达到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优美的艺术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情,随着这种韵律进行动作表现,使音乐和体育达到高度统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提升整体的审美档次。
  三、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师资力量的薄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尤其是体育舞蹈这样一门新型课程,对于教师的基础知识、课堂掌控力、知识传授方法等要求更加严格。
  首先,学校应该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开展体育舞蹈的教学。体育舞蹈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无论教育相关部门制定多么完善的教学大纲,但是学校不执行,那么都是徒劳。只有将这些课程设置真正实践,才能算是教育改革的成功。因此,在学校层面应该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体育舞蹈教学。
  其次,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体育舞蹈教学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因此,应该定期对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使之时刻掌握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及时传递给学生。规范教师队伍的理论框架和知识技能水平,让体育舞蹈教学的整体教学水平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规范教师考核机制。有竞争才能有压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也是如此。对体育舞蹈教师定期考核,对其专业知识、教学教法进行专业测评,并且根据其实际表现进行评级打分,实行末位淘汰制。同时,对表现优异者进行表彰,请他们传授成功的教学经验,教师之间互相学习,达到教学资源共享。
  2.加强体育舞蹈器材建设。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体育舞蹈教学器材不全或者老化等现象,这种情况不利于体育舞蹈教学的开展。平时这门课程安排课时较少,学生基本没有基础,因此,教学器材的配置应该以学生的需要作为根本出发点,并且同体育舞蹈教学的课程大纲和教材同步,使学生能够在最优的环境中学习这门课程。
  3.开展多种体育舞蹈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体育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性和竞技性相结合的体育活动,比赛是其最好的展示形式。在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舞蹈比赛,一方面可以检验实际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陶冶高职学生的情操,丰富业余生活,培养欣赏多种艺术形式的氛围。同时,参加比赛可以增多学生的锻炼机会,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同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高度同步。
  四、结束语
  体育舞蹈这门课程作为高职院校的新型课程设计,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接收和重视。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其形体美和韵律感,也有利于学生养生终生锻炼的好习惯。因此,进一步巩固体育舞蹈教学的成果,使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长久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吴燕丹等.高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9,(6):51- 54.
  [2]陈立农.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21):54- 56.
  [3]汪军.体育舞蹈选修课的教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1):139-140.
  [4]张册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9):81-85.
其他文献
在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和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映现了大量独具特色的江浙民俗,这与他生活的地域、社会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这些作品抓住典型的民俗生活场景及民俗事项,隐含着作家本人对江浙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进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民众“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沉情感。  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小说文学的开拓者,所以他的创作常常包含着十分浓郁的民俗色彩。作为从江浙走出来的作家,江浙民俗是他成长的物质精神文
摘 要:说话、写话是学写作文的基础,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使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会说、创造性地说,从而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情境;兴趣;品词析句;语言  利用文本,开发文本,创设语言环境就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每篇文本语言表达训练点,往往需要教师自己去揣摩,去确定,去添加。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面面俱到是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