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机器人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来源 :林产化学与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析了“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的背景和要求,围绕对学生“四种能力”的培养,将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科研相融合,建立以项目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点、线、面、体”四维度体系化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其他文献
在实际分布参数电路中,损耗和非线性特性往往同时存在.基于作者的教学和科研经历,本文利用有限差分法数值计算了场效应晶体管沟道这一非线性均匀传输线在高频正弦电源激励下的暂态响应过程,并采用傅里叶级数展开法得到了输出电压含有的谐波幅值.这一内容对于扩展线性均匀传输线知识,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综合运用电路知识的能力,均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主观题智能阅卷,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主观题智能阅卷算法.首先,分别设计两种算法:关键词相似度算法和语义相似度算法,计算学生答案和标准答案之间的关键词相似度和语义相似度;然后,以题目的题型和科目作为特征值,分别计算出两相似度的权值,并利用权值计算出学生答案的得分实验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能有效主观题智能阅卷算法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齐次定理和叠加定理是线性线性电路两个重要的定理.通过分析,指出对单一激励的电路,如果该电路满足齐次定理或者叠加定理,那么,该电路一定是线性电路.对单一激励的电路,齐次定理已经充分表达了线性电路的线性性质.对多个激励的电路,如果该电路满足可加性,那么,该电路一定是线性电路.反之,如果电路仅满足齐次定理,则该电路不一定是线性电路.尽管叠加定理是线性系统可加性在电路中的应用,但叠加定理和可加性的内涵是有所区别的,不能通过电路是否满足叠加定理来判定电路的齐次性或电路是否满足齐次定理.本文的讨论可供讲授电路理论课程
功率器件是电力电子学的基础,而PN结和PiN结构功率二极管的知识又是功率器件的基础,是电力电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通常这部分内容的讲解主要以知识记忆为主,在实际教学中,多为现象讲解,较少对于半导体原理的深入讲解.且目前这部分教学通常关注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暂态,而忽略正向导通暂态.本文给出PN结、功率二极管的半导体原理分析.并通过案例剖析,结合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出正向导通暂态也是很关键的问题,值得在教学中强调.
用静电比拟方法将恒定电场问题转化为静电场问题后,可用Matlab求解并实现可视化.电力线图能反映场的宏观概况和细节分布,具有清晰的物理含义.Matlab绘制电力线图需要指定准确的起点,简单问题可通过分析对称性直接得到电力线的起点,对称性差的问题要根据电场公式迭代计算确定电力线起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用来增强恒定电场的图形效果.可视化教学能为抽象电磁理论带来直观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SVPWM是“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SVPWM教学中存在若干难点,目前的教材中都没有提及相电压和线电压的波形,难以给学生直观的印象,学生也难以了解SVPWM的工作机理.本文简洁地推导了SVPWM的相电压和线电压,画出相关波形,并对波形进行了分析,对SVPWM的教学有积极参考价值.
本文围绕当下机器人视觉定位抓取技术的应用热点,结合“机器视觉”课程教学大纲内容,设计了机器人视觉定位抓取教学案例.通过案例驱动式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加深对机器人视觉定位抓取系统中摄像机标定、工件图像分割、中心点坐标和偏转角计算、视觉系统与机器人系统通讯等技术的理解,培养学生问题分析、方案设计以及基本算法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作者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出发,进行了综合性研究型实验教学探索和实践.首先,介绍了“光电技术综合性研究型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设计开发和教学方式;然后,以学生对半影法的仿真分析为例,介绍了该课程在学生自主研究方面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综合性研究型实验可有效地将研究能力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本文根据电类实验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分析了实验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找到思政教育与实验教学的契合点,将思政教育融入实验教学,探索了实验思政的教学方法,为实验思政的改革实践提出了思路和建议.以“电路分析基础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中国民航大学进行实验思政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实践,致力于从个人品能、知识能力、技术能力、社会效能等多维度协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之一.为推进“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本文针对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工科”背景下电力电子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搭建基于“实时数字控制”的新型教学实验平台,建立面向“新工科”的实验教学新模式,以期加强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