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landag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梅勒洛夫被判入狱四年,惩罚措施有两种可能:去医院当护士,或者再接受一次文化教育。梅勒洛夫可不想每天去医院给病人倒尿桶,所以就选择了后者。
  梅勒洛夫的任务是要大声朗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四卷《战争与和平》,而且还要把每天的内容向监狱官转述一遍,这大出梅勒洛夫的意料,但他已无路可退。刚读第一页时,就有几个词把梅勒洛夫难住了,他怎么看也看不懂。
  “读啊!”监狱官吩咐说:“你,不是文盲吧?”
  “我中学毕业,还有毕业证书呢!”梅勒洛夫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侮辱。
  “那就大声读吧。”
  “可这几个词不是俄语。”
  “是法语。”监狱官说:“从前俄罗斯的贵族子弟法语说得跟俄语一样好。”
  “可我不是贵族。”
  “可你的卷宗上写着你会三种语言:英语、德语和法语。”
  “我的学位证是从市场上买来的。”
  “原来如此!如果我把这事告诉监狱长,他还会再给你加两本。”
  “监狱官先生,求求您了,您就别再为难我了。等我出去后,送您一辆‘奔驰’车。”
  “算了吧,我才不稀罕你的‘奔驰’呢。你看见没有?这儿有一个小星号,这个地方是脚注,有这几个词的俄语译文。”
  梅勒洛夫很勉强地总算把第一页读下来了。“可以问一个问题吗?”休息的时候,梅勒洛夫对监狱官说。
  “可以,你说吧。”
  “为什么大家都叫您博士?这是您的外号还是您真的是博士?”
  “我真的是博士。”
  “那您怎么在这儿工作?”
  “我是文学博士,注定得跟書打交道。可现在外面那些自由的人,谁还读书啊?只有监狱里还有被判读书的人。”
  (摘自《世界经典小小说名篇》)
其他文献
为什么要读书?  第一,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的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人的脑很大,与猴不同,人能造出语言,后来更进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累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使后人可
期刊
婉语又称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好听的词语来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直说而引起对方不快或造成尴尬的局面,人们往往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婉语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  譬如近些年,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听到有人说某某“长得有点着急”,这话的真实含义
期刊
家是我们的根,特别是老家。  城里人常说的这个词“老家”,说的是不在这座城市的另外一个地方。乡下人不这么说,乡下人的家就是家。当然,成年女子的家有前缀,娘家和婆家。娘家是和亲娘一起的家,婆家是丈夫的家,不说是夫家而说是婆家,因为亲娘和婆婆差别明显。城里人说的老家比较混乱,也一言难尽。我最早听见这词,是电影里喊口号“打回老家去!”一声喊群情激愤,喊出胜利红旗高高飘扬。城里人好像挺看重老家,见面寒喧,
期刊
据《江南时报》报道,近日,衡水某中学学生手写的英文作文刷爆网络,该作文中的字体工整美观到堪比印刷体,简直像描出来的一般。严师出高徒,关键老师的要求更逆天,不仅学生认真书写,老师也极为负责,批语上偶尔写的不好的字母都做了修正。消息经英媒报道,英国网友们集体表示服了!有的说:“我觉得应该把孩子送到中国去学英语!”还有位英国爸爸回忆说:“曾几何时,我们英国学校里也是教英语书写的……现在学校里这些学生的字
期刊
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殷涛拒绝为成绩优异的女儿小升初择“名校”,让女儿进入了自己所在的外来工孩子占到了大多数的中学,这也让他承受了来自身边人的不少压力。最近,殷涛的一篇文章《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又让他成为“网红”,殷涛的做法获得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力挺、点赞。不少家长说,我们本来要择校的,知道你女儿在,我们就不走了。曾有一位家长因为孩子没有择校成功而整夜失眠,看校长的孩子没择校
期刊
所谓“精神贿赂”,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拍马屁、抬轿子、戴高帽等。与物质贿赂相比,精神贿赂更具形式上的灵活性和行动上的隐蔽性。   清代文人筆记《笑林新雅》里有这样一个关于“戴高帽”的笑话:有个门生出京去做地方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出外做官,很不容易,千万要谨慎小心!”门生回道:“请老师放心,门生已经预备好高帽子一百顶,每人各送一顶,管叫地方上人人高兴!”老师发怒道:“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
期刊
通常意义上,散文可分为叙事、哲理、抒情散文。散文的类型不同,对之解读切入的角度或路径各异。萧红的《祖父死了的时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对叙事性散文的观照,我们可以通过找寻文本的文眼来拎起全篇。文眼是厘清全文脉络的基点,窥看主题意蕴的窗口,感知写作意图的关键。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征,文眼是散文的神之所在,抓住文眼是读懂文本的一个前提。  《祖父死了的时候》,由关于对祖父的回忆与因祖父之死给“我”带来的
期刊
书法之“法”,是指书写的规范,是对书法艺术规律的认识和总结。书写的规范是书法艺术规律的外在表现。因此书法必然强调以书写规范为根本。  书写的规范既体现在正体字的确立上,也体现在各种书体书写秩序的构建上。  正体字是指遵从某种选字规范,确立了官方地位的字,它代表了书写的正统和规范,也可以说它是规范与优美的结合。正体字往往是在长期运用中最后由官府颁布认定的。它的确立明确代表着官方意志,使得汉字的书写样
期刊
洛最多竹,樊圃棋错[1]。包箨榯[2]笋之赢,岁尚十数万缗,坐安侯利,宁肯为渭川下。然其治水庸[3],任[4]土物,简历[5]芟养,率须谨严。家必有小斋闲馆在亏蔽间,宾欲赏,辄腰舆[6]以入,不问辟疆,恬无怪让[7]也。以是名其俗,为好事。  壬申之秋,人吏率持镰斧,亡公私谁何,且戕且桴,不竭不止。守都出令:有敢隐一毫为私,不与公上急病,服王官为慢[8],齿王民为悖。如是累日,地榛园秃,下亡有啬色
期刊
余至高溪之七日,有虎夜逾某子甲垣攫[1]其豕,豕咿然作声,甲意穿窬[2]也,亟[3]举火烛之,不见豕,而见虎迹焉。黎明,与二弟俱蹑虎迹觅豕,行至黄土陇,见两虎丛薄[4]中,呼曰:“虎在此!虎在此!乡党乡里,幸与我共杀之。不者,不惟吾豕被其攫,诸公家之豕亦恐不免;不惟豕不免害,且恐及人。”  于是环高溪一聚[5]。壮者操刀与梃[6],弱者声铜铁器往助甲。虎见从前,且行且咆哮作声威,冀以惧众。众不为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