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老师:
您好!我今年14岁,是一名初二女生。小时候,我觉得妈妈对我挺好的,可最近,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妈妈亲生的!要不,为什么妈妈老是对着我咆哮?人家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可我怎么觉得,在妈妈眼里,我越来越像一棵草。只要稍不如意,妈妈就把我当成了她的出气筒。
昨天晚上,我正在吃饭,妈妈就大呼小叫:“还不快点吃,你把你妈当保姆啊?东西到处乱丢,害得我每天都有整理不完的家务,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这副德性……”
一阵劈头盖脸的教训,我不知道我做错什么了。反正我觉得特别无辜。好像妈妈中午时心情还不错啊,怎么到了晚上就“变脸”了呢?为什么说我和爸爸一样?爸爸和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莫非是妈妈和爸爸吵架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反正,妈妈经常借题发挥,动辄责骂,又吼又叫。我很害怕妈妈“大动干戈”,害怕她咆哮,我甚至觉得,只要她一咆哮,我就会哆嗦,不管我有没有做错事情。有时,我如果做错了一点小事,她就会把以前的那些“旧账”翻出来骂我。
或许我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没有什么“反抗力”。尽管我很看不惯妈妈的这种行为,但我又不能批评她。因为平时只要说话时对她表现得稍有不屑,她就会变得极不耐烦,变得心情不好。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还和蔼可亲,温柔慈爱,可现在她为什么就这样忽冷忽热,动不动就生气、发火?
那天,和我比较要好的一个同学提醒说,妈妈可能进入了更年期,情绪易暴躁,需要多理解她。也许,这是一个最好的解释吧。我也想过,或许妈妈工作一天很辛苦了,回到家里还得为家人操劳,所以,也会有压力,也有不顺心的时候。要不,我真的无法忍受总是莫名其妙地成为她的出气筒。
我自认为在学习上没有太让爸爸妈妈操过心。上小学时,学校里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我都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而现在,不管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不想说,因为我不想自讨没趣。有时,我很委屈也很无奈。我自己也明白她是生我养我的妈妈,我应该尊重她、感谢她,但她又无缘无故地骂我,让我很伤心,以至于我现在连上课都心不在焉,成绩也一直在退步,心里非常痛苦。万老师,我应该怎么办?请一定要帮帮我。
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娟 子
娟子同学:
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遇到这种情况的确让人很烦恼,一方面,“她是生我养我的妈妈,我应该尊重她、感谢她”;而另外一方面,“她又无缘无故地骂我,使我很伤心”。
你妈妈为什么会把你当成出气筒呢?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踢猫效应”,它是这样说的:一位员工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不听话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就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结果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称它为移情。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人的这些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从你的来信可以看出,你成了妈妈的“踢猫效应”的受害者。庆幸的是你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得相对较好,也比较能够理解妈妈,但也受到了较大的伤害,特别是心理上的伤害。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多多理解和包容。父母和孩子之间难免会在观念、看法等方面存在不同,在遇到分歧或争执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对于你来说,多这样想:“妈妈就是这样的,她并不是针对我,或许她又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骂过以后就会好了。”切记千万不能和妈妈对着干,这样会使自己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更糟糕!
其次,加强与妈妈的沟通。沟通是讲究艺术性的,把握沟通的时机和方法很重要。妈妈把气出在你身上真的是她的不对,不过她一定是压力太大了,忽视了你也会因为她的脾气而产生压力了。我建议你在妈妈心情好的时候把你的感受告诉她,她一定会高兴你肯把心里的想法告诉她,因为她并不是不在乎你的感受,而只是忽视了你的感受而已。另外,在生活中的小事上记着多关心她,比如她下班回家接一下她的包,帮她倒杯水,晚上睡觉前说一声“晚安”,并拥抱她一下。你的关心会帮助妈妈调整情绪的,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最后,我也要对你妈妈说两句:作为家长,要多多和孩子沟通,避免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聪明的妈妈是幸福的妈妈,是家庭温暖的核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所在。做个孩子心中温柔慈爱的妈妈吧!
万 苏
(本期万老师答疑由福建厦门集美中学罗文明老师提供)
您好!我今年14岁,是一名初二女生。小时候,我觉得妈妈对我挺好的,可最近,我有一个奇怪的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妈妈亲生的!要不,为什么妈妈老是对着我咆哮?人家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可我怎么觉得,在妈妈眼里,我越来越像一棵草。只要稍不如意,妈妈就把我当成了她的出气筒。
昨天晚上,我正在吃饭,妈妈就大呼小叫:“还不快点吃,你把你妈当保姆啊?东西到处乱丢,害得我每天都有整理不完的家务,你和你爸爸一样,都是这副德性……”
一阵劈头盖脸的教训,我不知道我做错什么了。反正我觉得特别无辜。好像妈妈中午时心情还不错啊,怎么到了晚上就“变脸”了呢?为什么说我和爸爸一样?爸爸和妈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莫非是妈妈和爸爸吵架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不少。反正,妈妈经常借题发挥,动辄责骂,又吼又叫。我很害怕妈妈“大动干戈”,害怕她咆哮,我甚至觉得,只要她一咆哮,我就会哆嗦,不管我有没有做错事情。有时,我如果做错了一点小事,她就会把以前的那些“旧账”翻出来骂我。
或许我是一个比较胆小的孩子,没有什么“反抗力”。尽管我很看不惯妈妈的这种行为,但我又不能批评她。因为平时只要说话时对她表现得稍有不屑,她就会变得极不耐烦,变得心情不好。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还和蔼可亲,温柔慈爱,可现在她为什么就这样忽冷忽热,动不动就生气、发火?
那天,和我比较要好的一个同学提醒说,妈妈可能进入了更年期,情绪易暴躁,需要多理解她。也许,这是一个最好的解释吧。我也想过,或许妈妈工作一天很辛苦了,回到家里还得为家人操劳,所以,也会有压力,也有不顺心的时候。要不,我真的无法忍受总是莫名其妙地成为她的出气筒。
我自认为在学习上没有太让爸爸妈妈操过心。上小学时,学校里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我都愿意和爸爸妈妈分享。而现在,不管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不想说,因为我不想自讨没趣。有时,我很委屈也很无奈。我自己也明白她是生我养我的妈妈,我应该尊重她、感谢她,但她又无缘无故地骂我,让我很伤心,以至于我现在连上课都心不在焉,成绩也一直在退步,心里非常痛苦。万老师,我应该怎么办?请一定要帮帮我。
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娟 子
娟子同学:
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遇到这种情况的确让人很烦恼,一方面,“她是生我养我的妈妈,我应该尊重她、感谢她”;而另外一方面,“她又无缘无故地骂我,使我很伤心”。
你妈妈为什么会把你当成出气筒呢?心理学上有个效应叫“踢猫效应”,它是这样说的:一位员工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不听话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就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结果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称它为移情。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人的这些不满情绪和糟糕的心情,一般会随着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地位高的传向地位低的,由强者传向弱者,无处发泄的最弱小者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从你的来信可以看出,你成了妈妈的“踢猫效应”的受害者。庆幸的是你对自己的情绪控制得相对较好,也比较能够理解妈妈,但也受到了较大的伤害,特别是心理上的伤害。那么,你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多多理解和包容。父母和孩子之间难免会在观念、看法等方面存在不同,在遇到分歧或争执时,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对于你来说,多这样想:“妈妈就是这样的,她并不是针对我,或许她又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了,骂过以后就会好了。”切记千万不能和妈妈对着干,这样会使自己与妈妈之间的关系更糟糕!
其次,加强与妈妈的沟通。沟通是讲究艺术性的,把握沟通的时机和方法很重要。妈妈把气出在你身上真的是她的不对,不过她一定是压力太大了,忽视了你也会因为她的脾气而产生压力了。我建议你在妈妈心情好的时候把你的感受告诉她,她一定会高兴你肯把心里的想法告诉她,因为她并不是不在乎你的感受,而只是忽视了你的感受而已。另外,在生活中的小事上记着多关心她,比如她下班回家接一下她的包,帮她倒杯水,晚上睡觉前说一声“晚安”,并拥抱她一下。你的关心会帮助妈妈调整情绪的,相信你一定会做得更好!
最后,我也要对你妈妈说两句:作为家长,要多多和孩子沟通,避免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学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尊重孩子也是尊重自己。聪明的妈妈是幸福的妈妈,是家庭温暖的核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所在。做个孩子心中温柔慈爱的妈妈吧!
万 苏
(本期万老师答疑由福建厦门集美中学罗文明老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