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s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一生的根基。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果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有积极的影响。针对我校学生来源多元化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认识、树立榜样、形成制度、求同存异、优化环境、家校配合、鼓励为先等。
  【关键词】行为习惯;多元化;发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意义
  (一)好习惯促进人的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特别在小学时期,孩子年龄小,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比较强,正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促進人的终身发展,意义重大。
  (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我校目前学生中有8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外来务工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较低,造成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这些父母平时为生活而奔波,工作流动性强,住所也不太固定,对子女的学习情况、心理健康、道德品质等方面关心较少,所以这部分孩子的行为习惯问题比较多,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显得更加重要。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提高认识,形成共识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先要让学生区分什么是好的习惯,应积极培养;哪些习惯不好,不应该有。比如,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爱护公物、刻苦学习、遵守纪律、孝顺父母等是好习惯;做事磨蹭、懒惰说谎、不讲卫生等是坏习惯。通过一次次学习,使学生学会区分好习惯和不好的习惯。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互交流,和自己进行对比,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从而取长补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理解行为,知晓做法
  很多行为习惯,学生们都很明确,只是在做的过程中,不懂方法,形成了只会说不会做的现象,这就要让学生明白培养好习惯的方法。如在上课的时候,当老师提出问题,要大胆举手发言;在听课过程中,不玩其他东西,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学会静心倾听,积极发言;课后作业要认真书写,做到美观工整,书写格式符合要求,同时要保证正确率;作业做完后要认真检查,不草草了事,并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对于作业中的错误,要查找原因,及时纠正;课外时间要做好预习和复习,阅读有益的书籍,拓宽知识面;多参加有益的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培养自己的特长。
  (三)树立榜样,共同进步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班级中那些勤奋学习、尊师守纪的学生经常进行表扬,这样可以树立起大家学习的榜样,通过榜样带动全体同学一起进步。同时也可以使这些榜样学生更加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加倍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形成制度、互相督促
  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应建立有效的常规管理制度,以起到长效督促提醒的作用。如可以设立“红领巾值日岗”,开展“小黄帽在行动”活动,还可以设立小小安全员、值日班长、节水节电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等岗位,让学生来管理学生,发现同学身上不文明的行为,及时督促,帮助改进,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促使每个学生都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我校学生来源多元化,来自四川、福建、浙江等全国十几个省市,甚至还有来自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语言不同,从小的教育环境不同,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方面差异也很大。在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既要对全体学生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多元化的文化差异,教育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学会求同存异。
  (六)优化环境,以行导行
  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力求从外来学生的实际出发,为他们营造一个文明整洁、美丽和谐的学校大环境、让环境来影响他们的习惯。校园环境整洁美丽,学生就不会乱扔垃圾;教室墙面洁白、管理规范,学生就不会乱涂乱画。此外还充分利用板报、班队之窗、走廊文化墙等,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同时,老师也身先示范,更加规范自己的言行来进行良性影响、带动学生和家长的言行。学校每学期还组织适合学生特点的丰富活动,利用活动带动好习惯。比如:在暑期夏令营中,带领部分学生参观军营,学习解放军的一言一行、学会更好地遵守纪律;利用“红领巾寻访”活动让学生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寻找路人不文明的现象,以此来不断规范和完善自己的行为等。
  (七)家校配合,促进养成
  家庭是孩子最初受到教育的课堂,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针对我校学生家长文化素质比较低,家庭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特点,学校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经常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指导家长学习一些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平时经常进行家校沟通,如利用半日课堂开放活动,让家长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课堂,和孩子一起上课;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积极听取家长意见;通过家长学校,架起沟通的桥梁,引导家长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做孩子的榜样,多方面关心孩子,尤其注重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形成家校合力。
  (八)鼓励为先,体验成功
  采取各种激励方法,鼓励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逐步养成好习惯。为此,学校设立了亭小“文明示范班”和亭小“进步星”,从班级和个人两个层面激励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通过“进步星”的表彰,让学生看到自己取得的点滴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激励自己。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的重复练习,需要不断地强化,更加需要持之以恒,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仅学生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老师也要不断坚持,不能因琐事而放松要求,需要长期不折不扣地培养、督促和激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我们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文学作品是作者情感的结晶。小学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情感教育又是贯穿于语文教育之中的。没有了情感的教育是冷酷无情的,剥离了情感的语文教育只能是一副空骨架。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情感略谈点滴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素质教育贯彻以人文本的精神,提倡人文主义教育,注重学生的主
【摘要】语文是一门充满智慧及趣味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出发,寻找文本内容的闪光点,用生动的言语,讲述一个个简短、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微故事中感受文本的精妙,使思维更活跃,表达更清楚。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故事;读写;简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进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于人们再没
【摘要】“先学后教”“巧问善导”是上“活”一堂语文课的有效途径,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创造性地解读文本,获得顿悟与积淀,并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能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  【关键词】语文课堂;先学后教;巧问善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吕叔湘先生曾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
【摘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导课环节直接体现一位教师的教学素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导课方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导课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启发谈话式  使用这种方式,有时开门见山,直接谈话导入课题,再揭示课题;有时委婉曲折,设置悬念,巧妙引入。它通过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并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可以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故而教师要予以重视,笔者就此从创造良好环境,营造积累氛围;培养间接兴趣,认识积累价值;制定整体目标,重视积累感悟;组织多种活动,丰富积累形式四个方面做了一点“探究”。  【关键词】古诗词;初中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诗词,传达
甲基苯丙胺中毒在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对一例甲基苯丙胺中毒患者的个案护理进行探讨,总结冰毒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即及时的清除毒物、病情监护、药物治疗等.使患者病情情况得到
小学古诗教学要既不脱离本真的韵味,又具有吸引学生学习的新魅力。本文分析了现状之后,从以读为主,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领悟诗歌主旨;探究质疑,鉴赏诗歌手法等三方面,用传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切合学生实际与课文实际的有效提问,才能有助于引领学生直切文本主旨,径奔知能关要,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能力上提高、在课堂智慧上生成;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掀起感情的波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有效提问;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是教学重点,更是难点。语文作文分数占据了语文科目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语文科目总体的考试水平。然而,就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相对不高,主要在于学生写作缺乏积极性,教学观念相对滞后等方面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作文教学常见的几个问题,并提出几点教学建议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106 例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的显微手术前,手术后护理体会.方法 统计记录106例颅底大型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前护理工作和术后护理工作.结果 桥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