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影响评价分析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影响评价分析

来源 :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y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PACU)恢复期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术后麻醉复苏室恢复期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4例)使用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34例)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满意度、不良反应、麻醉苏醒时间、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对PACU护理人员基础操作满意度为94.12%、健康教育满意度97.06%、服务态度满意度94.12%;对照组上述指标满意度分别是73.53%、76.47%、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2.94%、恶心呕吐发生率2.94%、躁动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咳嗽咳痰23.53%、恶心呕吐26.47%、躁动29.41%,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平均苏醒时间(36.41±3.28)min、护理质量评分(93.25±2.36)分,对照组麻醉平均苏醒时间(39.32±4.46)min、护理质量评分(90.84±1.78)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PACU恢复期患者行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关键词: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影响评价;舒适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5--01

舒适护理概念是Kolcaba在1995年提出的,认为舒适护理是整体化护理追求的结果,通过对具体护理活动的研究,可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上达到愉快状态[1]。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麻醉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护的场所,将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在PACU患者护理实践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机体和心理不适感,并有效干预患者应激反应,对患者术后康复治疗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主要研究评价了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产生的影响,研究所用资料与方法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资料来源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手术室病例,选择68例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资料详情如下:

根据上表对比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差异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納入标准:患者与家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排除标准:多器官功能衰竭者;精神分裂症;生命体征不稳定;护理配合度较低者。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了安静舒适的PACU休息环境,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帮助患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并做好吸氧护理。

观察组使用舒适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身体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为PACU患者提供身体舒适护理,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观察患者身体是否出现受压,为患者提供护垫。根据患者需要,为其更换枕头,为患者提供充气式保温毯,做好保温护理[2]。观察患者身体各项指标,重点做好心率、血压和脉搏监护工作,当上述指标出现异常后,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处理。

(2)并发症预防

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护理人员确认患者去枕平躺、协助患者取平卧姿势,将其头部偏向一侧。针对呼吸困难患者,应做好氧气支持护理[3]。护理人员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当麻醉患者意识恢复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自主咳嗽,双手按压患者切口。指导患者均匀呼吸,正确咳痰,防止出现呛咳。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躁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脱机拔管。给予患者适当且必要的约束,为躁动患者提供镇静类药物,防止躁动过度造成身体伤害[4]

(3)心理舒适护理

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访视,与患者充分交流,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疏导,疏导患者焦虑、紧张心理[5]。告知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保持微笑,耐心解答患者心理疑问。通过肢体语言为患者提供舒适模式,可轻轻抚摸患者额头位置,提示患者放松身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满意度、不良反应、麻醉苏醒时间和护理质量评分。其中,满意度主要观察护理人员基础操作、健康教育和服务态度;不良反应则统计两组呛咳、恶心呕吐、躁动例数;护理质量评分采用百分制,为正向评分法,即评分值越高,则针对PACU患者的护理质量越高[6]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1统计患者临床资料,计数资料使用n和%表示,X2验证差异;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满意度比较结果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2: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见表3:

2.3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见表4:

3讨论

麻醉苏醒期间患者身体机能尚未完全恢复,机体存在保护性反射,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护理,预防不良事件发生。舒适护理模式在PACU患者中应用,可提高舒适程度,降低身体与心理上不适反应[7]。本研究为观察组提供了舒适护理,在患者身体、并发症与心理上进行全面干预,在满意度评估中,选择了基础操作、健康教育和服务态度等三个维度,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提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强化式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ADL指标影响。方法:将本院住院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开展对比性护理研究,以2019年7月~2021年6月为研究时间段,随机分组后,予以对比组(n=41)规范护理、观察组(n=39)强化式护理。分析护理前、后两组自护能力、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状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护理后ADL、PANSS及各维度SQLS评分降低,各维度MCCB评分升高,较对比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可比。纳入标准:(1)精神分裂确诊者,病程>2年,且住院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麻醉病人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手术室麻醉患者纳入研究队伍,均选自2021年1月~2021年6月时段,以随机双盲法为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预见组与循证组,各30例,分别给予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对组间麻醉苏醒时间、出恢复室时间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作出对比。结果 组间麻醉苏醒时间无差异,P>0.05,循证组出恢复室时间短于预见组,P<0.05;预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循证组的26.67%,P0.05。1.2 方法预见组以预见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对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给予共情护理对于主观幸福感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于我院子宫肌瘤手术患者随机抽取64例,分为对照组(32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共情护理),对比两组负面情绪、主观幸福感以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SAS(43.70±5.21)分,SDS(40.15±5.6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A(0.79±0.16)分,PA(8.59±0.54)分,NE(1.96±0.42)分,PE(12.35±1.22)分,总分(18.62±1.2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评分。观察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全方位护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2,实施全方位护理)。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25%低于对照组的21.88%(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6.88%高于对照组的78.13%(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实施全方位护理,有助于患儿健康的恢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获得了高度认可。关键词:全方位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預见性护理用于普外科胃肠减压管中的价值。方法: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普外科接诊胃肠减压管置管病患84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非计划拔管率等指标。结果:针对非计划拔管率,研究组0.0%,比对照组11.9%低,P<0.05。针对胃肠减压知识认知度,研究组(94.25±2.01)分,比对照组(75.43±3.98)分高,P<0.05。针对满意度,研究组97.62%,比对照组80.95%高,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2组常规护理:体征监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新冠疫苗接种点工作流程应用优质护理举措的实际效果。方法 纳入2021.2.22-2021.8.1于某地区新冠疫苗接种点中收集3000例健康人群,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工作流程)与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举措),均组1500例,比较两组人群补种情况与接种情况。结果 试验组接种期间以及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53%、1.33%)均低于参照组(3.73%、4.73%),试验组接种满意度(93.20%)高于参照组(84.27%),P0.05。纳入标准:(1)接种者基本资料完整;(2)接种前未患有C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路径式质量检查干预对心内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80例心内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路径式质量检查。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57,P<0.05)。观察组遵医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1.11%,差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手术室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 2016.01-2021.08于本院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合计3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依据常规方案开展护理)和观察组(除对照组护理措施外加以手术室护理)各15例,对比两组DVT出现情况;术前及术后3d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DVT出现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d,观察组APTT、PT水平高出对照组,D-D、FIB
期刊
摘要:当下消化道肿瘤已经成为老年群体中高发疾病,由于老年人身体器官已经逐渐衰老,抵抗力也有所下降,所以对于需要住院治疗的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而言,更需要医护人员精心护理放好防护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分析在对该类型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结合安全隐患提出医护人员应该采取的措施。关键词:消化道肿瘤;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5--011.消化道肿瘤简介消化道肿瘤发病群体主要是老年人,
期刊
摘要:据研究数据显示,几乎75%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在中晚期都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所以临床医务工作者也一直都在致力于寻找适当的镇痛方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本文结合当前临床上主要使用的5种镇痛类药品开展深入的分析,对消化道肿瘤患者镇痛方式、用药提出分析,并给与合理的建议。关键词:消化道肿瘤;镇痛;用药【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1)15--01临床上高发的消化道肿瘤种类较多,根据患者发病位置的不同,通常将消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