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指津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t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意义上,散文可分为叙事、哲理、抒情散文。散文的类型不同,对之解读切入的角度或路径各异。萧红的《祖父死了的时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对叙事性散文的观照,我们可以通过找寻文本的文眼来拎起全篇。文眼是厘清全文脉络的基点,窥看主题意蕴的窗口,感知写作意图的关键。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征,文眼是散文的神之所在,抓住文眼是读懂文本的一个前提。
  《祖父死了的时候》,由关于对祖父的回忆与因祖父之死给“我”带来的孤独无助、悲痛欲绝的影响两部分构成。为什么祖父之死对“我”的打击如此之大?因为作者缺乏父母之爱,而在那个家庭中只有祖父给予她弥足珍贵的呵护与关怀。基于此,我们不难在本文的第四节找到文眼:“我若死掉祖父,就死掉我一生最重要的一个人,好象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而句中的“爱”和“温暖”更是文眼的核心,起到“立片言而居要”的作用。
  清代学者刘熙载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本文文眼的位置居于文章的前面,从这个意义上,本文文眼起到经纬全篇、烛照全文的至关重要作用。
  借助文眼的核心“爱”和“温暖”,我们可以梳理出文章的脉络。文章前半部分,主要写出了祖父对“我”的“爱”和“温暖”以及祖父与“我”相依为命;文章后半部分,则写出了如前半部分所言“他死了就把人间一切‘爱和温暖带得空空虚虚’”。文章的后半部分主要刻画了面对祖父的死亡,“我”的不堪心理,从结构上看比较简单。而文章的前半部分,则相对琐碎而复杂。但我们只要抓住文眼,就可化繁为简。这部分一方面刻画了祖父的风烛残年的令人心酸的病中生活状态,更写出了“我”对于他给予的“爱”和“温暖”的依恋与即将逝去的担忧、焦虑和难过,继而以祖父给“我”金桔与陪“我”上茅厕两个细节凸显祖父对“我”的“爱”和“温暖”。行文中,还刻画了“我”的父母及继母对“我”的残酷冷漠,主要体现在夜间父母狠心拒绝陪年幼的“我”上茅厕,以及“父亲怎样打我”,“又娶一个新母亲来。这个母亲很客气,不打我,就是骂,也是指着桌子或椅子来骂我。”这些情节展现了“我”年少时代家庭关系的阴冷、薄情,内心的悲苦、孤独、无助,主要目的是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祖父对“我”的慈祥與疼爱,即对“我”的“爱”和“温暖”。
  文本的后半部分着重写了祖父死了的时候的萧红的所见所思。它主要还是围绕由于祖父的去世,萧红的情感世界从此失去了“爱”和“温暖”,从而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悲凉。通过对祖父葬礼场景的描写,“喇叭怆凉的在悲号”“乌乌的哀号”,渲染了悲怆哀伤的氛围。萧红面对祖父之死(“祖父这回真死去了啊!”),她是不愿相信而又沮丧无奈的。是的,萧红从小受到淡漠冷酷的父母亲的疏远,只有老祖父给她悲伤的童年以全心真诚的“温暖”与“爱”;但现在斯人已逝,今后举目言笑,谁与为欢?文中写到“我想世间死了祖父,就没有再同情我的人了,世间死了祖父,剩下的尽是些凶残的人了”。从此,“她就像生活在瑟瑟秋风的荒原上或沙漠中的一株往弱的小草,或是生活在冰天雪地里一只畸零的小鸟!”面对命运的残忍无情,萧红用祖父的酒杯饮酒,她在痛饮人生的苦味之杯,让我们感受到了她那失去了“爱和温暖”的脆弱生命的灵魂之苦。
  祖父的死,萧红失去了人世间唯一的情感慰藉,“所以我哭着,整个祖父死的时候我哭着。”她在哭祖父,更在哭自己。前路茫茫,人处天地,独来独往。以后面对人世风雨的侵袭,萧红只能用孱弱的肩头独自承受。
  失去了祖父的家庭已没有“爱和温暖”可言,这也让萧红对专制的家庭彻底绝望,最终从家庭出走,开始了她以后的追求“爱和温暖”的痛苦的流浪之旅,同时也开启了萧红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尤其是散文创作独特的艺术之旅。
其他文献
现在还是偶尔会想起一些少年时生活的片段。那时年少的我,常常站在宽阔的通惠河旁,看河岸上人来人往,看朝霞升起,夕阳落下,以为人生也会像这条河流一样通达而顺畅。直到有一天,河边走来两个人。   这两个人一个从朝霞中走出,风尘仆仆却又满含朝气。另一个却从夕阳中走出,尘土落满了身躯,饱经风霜的目光中满含着沧桑。   这两个人同时住进了我家的院子,成为了我家的租客。我记得,他们都是在那个北京常常沙尘飞扬的时
期刊
10月5日,屠呦呦因为发现并提取了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她因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谈到奖金如何使用,屠呦呦开玩笑地说,“这点奖金还不够买北京的半个客厅吧?!太少了啊!”10月8日,黄晓明和Baby在上海举办婚礼,捧场大牌云集,“大半个娱乐圈都来了”。现场布置空前奢华,许多花卉、水晶灯,尽现欧洲城堡风格。如此高调的结婚仪式引来各方羡慕、围观、质疑、吐槽
期刊
开头是正文的第一步。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文章看落笔”,就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开头为什么重要?因为开头不仅仅是正文的第一步,还是文章的起音定调。起音定调决定着文章的气息,包括气势的强弱、情感的浓淡、语言的舒缓乃至文思的畅滞等。   那么,作文开头都有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呢?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紧扣题目,进入主旨。   这种开头的方法,最大的好处在于开门见山,平易自然。开篇便
期刊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人的内心世界包罗万象、心理活动复杂多样,这就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心理描写是指行文时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描写,它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常用方法。那么,在写作中,怎样写好心理描写呢?下面我们以《从来没有这样紧张》一文进行深入剖析。  一、创设情境,剖析
期刊
为什么要读书?  第一,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知识的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更在这基础之上,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知识。人类之所以与别的动物不同,就是因为人有语言文字,可以把知识传给别人,又传至后人,再加以印刷术的发明,许多书报便印了出来。人的脑很大,与猴不同,人能造出语言,后来更进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所以人最大的贡献就是能累积过去的知识和经验,使后人可
期刊
婉语又称委婉语,就是用婉转或好听的词语来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重的表达方法。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为了避免直说而引起对方不快或造成尴尬的局面,人们往往采用一种迂回曲折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交流信息。婉语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  譬如近些年,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听到有人说某某“长得有点着急”,这话的真实含义
期刊
家是我们的根,特别是老家。  城里人常说的这个词“老家”,说的是不在这座城市的另外一个地方。乡下人不这么说,乡下人的家就是家。当然,成年女子的家有前缀,娘家和婆家。娘家是和亲娘一起的家,婆家是丈夫的家,不说是夫家而说是婆家,因为亲娘和婆婆差别明显。城里人说的老家比较混乱,也一言难尽。我最早听见这词,是电影里喊口号“打回老家去!”一声喊群情激愤,喊出胜利红旗高高飘扬。城里人好像挺看重老家,见面寒喧,
期刊
据《江南时报》报道,近日,衡水某中学学生手写的英文作文刷爆网络,该作文中的字体工整美观到堪比印刷体,简直像描出来的一般。严师出高徒,关键老师的要求更逆天,不仅学生认真书写,老师也极为负责,批语上偶尔写的不好的字母都做了修正。消息经英媒报道,英国网友们集体表示服了!有的说:“我觉得应该把孩子送到中国去学英语!”还有位英国爸爸回忆说:“曾几何时,我们英国学校里也是教英语书写的……现在学校里这些学生的字
期刊
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殷涛拒绝为成绩优异的女儿小升初择“名校”,让女儿进入了自己所在的外来工孩子占到了大多数的中学,这也让他承受了来自身边人的不少压力。最近,殷涛的一篇文章《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又让他成为“网红”,殷涛的做法获得了常州市教育局局长的力挺、点赞。不少家长说,我们本来要择校的,知道你女儿在,我们就不走了。曾有一位家长因为孩子没有择校成功而整夜失眠,看校长的孩子没择校
期刊
所谓“精神贿赂”,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拍马屁、抬轿子、戴高帽等。与物质贿赂相比,精神贿赂更具形式上的灵活性和行动上的隐蔽性。   清代文人筆记《笑林新雅》里有这样一个关于“戴高帽”的笑话:有个门生出京去做地方官,去和他的老师告别。老师说:“出外做官,很不容易,千万要谨慎小心!”门生回道:“请老师放心,门生已经预备好高帽子一百顶,每人各送一顶,管叫地方上人人高兴!”老师发怒道:“我们应以忠直之道对待别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