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创产业规律思考 促网印业者未来行动(二)

来源 :丝网印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q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两个产业结合条件已经成熟rn1.掌握网印技术的人才培养rn我们倡导网版印刷业者和文创产业相结合,底层逻辑只有一个——找一个体量足够大的行业,找到其中的立足点和突破点,结合网版印刷技术的优势,放大价值,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rn在文创产业中,版权就是企业的生命线,要保证自己的产品形态是独一无二的,这个行业里不存在垄断性的企业,很多后来者都能够有机会参与竞争,这是文创产业的魅力所在.一个行业只有存在后来居上的机会,才是一个好行业.
其他文献
探究鱼台大米白酒对丹参中活性成分的提取效果,并使用酶标仪快速检测浸提液中水溶性酚酸的总量.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丹参可溶性酚酸的提取条件,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5℃、酒精度60%vol、料液比为1:9.8(g/mL)、提取时间72 h,此时鱼台大米白酒中水溶性酚酸含量为(1953.05±8.06)μg/mL,提取率(79.94±0.3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食品安全法》确定的一项食品安全防范的重要制度.开展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将提升食品安全风险预警时效性与监管的针对性.通过综合分析基层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意见建议,从而实现食品风险的主动监测,及早发现安全隐患,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以英国知山大学和我国重庆师范大学的生物科学专业为例,采用“教育四步比较法”,对中英两校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总量及结构、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法进行了描述、解释、并置和比较.在借鉴知山大学和国外其他高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学校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相关建议.
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复合酶法提取枸杞多糖的工艺,进一步采用超滤技术将多糖分级,并探究各枸杞多糖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复合酶法提取条件: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1:1.5(g/g)、总加酶量2%、pH4、料液比1:30(g/mL),提取温度50℃.此条件下,多糖提取率为(7.28±0.12)%.最佳超滤工艺条件为超滤时间60 min,枸杞多糖质量浓度3 g/L,操作压力0.25 MPa,此条件下所得多糖的3个级分(Mw10 kDa、3.5 kDa
为提高黄秋葵籽油的提取率,采用超声波辅助水酶法提取黄秋葵籽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预处理条件、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条件为料液比1:7(g/mL)、超声时间35 min、超声功率70%(总功率为500 W)、超声温度45℃,在此条件下黄秋葵籽油提取率为46.46%;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2.0%、酶解时间4 h、酶解pH 7.0,在此条件下黄秋葵籽油提取率为49.98%.
高粱红色素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染色剂等领域,其开发应用具有一定的前景.参考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综述高粱红色素的提取工艺、提取方法及其参数,以期对加强高粱红色素的提取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将新鲜萱藻进行热风干燥处理后打粉,将萱藻粉和小麦面粉混合制作馒头,以感官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萱藻粉、水、酵母、发酵时间对馒头品质的影响,确定萱藻保健馒头加工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萱藻保健馒头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萱藻粉添加量4%,水添加量56%,酵母添加量0.8%,发酵时间40 min,感官评分89.9分,品质较好,为萱藻的深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28 V/开和地/开离散量信号是两种飞机系统中常见的信号,常用于飞机电气设备中的状态指示、照明、供电用途.对于机电管理系统,由于需对多个控制器、传感器、作动器进行状态监控,单个机电管理计算机常常需采集数十路28 V/开或地/开离散量信号.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离散量采集电路逐渐集成化、小型化,且具备高可靠性,本文通过分析传统及集成化的离散量采集电路的构成及工作机理,阐述了集成化离散量采集电路的优点.
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是影响乳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准确地检测出致病菌的存在对于乳制品的安全控制和品质保证具有重要意义.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因其快速、准确、无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尤其是乳制品的检测中.介绍了近红外分析光谱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列举了乳制品中常见的致病菌种类,并探讨了该技术在乳源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现状,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红曲霉因其在生长代谢过程中能产生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洛伐他汀,有助于治疗高血脂症而广获关注.以红曲米和普洱茶为分离材料,通过直接分离法和选择性分离法分离红曲霉.结果表明,在添加乳酸和酒精的选择性分离条件下,红曲霉的分离效果最好;通过菌落形态和个体显微形态特征鉴定,红曲米中分离到9株红曲霉,普洱茶中没有分离到红曲霉;在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时,红曲霉形态特征存在差异,表现为色素分泌增多且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