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探讨r——以凿岩爆破课程为例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首先介绍凿岩爆破课程原有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其次,利用雨课堂、QQ群和微信群,提出课堂教学和课程实践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型;最后,以凿岩爆破课程中的起爆器材与起爆方法为例,从课程的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探讨整个教学流程中课程设计.
其他文献
高度责任感的树立对促成材料等工科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在研发乃至技术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决定作用.本研究针对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目标和特点,采用“四入”模式,即“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模式进行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分别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在专业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旨在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自身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效果检验,基于对现行体系“四入”模式思政渗入效能的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确保高校新工科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形成育人合力,是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长期以来过度重视学科专业教育,导致专业培养与思政育人发展不均衡的教学现状,分析新工科机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优势,提出新工科学科德育的融合贯通理念,通过构建坚持顶层设计“三全育人”机制、优化共建“专业育人”课程资源以及制定协同教学考核体系,形成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元素引领交互统一、学科交叉协同攻坚的产学研贯通教学平台.以期为提高未来人才的政治素养和职业精神、促进新工科教育质量可持续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针对在结构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差,不能很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开展案例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可将单一的知识结构向多层次的知识网络延伸,提高学生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案例内容和要求,根据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建立现代测试方法理论应用的案例库、材料性能与微观结构关系教学案例库,通过将测试技术理论和前沿科研成果案例融入课程,利用学习通教学平台对案例教学实施闭环管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素质,提升学生应用理论解释实际现象的综合
大地测量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担负着重要的育人使命.文章首先阐述了大地测量学基础课程教学涵盖的主要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度挖掘了各章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便于融入到专业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育人目的.紧接着凝练了实践环节中承载的思政元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塑造他们的优良品格.最后,探讨了思政教育下的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将思政要素纳入课程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追求.
西方社会学家对空间的关注和阐述将空间现象和理论推向主流社会学的中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活动,总要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这一以政治认同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空间具有主体性、文化性、社会性和强烈的表象性.借鉴社会学对空间分类和特征的观点,可以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分为校园物质环境空间、校园文化空间、社会实践空间、网络空间和日常生活空间,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
研讨式教学起源于18世纪的德国,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也陆续在一些课程中引入了研讨式教学方法.使用研讨式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可以围绕设定的话题范围,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较为自由的研讨.然而,在研讨式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评价目前尚未形成一套较为成熟和通用的方法体系.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考试方法在研讨式教学的学生学业评价中已经不再适用,无法对学生的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和创新等能力进行考察.文章基于作者对国内外部分高校研讨式教学过程的听课记录和自身的教学实践,总
针对高等教育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材料力学课程为例,提出了直观可视化的教学方法,结合材料力学课程中几个典型的教学案例,阐述了直观可视化教学方法的核心思想.直观可视化教学方法是把抽象的公式、概念与定理图形化和可视化,在课堂教学中将图形化的知识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结合文字语言的同步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直观可视化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意识.
针对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从社会及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以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确立实践教学目标,构建了与理论教学有机融合,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混凝土结构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从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确定、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及评价指标三个层面阐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过程.
课程是思政的载体,思政是课程的隐性教育,将课程教学、思政教育和平台技术相结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文章基于项目的开展,分析艺体类大学英语的特殊性和艺体类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及混合式教学的现状,从模式构建、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方面对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艺体类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进行研究.
为克服目前机械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实训时间短、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缺乏创新能力培养等问题,通过树立创新型和应用型二类型人才分类指导理念,贯通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三个实践环节,结合企业产品开发、教师科研课题、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四种途径,构建新的机械设计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一定的成效,这为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创新型和应用型机械类人才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