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比较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l9906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行全结 肠系膜切除术的134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134例中腹腔镜手术71例,开腹手术63例.对两组的手术学指标、肿瘤根治性指标和短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两组的近端切缘长度(P =0.427)、远端切缘长度(P =0.515)、肿瘤直径(P =0.440)及淋巴结清扫数目(P=0.377)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2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2%(3/71)和1.6% (1/63) (P =0.622),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6%(4/71)和3.2%(2/63)(P=0.6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P =0.134)和术后并发症(P =0.97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P=0.000)、排气时间(P=0.000)、平均住院时间(p=0.000)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能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和短期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

其他文献
膀胱血块填塞是泌尿外科常见急症,大量血块可导致膀胱内有效容积减少、急性尿潴留,刺激膀胱壁引起膀胱痉挛,使患者下腹部疼痛难忍。如经导尿管反复冲洗不能改善引流情况,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解除梗阻,缓解症状,避免出血进一步加重。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我院采用EMS碎石清石系统对47例膀胱血块填塞患者行经尿道血块碎吸清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03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年龄49 ~ 77岁,平均65岁.术前PSA值3.7~ 52.0 μg/L,平均14.7 μg/L.术前活检Gleason评分5~10分,平均7分.危险因素分级低、中、高危组分别为44、31、28例.103例均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扩大分区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将盆腔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2(HIF-2)在良、恶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1998-2008年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证实的良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石蜡标本(20例)和冷冻标本(4例),11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有肺或淋巴结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石蜡标本,以及11例正常肾上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的VEGF和HIF-2表达情况.结果 免疫组
目的 报告局限性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并下腔静脉瘤栓的处理经验. 方法 2013年5月收治1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后复发并下腔静脉瘤栓患者,男,37岁 患者2年前因右肾上极肿物于外院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病理为肾细胞癌.患者术后未复查.2013年5月,患者出现右侧腰疼,CT、MRI、PET-CT等检查发现右肾中上极复发性恶性肿瘤,右侧腰大肌、后腹壁、肾周、输尿管上段区等多发种植转移瘤,肿瘤侵及下腔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后早期出血的原因及处理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65例患者(1例双侧)行66例次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资料.男37例,女28例.年龄16~ 79岁,平均56岁.肿瘤位于左肾35例,右肾29例,双肾1例.肿瘤直径0.9~6.8 cm,平均2.6 cm.肾肿瘤R.E.N.A.L评分4~9分,平均5.5分.术后72 h内发生出血导致血压明显降低、
目的 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例结节性硬化症相关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5例.结节性硬化症的发病及确诊年龄分别为出生~7岁(平均2.3岁)以及2~30岁(平均19.6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年龄为14 ~ 35岁(平均25.2岁).9例患者中,8例面部血管纤维瘤
目的 总结孤立肾动脉瘤的治疗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3日收治的1例孤立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岁.因高血压病10年,血压控制不理想就诊.血压最高达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实验室检查血肌酐64 μmol/L.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左肾未探及,右肾体积增大,右肾门处肾动脉局限性扩张,范围21 mm×14 mm.CT检查:右肾动脉局限性扩张,考虑
1982年,Walsh首次提出解剖性前列腺癌根治术,阐明了相关的解剖细节,从而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及术后尿失禁、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1]。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引进,前列腺癌的外科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外科医生拥有了超越以往的手术视觉和无比精确的操作能力,前列腺癌根治术进入了精准外科时代[2]。对于解剖细节的进一步细节化,在机器人手术时代是决定
患者男,76岁,因下腹痛20 h于2013年2月13日急诊入院.患者20h前出现腰背部疼痛,后转为脐周及右下腹痛,以"腹主动脉瘤,先兆破裂?"收入院.既往合并有高血压,陈旧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术后,糖尿病.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右下腹可触及直径约6 cm搏动性包块,边界清楚,压痛明显.双下肢水肿,左下肢明显.腹部CT平扫:腹主动脉瘤伴右髂总、髂内动脉瘤,右髂总动脉瘤后壁结构不清(图1).左股静脉
期刊
患者,女,40岁.2014年5月5日因超声检查发现右肾结石1周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病史.查体: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未见异常.全麻下行微造瘘经皮肾输尿管镜下碎石取石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量约100 ml.术后生命体征平稳,肾造瘘管引流液呈淡红色,术后第3天即完全清亮.常规复查腹部平片未见结石残留后夹闭肾造瘘管观察24 h,患者无不适.术后第5天拔除肾造瘘管,原造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