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新 认真做好我省今年的救灾减灾工作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dor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基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救灾减灾工作,关系当前,影响长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救灾减灾工作要“以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为目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着力提高综合协调能力,着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着力提高科技运用能力,着力提高社会动员能力,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把握需求,在更高标准上提供救助;坚持围绕中心,融入全局,在更宽视野中精心谋划;坚持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在更广平台上凝聚力量;坚持固本强基,强化能力,在更实基础上科学发展,全面提升救灾减灾工作水平。
  要实现上述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新时期的救灾减灾工作,需要着力处理好“四个关系”。
  一是救灾与减灾的关系。从一般概念上讲,救灾侧重于某次灾害过程的灾中应急和灾后重建,减灾则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灾害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实际工作中,减灾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救灾”,科学的救灾也必须始终贯穿减灾因素,两者统一于同一过程。防灾抗灾实践反复证明,主动防范胜于被动救灾。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多年来形成的“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主动减灾、综合减灾和灾害风险管理的理念,把工作重心转向救灾减灾并重上来。要坚持预防与处置并重,把工作重点放到加强基层减灾能力上来,切实强化防灾抗灾基础,为救灾应急提供有效支持。要强化救灾减灾两项工作在各阶段的有序衔接,做到互为支撑,相互促进,全面提高工作总体成效。
  二是应急工作与长远建设的关系。特定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决定了救灾减灾工作既是一项长期任务,又具有应急性质。一方面要在应急中谋划长远,要保证在第一时间启动预案,第一时间人员到位,第一时间款物到位,又要注重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互相衔接、操作性强的应急预案系统,建立初报及时、核报准确、评估科学、统一发布的灾情管理系统,建立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另一方面要在谋划长远中关切当前,建立救灾分级管理和分级负担机制,灾情会商评估和救灾资金使用绩效考核机制,救灾资金社会化发放和部门联合监管机制,社会捐赠资金使用反馈机制。
  三是自身努力与各方参与的关系。新形势下的救灾减灾工作,是一项跨部门、多层面、宽领域的事业,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救灾减灾工作创新发展的进程中,既要强调自身努力这一内在因素,又要注重各方参与这一外在条件,实现内外力量的有机整合。要加强各级救灾减灾综合协调和应急指挥机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机构的建设,不断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救灾减灾事业的良好氛围,又要做好沟通协调,努力把救灾减灾工作变成党委政府部署、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事业,激发社会各界的参与热情,逐步构建政府主导、民政负责、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新格局。
  四是运用经验与实践创新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在救灾减灾的实践中进行了大胆探索,特别是在2008年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支援抗震救灾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好的经验,既要科学运用这些经验,又要主动思考,深入研究工作的难点、热点问题。当前,如何开拓城市救灾减灾工作新格局,如何开展自然灾害外的其他公共突发事件救灾应急,如何开创新型救灾保险制度,如何更有针对性地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如何更好地推动社会参与,都是需要我们大力研究的课题。
  正确把握和处理以上四个关系,需要我们深刻认识救灾减灾工作的发展规律,找准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需要我们找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救灾减灾工作的关键部位和核心环节,作为主要矛盾重点解决。
  今年我省的灾害形势不容乐观,救灾减灾工作的压力大,任务重。各级民政部门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扎实的作风,认真做好救灾减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一是要及时有效地开展灾害救助。今年春节刚过,我省局部地区就先后遭受了低温雨雪、暴雨、风雹、山体滑坡灾害,气温变化幅度大,强对流天气频繁出现,极端天气过程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我们绝不能低估今年的灾害形势,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要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准备。救灾的关键是及时有效。灾害发生后,要迅速地采取应对措施,在第一时间了解核实和报送灾情、第一时间反映救灾需求,在24小时内落实各项应急救助措施。救灾的核心是保生活。在救灾应急阶段,要统筹城乡,及时实施应急救助,满足所有受灾人员的应急生活需求;在恢复重建和冬春救助阶段,要根据受灾群众自救能力实施分类救助,尤其要加大对受灾低保户、五保户、房屋倒光户的救助力度。
  二是要扎实做好危房改造和因灾倒房重建工作。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和因灾倒房重建,广大农村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两项工作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虽然危房改造职能属建设部门,但今年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省厅将继续开展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因灾倒房恢复重建也一直是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坚持过去好的经验和做法,扎实开展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和因灾倒房恢复重建,把省政府交给的任务完成好,把受灾群众期盼的事情做好。要通过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准确确定对象,把最需要改造住房的特困户优先纳入危房改造范围,把所有因灾倒房需恢复重建对象纳入,恢复重建范围。要协调发改、国土、建设等部门对危改户和重建户在选址、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指导,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优惠政策,组织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对口帮扶,动员开展社会捐赠。要特别重视质量,要坚决避免出现一味追求建房进度,而忽视建房质量的现象。
  三是要进一步提升综合减灾水平。去年综合减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整体水平还不高,提升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灾自救能力的任务还很重,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力度,提升综合减灾的工作水平。要把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宣传作为提升社会防灾减灾能力的重要途径,抓住“5·12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的有利时机,开展主题鲜明的集中宣传活动,丰富社区减灾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增强趣味性,扩大参与度,增强宣传效果。要把修订完善预案作为一项常抓常新的基础性工作,在去年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预案全覆盖的基础上,对现有预案进行修订,不断提升预案质量,增强科学性和操作性。要注重典型引路,精心打造一批精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通过有计划的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推动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救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应急物资储备,夯实社区减灾基础。
  四是要切实加强救灾款物管理。救灾款是“高压线”,千万碰不得,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我在这里再次郑重地提醒大家,救灾款物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物专用。决不允许截留和挪作他用。发放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申请、评议、审核、公示等程序,认真落实灾民救助卡制度,全面推行救灾资金“一卡通”社会化发放。对冬春荒救助资金通过采购救灾物资以实物形式发放的,除情况特别紧急外,要严格按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救灾物资的管理必须做到手续完备、专账管理、专人负责、账物相符、账目清楚。要建立救灾款物违规使用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救灾款物真正发放到需救助的灾民手中。
其他文献
努尔哈赤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阳故宫的创建,近日举行了学术研讨。由于史料缺失,沈阳故宫仍然有许多待解谜团。为此,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
期刊
中世纪欧洲人们避孕的方法,在今天听起来,是那样匪夷所思。  一位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希腊医生Soranus,认为妇女与丈夫同房后,反复跳跃7次,就可以达到避孕的目的。一直到17世纪,这种理论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些医生认为以下的方法“更为可靠”——在半夜里倒推上10次磨盘。  那时,人们对怀孕的真正机制并不了解。他们认为,妇女可以通过各种剧烈运动,将男性的精子排出体外,以达到避孕的效果。而且
期刊
自先史时代,到殷商、周、秦、汉,中国境内一直有黑人存在,安阳殷墟就发现了明显带有黑人特征的头盖骨,而且不止一两具。汉简上也有关于黑人的大量记载。  大约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史籍就明确记载:东非地区的黑人作为阿拉伯商人的“商品”被大量地运往中国。古籍《萍洲可谈》中讲:“广州富人多蓄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色黑如墨,唇红齿白,发卷而黄。”《岭外代答》里则讲“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擒之,动
期刊
这年头书商论出手大方,还数万榕的老总路金波。他波给过王朔365万元的稿酬;还给过韩寒280万元的版税,折合一字28块钱。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开稿费开得比路某还大方的主儿,实在是多了去了。  一位是唐宪宗时的大将韩弘,这人特能打,也特有钱,著名写手韩愈写的《平淮西碑》,在碑文里猛夸了他,韩弘很高兴,一次寄给韩愈500匹绢。按谭文熙《中国物价史》所载唐朝开元盛世时的物价:绢一匹值200文,米一斗值13文
期刊
18岁那年,白居易拜见了长安市作协主席顾况同志,顾主席对他说:长安城房价太高,你想在这里定居,恐怕不容易啊。一语成谶,在此后的15年里,白居易一直没能在长安买下房子,后来中了进士。  当了干部,晚上下班回家,那“家”还是租来的大杂院。33岁那年,白居易实在憋不住了,揣上存折去看房,看来看去,都买不起,一咬牙一跺脚,在渭南乡村安了家。那渭南也是在长安地界,可惜离长安城一百多里,只能算很远的远郊区啦。
期刊
唐伯虎为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诗、书、画无不出类拔萃。可是他为什么不求上进,去科场考试,扬名天下呢?反而终日“风流游荡,不务正业”?  根据正史记载,他在科场曾受过“冤枉”,被判削除仕籍,所以一生失意,只能藉风流自娱。  说起来,他在科场受冤,还是受巨富徐经(徐霞客的高祖)所牵连,真是十足冤枉。徐经和唐伯虎,都在很年轻时即中了举人,都是年轻有为,惺惺相惜,因而交情非浅。  明弘治十二年,唐徐二人结
期刊
中国不乏硬骨头的文人。鲁迅先生,人称他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他向黑暗的社会冲锋陷阵。最近读了岳南先生写的《一代国学大师》一书,又认识了一位硬骨头文人刘文典先生。  刘文典和傅斯年、陈寅恪、沈从文是同一代人。他早年加入同盟会,还是个革命家。1907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日、英、德语,海归之后,一度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17年受陈独秀之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任《新青年》杂志英文翻译和编辑。他选
期刊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做好救灾减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科学分析、全面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明确当前的各项工作任务和重点,力求把今年的救灾减灾工作做得更好,为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新的贡献。  一是救灾减灾工作在“三保”中地位更加突出,我们承担的政治责任更加
期刊
在四大名著中,《红楼梦》大概算是最雅的,凡是自认为有些文化的国人都不大敢说自己没有看过《红楼梦》。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红楼梦》只不过是一部闲书而已,看完之后大不了造成情绪短时伤感,过后该干嘛干嘛,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影响。《三国演义》就不同了,从众多帝王将相,到无数市井小民,许多代人从中吸收到了自己想要吸收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  《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最成功之处是为后
期刊
大人使权,小人用术,男人谋略,女人用计,三国,因为这些缤至纷来的招术,而更加精彩和引人入胜,成为人人皆知的经典。只是,女人的计谋,最终成全了谁?  都说女人心细如发,慎密的思虑必然能制定出完美的作战方案,譬如貂婵不费一枪一弹,就将英勇无敌的吕布和权力盖天的董卓同时拿下。  但是,君不见,女人如此殚思竭虑,只不过完成了男人手中一枚棋子的任务,与自己有些什么相干?相貌堂堂的吕布害过貂婵吗?权力中天的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