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救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式和任务

来源 :民风(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1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之年。做好救灾减灾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科学分析、全面把握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进一步明确当前的各项工作任务和重点,力求把今年的救灾减灾工作做得更好,为湖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出新的贡献。
  一是救灾减灾工作在“三保”中地位更加突出,我们承担的政治责任更加重大。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级党委、政府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了战略选择和政治承诺,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要求把救灾减灾工作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进一步抓紧抓好,又把“做好农村防灾减灾工作”、“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可见救灾减灾工作在“三保”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减灾工作,每当气象预报有重大灾害天气,省政府都专门下发通知对防灾救灾工作进行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要对救灾工作做出指示,省厅的灾情简报几乎每期都会有省领导批示,各级领导都亲临一线指挥抗灾救灾,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历史证明,只有做好救灾减灾工作,灾区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才会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感谢党和政府的恩情,我们才能更好地体现民政工作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人民群众解难的职责。否则灾害的变故就可能酿成挑战社会稳定的极端事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救灾减灾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我们所担负的政治责任也更加重大。
  二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救灾应急处置工作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我省各类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难以预见性已日显突出,区域性极端暴雨、局地性强对流和山体滑坡、大范围低温雨雪灾害的危害呈加重趋势。去年11月9日,黄石市和鄂州市等地分别遭受冰雹和大风袭击,省气象部门并没有提前预测到此次灾害过程。而事实造成大冶市保安镇50多个农户的房屋被冰雹严重损坏,梁子湖区3名渔民因渔船被大风吹翻而落水死亡,150多户农房出现倒塌或严重损坏。今年2月10日(腊月二十七),武汉市出现了近年:来最早、最密集的一次冰雹灾害,对农作物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春节期间,前期全省气温一度降至0度以下,后期又迅速出现20至26度:的高温天气,最高气温达到了28度。今年的灾害形势究竟如何,我们还不能准确预测,但是面对灾害发生的新趋势,如何未雨绸缪?如何高效及时应对?把突发性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把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对于我们民政部门是一个严峻考验。
  三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救灾减灾工作肩负任务的更加繁重。长期以来,救灾工作的重点在农村,救灾处一度被称为“农救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的人口、财富、建筑向城市高度聚集,一方面农村救灾减灾的任务没有减轻,另一方面城市救灾减灾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化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新变化,外流人员大幅增加,特别是每逢节假日期间人口出现超负荷流动,大量向铁路、机场、旅游地等集聚,一旦出现灾害,滞留在铁路、公路、机场的旅客将成为新的需要救助的对象,我们实施灾害救助覆盖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思想观念、利益诉求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救灾减灾工作保障的质量和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用更加细致的工作来满足人们的这种要求,所以说救灾减灾工作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
  四是在政务公开加快推进和现代媒体传播能力大大增强的背景下,我们科学运作、规范管理的压力更大。政务公开不仅要求把政策法规告知社会,还要自觉接收社会对救灾工作的各个环节、救灾款物分配发放情况等方面的监督,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现代媒体对救灾减灾工作的监督也会随之跟进。最近,中央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又明确规定禁止在救灾救济款物分配中“优亲厚友,显失公平”,救灾款物分配将再次成为政务公开和社会监督的热点。在这种背景下,救灾减灾工作被推到前台,以前可从容不迫做的事,现在必须迅速公开运作,以往可独立决策的事,现在需要经受社会的评判,特别是救灾行动是否及时、救灾决策是否科学、款物发放是否公正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媒体议论的热点,救灾应急的困难度和复杂性大大增加,不仅要求我们的工作要及时,还要科学规范。
  面对这样的新形势,在救灾减灾工作中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强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始终牢牢把握救灾减灾工作的主动权,更加注重发挥减灾委的综合协调职能,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形成救灾减灾工作的合力,更加牢固树立救灾减灾并重的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农村的救灾减灾工作,更加自觉增强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强化规范管理和公开透明。同时,要自觉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灾情报送不及时,救灾行动不迅速,救助措施不到位,救助对象不准确,救助审批程序不规范,款物发放不公开,救灾资金不坚持专款专用等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把我们的认识统一到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谢厅长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把今年救灾减灾的各项任务抓落实。
  当前,我们要妥善安排受灾群众春荒期间生活,切实落实救灾资金预算,及时上报灾情信息,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类自然灾害,抓好因灾倒房恢复重建;要提前研究谋划“十二五”期间救灾减灾工作,认真组织今年“5·12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活动,大力开展全国和全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继续做好危房改造和政策性农房保险;要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修订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救灾装备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救灾款物使用管理,规范救灾捐赠款物接收、管理、使用、反馈、统计工作。
其他文献
春秋时代有个美女叫夏姬,是郑国国君的女儿,嫁给陈国一个大臣为妻并生了个儿子。儿子还没长大老公就死了。她有三个情夫,分别是陈国的两个大臣和陈国当朝国王,这三个人共享夏姬美女,彼此间在这个问题上还颇有点情同手足,还戏谑夏姬之子(简称夏子)像他们共同的儿子。后来夏姬的儿子长大了。不能容忍这么多人自称他的爸爸,一怒之下把陈国国王给杀了,正准备杀那两个大臣时,两大臣跑到了当时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国告状,要求楚
期刊
唐代是中国封建法律的高峰,在中国古代法律发展史上起了重要的典范作用。唐代的中央审判机关称大理寺,以卿、少卿为正、副长官,主要负责审理中央百官及京师徒刑以上的案件。但徒、流案件的判决权只有刑部才能行使,刑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实际上,唐代审判权主要由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行使。  宋初沿袭唐制,在中央,审判机构为大理寺。对大理寺判决的复核机关为刑部。宋太宗时在宫中设置了审刑院,将大理寺、刑部复核的职权
期刊
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400里、600里,最快达800里。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这样,虽然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死命地跑,也可以一日千里。通常,“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用来表示情况紧急的程度。  在文学作品中,对此有精彩描写:“八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一卷黄尘滚滚,
期刊
努尔哈赤沈阳故宫,原名盛京宫阙,后称奉天行宫。是满清入关挪位置之前的皇宫,也是爱新觉罗氏的龙兴之地。380年前,清朝的开创者就是在这里,迈出了他们入主中原的最后一步。  380年后的今天,国内一批知名学者为纪念沈阳故宫的创建,近日举行了学术研讨。由于史料缺失,沈阳故宫仍然有许多待解谜团。为此,专家们各持己见,众说纷纭。    谜团之一,罕王仓促迁都只为保江山龙脉?    公元1621年,努尔哈赤率
期刊
中世纪欧洲人们避孕的方法,在今天听起来,是那样匪夷所思。  一位生活在公元2世纪的希腊医生Soranus,认为妇女与丈夫同房后,反复跳跃7次,就可以达到避孕的目的。一直到17世纪,这种理论还有着巨大的影响。当然,也有一些医生认为以下的方法“更为可靠”——在半夜里倒推上10次磨盘。  那时,人们对怀孕的真正机制并不了解。他们认为,妇女可以通过各种剧烈运动,将男性的精子排出体外,以达到避孕的效果。而且
期刊
自先史时代,到殷商、周、秦、汉,中国境内一直有黑人存在,安阳殷墟就发现了明显带有黑人特征的头盖骨,而且不止一两具。汉简上也有关于黑人的大量记载。  大约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史籍就明确记载:东非地区的黑人作为阿拉伯商人的“商品”被大量地运往中国。古籍《萍洲可谈》中讲:“广州富人多蓄鬼奴,绝有力,可负数百斤。……色黑如墨,唇红齿白,发卷而黄。”《岭外代答》里则讲“海岛多野人,身如黑漆,拳发。……擒之,动
期刊
这年头书商论出手大方,还数万榕的老总路金波。他波给过王朔365万元的稿酬;还给过韩寒280万元的版税,折合一字28块钱。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开稿费开得比路某还大方的主儿,实在是多了去了。  一位是唐宪宗时的大将韩弘,这人特能打,也特有钱,著名写手韩愈写的《平淮西碑》,在碑文里猛夸了他,韩弘很高兴,一次寄给韩愈500匹绢。按谭文熙《中国物价史》所载唐朝开元盛世时的物价:绢一匹值200文,米一斗值13文
期刊
18岁那年,白居易拜见了长安市作协主席顾况同志,顾主席对他说:长安城房价太高,你想在这里定居,恐怕不容易啊。一语成谶,在此后的15年里,白居易一直没能在长安买下房子,后来中了进士。  当了干部,晚上下班回家,那“家”还是租来的大杂院。33岁那年,白居易实在憋不住了,揣上存折去看房,看来看去,都买不起,一咬牙一跺脚,在渭南乡村安了家。那渭南也是在长安地界,可惜离长安城一百多里,只能算很远的远郊区啦。
期刊
唐伯虎为明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诗、书、画无不出类拔萃。可是他为什么不求上进,去科场考试,扬名天下呢?反而终日“风流游荡,不务正业”?  根据正史记载,他在科场曾受过“冤枉”,被判削除仕籍,所以一生失意,只能藉风流自娱。  说起来,他在科场受冤,还是受巨富徐经(徐霞客的高祖)所牵连,真是十足冤枉。徐经和唐伯虎,都在很年轻时即中了举人,都是年轻有为,惺惺相惜,因而交情非浅。  明弘治十二年,唐徐二人结
期刊
中国不乏硬骨头的文人。鲁迅先生,人称他的文章是匕首、是投枪,他向黑暗的社会冲锋陷阵。最近读了岳南先生写的《一代国学大师》一书,又认识了一位硬骨头文人刘文典先生。  刘文典和傅斯年、陈寅恪、沈从文是同一代人。他早年加入同盟会,还是个革命家。1907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日、英、德语,海归之后,一度担任孙中山的秘书。1917年受陈独秀之聘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任《新青年》杂志英文翻译和编辑。他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