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病里朱燕瘦。”
在纯粹学生时代的尽头,总想给自己再放一次长假,旅行一回。在无数次醉倒在风景片和旅游杂志中桂林阳朔的美景后,我扯上好友来来,南下桂林。
由于决定的突然,不免还是很兴奋,上了1561次火车,马上结识了一个考察团里的几个人物(是以考察为名到桂林,越南游玩的团体)。其中一位老大模样的人约我们一起玩了桂林,玩越南。我一听就两眼发直。越南!《情人》,《西贡小姐》!湄公河!小时候还有人说我长的象越南小女孩呢!可是当我回到现实,我到了口边的口水还是咽了下去。别胡思乱想了,照原计划行动。
初到桂林,大清早的我们就吃到了正宗的桂林米粉,没放汤粉,把牛肉片,香豆,榨菜什么的一拌,哇,把大碗吃的个底精光,都可以拿来对碗理黄花。
在桂林汽车站我们碰到上海的行者孙,一位很有绅士风度的人士,我们开始结伴同行了。
梦游梯田
我们转乘了去龙胜的大巴,到了龙胜又上了一辆到平安寨的小巴,便开始在回环蜿蜒的山道上颠簸。车上有个很漂亮的壮族小姑娘,睫毛长长的,她的妈妈更是风情万种,秀丽可人,原来她是平安寨的人。我们一路和她们闲聊,到了平安寨像着了魔似的来到了她的家庭旅馆。
平安寨猫在山腰上,我们穿过潺潺流水边的青石板便遥望到烟雨氤氲中的寨子。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幽香,非兰非麝,似芸似檀。我顿时想化做路边的一棵小草在这人间仙境汲取灵性。
说句老实话,我也到过一些地方,但是像平安寨这种壮族村落竟有这么好的住宿条件还是第一次。几乎每个村民都盖起了新的两三层楼的木制结构的土屋,而且格局相当讲究。就拿我住的寨花家来说吧。三层木楼,很大的空间,一楼是大厅,给旅客歇息就餐的;二楼是主人的卧室外带几间客房,两个卫生间,顺带还留出一块地方,对着窗用两跟粗绳吊起个板凳,当然肯定不是给我们荡秋千的,应该是她的宝贝女儿玩耍的地方;三楼呢就全是客房,每一间的通风采光都很好,几乎朝外的那面全是窗。我们踩在木板上咚咚作响,真的很有感觉。
寨花的旅馆宋祖英曾经住过,有照片为证。回到家,寨花就换上了一套壮族民族服装,手工的镶边,宽宽的裤脚,煞是好看(后来我也在平安寨买了一套,很多阳朔本地人都说好看,嘿嘿)。本来这里的村寨全是古老的木房,连宋祖英当年来也只是这样的条件。后来有一天村子里一个傻子放火把整个寨子都烧了,他自己也被活活烧死。好多人的家当一夜之间也全没了。之后就建了很多新房,奋斗了几年,这一两年才好过些。
我们马不停蹄地沿着山路欣赏梯田。一个个石阶就象一串串音符,在脚下一晃而过。我们沐浴在雨中,眼前的景致变的那么的清新。忽然间,山涧里闪出几个老外来,我们互相热情地打了招呼。每个人的笑脸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站在山顶上,我们往下看,寨子蜗居在山谷里。梯田一层层向下荡漾开来,有的像一面面镜子,有的像一片片绿色的绸缎,在雨色中像梦幻中的神秘家园在我们面前展现开来。我们每人穿着一件不同颜色的雨衣,翻起尖尖的帽檐,活像三只小鸭子,快活的在山间奔跑。我们和那群加拿大的老外合影留念,哈哈,那个家伙还很像黄秋生呢!
我们在另外的一个观光台上看到一个风雨飘摇的塑料袋帐篷,里面的老太太真是不容易啊,守着这个帐篷就是为了卖几瓶矿泉水。
我在一个壮族女孩的小竹房里烤竹筒饭。
我们下山的时候已经是暮色缭绕。晚上已经透支的我跌坐在竹椅上,但是被一只可爱的葫芦吸引了,我们一人要了一只葫芦,嘿嘿,我要拿回家给爸爸泡药酒。行者孙喝着主人的米酒,开始兴奋起来,帮我和来来分析我们的性格。我呢是矛盾的性格,是完美型和活泼型的结合。真是有点道理哟。
第二天清早的时候,我推开窗户,竟见到了这样的仙境。
鬼魅再现
留公回来的路上下起瓢泼大雨,我们一帮人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熬到了阳朔,我们又发狂似的赶往月亮山的水岩洗泥巴澡。
洗泥巴澡是外国人发明的,说是海底泥护肤,其实只是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我是听一个女孩子怂恿才极力想去的,想想青春的冲动会随着年龄的推移慢慢减退的,为什么不趁痴颠的时候再疯一把。虽然那天的摄氏温度只有18度左右,我们还是决定去用肌肤会面冰冷的山泉和泥巴。在山民开凿了十年的山洞里,我们象幽灵一般的前行,因为身体姿势时而要变换,我们就像是世界上仅剩的几只猿猴在拼命前行。导游小男孩倒很是麻利,常把好爬的路让出来,自己让到很险的石壁上去。有时候我们必须挨着地面匍匐着走,稍一抬头就会有安全帽和岩石的撞击。在经历了很多的钟乳石之后,我们来到一个幽深的池子边。导游说你们可以下去了。我们一下水,嘴唇都乌了,就一边“多多多”地发抖,一边往深水里走。那些泥巴软乎乎,很细腻,很有质感,它们穿过我的脖子,胸部和全身上下,马上人就和雕塑一样。突然横空出现的一团泥巴塞进了我的嘴巴和鼻子,是唐唐搞的鬼。我不能呼吸也不能说话,只能乱叫。好心的导游用安全帽装满旁边的山涧水给我漱口,好不容易才能呼吸说话,还害的我以后的几天鼻子老冒泥巴。谁叫女孩子是弱势群体,我蹲在一个角落不起来了,黑糊糊的一团。突然我想到了天体浴,嘿嘿,有时候人真的是自然的孩子。
我们从山洞里出来已经是漆黑的晚上,怎么办?外面是大雨,离阳朔还有十几公里,我全身冷的发抖已经没有可以换的干净衣服了,我长这么大没这样挑战过自己的生理极限,前方无路,只有在黑暗中探索地骑车回阳朔。马路倒是挺好,就是一盏路灯也没有,我们只能朝来往的车辆照明探路。好几次车子呼啸而过,我顿时有眼前一黑的感觉,都不知道车子一下子要翻进哪里,过了一会儿,眼睛才渐渐适应。我们就沿着马路中心的那条白色油漆线慢慢的骑,才不至于冲到旁边的田里去,直到有车来的时候再闪到一边。那些白天看很秀丽的山峦现在就变成一个个突兀的怪物狰狞在路边瞪着我们,压迫感很强。
终于在大家的互相鼓励下,前方一片灯火阑珊,我们终于到了阳朔。
晚上的时光就很惬意了,去酒吧要了杯姜茶加入另一只旅行流浪者队伍,听一个台湾老大讲那过去的故事,直到深夜才罢。
人在阳朔
在酒吧遇到了两个西班牙人,一个长的特别精致,卷卷的金黄头发,翘翘的鼻子,我教他们筛子的中国玩法,他们就教我们他们的玩法,我们还聊起斗牛和《卡门》,他们教我斗牛舞的经典动作,眉目间的异域风情让我很留恋,我就教他们怎样掌握普通话的四种音调。还告诉了一个小故事给他们听:以前有一只母鸡生了四个宝宝,为叫起来方便就叫“WO”的四个音调,一天鸡妈妈发现门槛上一堆屎,问是谁拉的啊,第一个,第二个和第四个孩子都说不是他们拉的,那你猜是谁呢,要以最快速度啊!他们两个争先恐后的回答:“我”,我捧腹大笑,最后他们明白我的笑声后,也都笑的要把玻璃杯都碰掉了。
这家名叫“没有”的酒吧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因为那里有北京的朋友在合着吉他唱《举杯,朋友》,有香港的朋友在畅饮,还有一群青春的我们在大笑。
我还记得一个吹葫芦丝的民间艺人,他留着满嘴的络腮胡,穿着宽大的民族服饰,腰带上,背包里放着很多的葫芦丝、笙、笛子等民族乐器。我们刚在一个地摊上看到描述西街的书里有他,就赶紧把他叫住。女孩子的矜持已不需要,需要的是聆听一个流浪人的演奏声。我们对他说:“请你喝酒,好吗?”他愣住了,然后很憨厚的答应了。他真的是个很憨厚的人,他说不懂欣赏乐器的人他不卖,鄙夷他的人他也不卖,生在贵州的他生性不羁,从丽江一路流浪到阳朔,便在这里扎下了根。每天他会定时定点在一个地方卖艺,图的只是饭钱,他喜欢流浪的感觉。
我还记得那三个广东男孩有天晚上回去太晚,惊扰到楼下老外的美梦。一个老外光着脚丫提着内裤跑了上来叽里呱啦,他们没听懂,倒是很滑稽的扔了双拖鞋给那个老外,怕他冻着了,搞的老外哭笑不得的笑话。
我甚至还记得LISA店的老板,一个把女人做到淋漓尽致的中年女人,一口流利的英文,很多老外来到阳朔,就是为了见证她的美丽,还有那么多混血的中外小孩,这也是阳朔涉外婚姻比率全国最高的见证。
我感慨旅行中的我总是很夸张,总是要挑上一些很绚的服饰,把平日不敢穿的色彩都招呼上身。这回我的毛病又犯了,我在阳朔的街头选了一件淡紫红的披肩,胡乱的搭在身上跟着去了酒吧。我们一起在凌晨2点钟的阳朔西街压石板路,我们在兴坪的大马路上玩“两人份三足”的游戏,我们也在酒吧的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心情,我们在漓江的大堤上徜徉……好朋友不一定适合一起去旅行,能走过千山万水的一定是好朋友,甚至能一起生活,用旅行的方式过一种平凡的生活。
要走的那一天我真正地认真的审视了西街,真的没有想到,我来到这个地方竟然不肯离去,我原以为我在这短暂的逗留后就去兴安看灵渠,去桂林看山水,现在我知道我为什么离不开阳朔了,因为在阳朔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在交融,有各种各样的心情在放飞,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演绎,有各种各样的人生在挥写,而阳朔就是大家的驿站。
在纯粹学生时代的尽头,总想给自己再放一次长假,旅行一回。在无数次醉倒在风景片和旅游杂志中桂林阳朔的美景后,我扯上好友来来,南下桂林。
由于决定的突然,不免还是很兴奋,上了1561次火车,马上结识了一个考察团里的几个人物(是以考察为名到桂林,越南游玩的团体)。其中一位老大模样的人约我们一起玩了桂林,玩越南。我一听就两眼发直。越南!《情人》,《西贡小姐》!湄公河!小时候还有人说我长的象越南小女孩呢!可是当我回到现实,我到了口边的口水还是咽了下去。别胡思乱想了,照原计划行动。
初到桂林,大清早的我们就吃到了正宗的桂林米粉,没放汤粉,把牛肉片,香豆,榨菜什么的一拌,哇,把大碗吃的个底精光,都可以拿来对碗理黄花。
在桂林汽车站我们碰到上海的行者孙,一位很有绅士风度的人士,我们开始结伴同行了。
梦游梯田
我们转乘了去龙胜的大巴,到了龙胜又上了一辆到平安寨的小巴,便开始在回环蜿蜒的山道上颠簸。车上有个很漂亮的壮族小姑娘,睫毛长长的,她的妈妈更是风情万种,秀丽可人,原来她是平安寨的人。我们一路和她们闲聊,到了平安寨像着了魔似的来到了她的家庭旅馆。
平安寨猫在山腰上,我们穿过潺潺流水边的青石板便遥望到烟雨氤氲中的寨子。空气中弥漫着阵阵幽香,非兰非麝,似芸似檀。我顿时想化做路边的一棵小草在这人间仙境汲取灵性。
说句老实话,我也到过一些地方,但是像平安寨这种壮族村落竟有这么好的住宿条件还是第一次。几乎每个村民都盖起了新的两三层楼的木制结构的土屋,而且格局相当讲究。就拿我住的寨花家来说吧。三层木楼,很大的空间,一楼是大厅,给旅客歇息就餐的;二楼是主人的卧室外带几间客房,两个卫生间,顺带还留出一块地方,对着窗用两跟粗绳吊起个板凳,当然肯定不是给我们荡秋千的,应该是她的宝贝女儿玩耍的地方;三楼呢就全是客房,每一间的通风采光都很好,几乎朝外的那面全是窗。我们踩在木板上咚咚作响,真的很有感觉。
寨花的旅馆宋祖英曾经住过,有照片为证。回到家,寨花就换上了一套壮族民族服装,手工的镶边,宽宽的裤脚,煞是好看(后来我也在平安寨买了一套,很多阳朔本地人都说好看,嘿嘿)。本来这里的村寨全是古老的木房,连宋祖英当年来也只是这样的条件。后来有一天村子里一个傻子放火把整个寨子都烧了,他自己也被活活烧死。好多人的家当一夜之间也全没了。之后就建了很多新房,奋斗了几年,这一两年才好过些。
我们马不停蹄地沿着山路欣赏梯田。一个个石阶就象一串串音符,在脚下一晃而过。我们沐浴在雨中,眼前的景致变的那么的清新。忽然间,山涧里闪出几个老外来,我们互相热情地打了招呼。每个人的笑脸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
站在山顶上,我们往下看,寨子蜗居在山谷里。梯田一层层向下荡漾开来,有的像一面面镜子,有的像一片片绿色的绸缎,在雨色中像梦幻中的神秘家园在我们面前展现开来。我们每人穿着一件不同颜色的雨衣,翻起尖尖的帽檐,活像三只小鸭子,快活的在山间奔跑。我们和那群加拿大的老外合影留念,哈哈,那个家伙还很像黄秋生呢!
我们在另外的一个观光台上看到一个风雨飘摇的塑料袋帐篷,里面的老太太真是不容易啊,守着这个帐篷就是为了卖几瓶矿泉水。
我在一个壮族女孩的小竹房里烤竹筒饭。
我们下山的时候已经是暮色缭绕。晚上已经透支的我跌坐在竹椅上,但是被一只可爱的葫芦吸引了,我们一人要了一只葫芦,嘿嘿,我要拿回家给爸爸泡药酒。行者孙喝着主人的米酒,开始兴奋起来,帮我和来来分析我们的性格。我呢是矛盾的性格,是完美型和活泼型的结合。真是有点道理哟。
第二天清早的时候,我推开窗户,竟见到了这样的仙境。
鬼魅再现
留公回来的路上下起瓢泼大雨,我们一帮人吃尽了苦头,好不容易熬到了阳朔,我们又发狂似的赶往月亮山的水岩洗泥巴澡。
洗泥巴澡是外国人发明的,说是海底泥护肤,其实只是亲近自然的一种方式。我是听一个女孩子怂恿才极力想去的,想想青春的冲动会随着年龄的推移慢慢减退的,为什么不趁痴颠的时候再疯一把。虽然那天的摄氏温度只有18度左右,我们还是决定去用肌肤会面冰冷的山泉和泥巴。在山民开凿了十年的山洞里,我们象幽灵一般的前行,因为身体姿势时而要变换,我们就像是世界上仅剩的几只猿猴在拼命前行。导游小男孩倒很是麻利,常把好爬的路让出来,自己让到很险的石壁上去。有时候我们必须挨着地面匍匐着走,稍一抬头就会有安全帽和岩石的撞击。在经历了很多的钟乳石之后,我们来到一个幽深的池子边。导游说你们可以下去了。我们一下水,嘴唇都乌了,就一边“多多多”地发抖,一边往深水里走。那些泥巴软乎乎,很细腻,很有质感,它们穿过我的脖子,胸部和全身上下,马上人就和雕塑一样。突然横空出现的一团泥巴塞进了我的嘴巴和鼻子,是唐唐搞的鬼。我不能呼吸也不能说话,只能乱叫。好心的导游用安全帽装满旁边的山涧水给我漱口,好不容易才能呼吸说话,还害的我以后的几天鼻子老冒泥巴。谁叫女孩子是弱势群体,我蹲在一个角落不起来了,黑糊糊的一团。突然我想到了天体浴,嘿嘿,有时候人真的是自然的孩子。
我们从山洞里出来已经是漆黑的晚上,怎么办?外面是大雨,离阳朔还有十几公里,我全身冷的发抖已经没有可以换的干净衣服了,我长这么大没这样挑战过自己的生理极限,前方无路,只有在黑暗中探索地骑车回阳朔。马路倒是挺好,就是一盏路灯也没有,我们只能朝来往的车辆照明探路。好几次车子呼啸而过,我顿时有眼前一黑的感觉,都不知道车子一下子要翻进哪里,过了一会儿,眼睛才渐渐适应。我们就沿着马路中心的那条白色油漆线慢慢的骑,才不至于冲到旁边的田里去,直到有车来的时候再闪到一边。那些白天看很秀丽的山峦现在就变成一个个突兀的怪物狰狞在路边瞪着我们,压迫感很强。
终于在大家的互相鼓励下,前方一片灯火阑珊,我们终于到了阳朔。
晚上的时光就很惬意了,去酒吧要了杯姜茶加入另一只旅行流浪者队伍,听一个台湾老大讲那过去的故事,直到深夜才罢。
人在阳朔
在酒吧遇到了两个西班牙人,一个长的特别精致,卷卷的金黄头发,翘翘的鼻子,我教他们筛子的中国玩法,他们就教我们他们的玩法,我们还聊起斗牛和《卡门》,他们教我斗牛舞的经典动作,眉目间的异域风情让我很留恋,我就教他们怎样掌握普通话的四种音调。还告诉了一个小故事给他们听:以前有一只母鸡生了四个宝宝,为叫起来方便就叫“WO”的四个音调,一天鸡妈妈发现门槛上一堆屎,问是谁拉的啊,第一个,第二个和第四个孩子都说不是他们拉的,那你猜是谁呢,要以最快速度啊!他们两个争先恐后的回答:“我”,我捧腹大笑,最后他们明白我的笑声后,也都笑的要把玻璃杯都碰掉了。
这家名叫“没有”的酒吧也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因为那里有北京的朋友在合着吉他唱《举杯,朋友》,有香港的朋友在畅饮,还有一群青春的我们在大笑。
我还记得一个吹葫芦丝的民间艺人,他留着满嘴的络腮胡,穿着宽大的民族服饰,腰带上,背包里放着很多的葫芦丝、笙、笛子等民族乐器。我们刚在一个地摊上看到描述西街的书里有他,就赶紧把他叫住。女孩子的矜持已不需要,需要的是聆听一个流浪人的演奏声。我们对他说:“请你喝酒,好吗?”他愣住了,然后很憨厚的答应了。他真的是个很憨厚的人,他说不懂欣赏乐器的人他不卖,鄙夷他的人他也不卖,生在贵州的他生性不羁,从丽江一路流浪到阳朔,便在这里扎下了根。每天他会定时定点在一个地方卖艺,图的只是饭钱,他喜欢流浪的感觉。
我还记得那三个广东男孩有天晚上回去太晚,惊扰到楼下老外的美梦。一个老外光着脚丫提着内裤跑了上来叽里呱啦,他们没听懂,倒是很滑稽的扔了双拖鞋给那个老外,怕他冻着了,搞的老外哭笑不得的笑话。
我甚至还记得LISA店的老板,一个把女人做到淋漓尽致的中年女人,一口流利的英文,很多老外来到阳朔,就是为了见证她的美丽,还有那么多混血的中外小孩,这也是阳朔涉外婚姻比率全国最高的见证。
我感慨旅行中的我总是很夸张,总是要挑上一些很绚的服饰,把平日不敢穿的色彩都招呼上身。这回我的毛病又犯了,我在阳朔的街头选了一件淡紫红的披肩,胡乱的搭在身上跟着去了酒吧。我们一起在凌晨2点钟的阳朔西街压石板路,我们在兴坪的大马路上玩“两人份三足”的游戏,我们也在酒吧的本子上写下自己的心情,我们在漓江的大堤上徜徉……好朋友不一定适合一起去旅行,能走过千山万水的一定是好朋友,甚至能一起生活,用旅行的方式过一种平凡的生活。
要走的那一天我真正地认真的审视了西街,真的没有想到,我来到这个地方竟然不肯离去,我原以为我在这短暂的逗留后就去兴安看灵渠,去桂林看山水,现在我知道我为什么离不开阳朔了,因为在阳朔有各种各样的文化在交融,有各种各样的心情在放飞,有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演绎,有各种各样的人生在挥写,而阳朔就是大家的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