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皮肤病理特点以及与皮疹活动度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t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皮肌炎(DM)皮肤组织免疫病理特征及与皮疹活动度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42例我院诊治的DM患者的皮肤标本,对其皮肤病理特点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皮肤病理表现与皮疹活动度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血管周围炎(37例,占88%)是DM最常见的皮肤病理表现,其次是表皮萎缩(22例,占52%)和黑色素细胞脱失(20例,占48%),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15例,占36%)。在不同肌炎特异性抗体患者中,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χ2=9.110,P=0.022),界面性皮炎(χ2=11.672,P=0.005)和黏蛋白沉积(χ2=7.795,P=0.029)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F1-γ抗体阳性DM患者基底细胞空泡变和界面性皮炎的比例高,而MDA5抗体阳性患者界面性皮炎的比例低。相关性分析发现表皮萎缩(r=0.371,P=0.016)和角化不全(r=0.316,P=0.041)分别与界面性皮炎呈正相关,基底细胞空泡样变性与黑色素细胞脱失正相关(r=0.384,P=0.012)。分析皮肤病理表现与皮疹活动度的相关性发现,界面性皮炎与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CDASI)评分呈独立正相关(β=10.295,P=0.004)。

结论

DM不同亚组的皮肤病理表现存在差异。界面性皮炎与血管周围炎发病机制尚可能存在不同,是DM皮疹活动度的标志。而表皮角质细胞可能参与了界面性皮炎的病理生理过程。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左室压力-应变环(pressure-strain loop,PSL)定量评估轻链型淀粉样变性(light-chain amyloidosis,AL)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变。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确诊的AL患者46例,根据舒张末期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是否>12 mm分为2组:①室间隔与左室后壁厚度>12 mm,定义为AL伴心脏受累(cardiac a
探讨腹腔镜再次肝切除(LRH)治疗复发性肝细胞癌(rHCC)的效果。回顾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LRH的rHCC患者临床资料。入组患者10例,男性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62岁。同侧复发7例,对侧复发2例,双侧复发1例。再次切除解剖性肝切除5例,非解剖性肝切除5例。再次切除术中应用荧光腹腔镜显影4例。手术时间(163.3±86.7)min,术中出血量(288.0
期刊
目的 探讨对慢性盆腔炎采用体外射频透热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自我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治疗方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均
目的 探讨利用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在鉴别子宫内膜恶性和子宫内膜良性病变之间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行三维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与罗格列酮两种胰岛素增敏剂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非肥胖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诊断的PCOS患者,将合并胰岛素抵抗的非肥胖(BMI<25 kg/m2)PCOS患者200例以随机数字法分为二甲双胍组(100例)和罗格列酮组(100例),分别接受二甲双胍(1 500 mg/d)和罗格列酮(4 mg/d)治疗6个月
目的提高对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ASS)的诊断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以其他CTD起病,病程中发现合并ASS的6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及转归情况。结果6例中4例为女性,发病年龄34~72岁,首诊至诊断ASS间隔4~59个月。首诊为SS 2例,RA 1例,MCTD 1例,SSc 1例、未分化CTD(UCTD)1例。首诊时5例有干咳和(或)气喘表现,发
目的 分析改良后重症超声流程在多发伤(ISS>16分)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急诊收治的60例多发伤(ISS>16分)的患者的资料,排除急诊死亡的患者6例
目的 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水平,在临床筛查、控制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揭阳市惠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例本院
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回顾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152例SAP患者临床资料。共入组119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45.3岁。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的SAP患者纳入治疗组(n=53),未使用维生素C治疗纳入对照组(n=66)。比较两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由于其具有一定的恶变潜能,临床医生开始重视对IPMN的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及指南,对IPMN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及组织学特征、肿瘤起源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征、治疗方式及随访做一综述,目的在于加深对疾病的认识,以期指导今后的临床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