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的处理方法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南方省份多数为淤泥质或者沉积层地貌,高速公路施工时经常遇到软土地基,地基与高速公路的关系非常密切。地基虽不是高速公路本身的一部分,但它在高速公路施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软基问题的处理恰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造价,而且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质量与安全,即它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投资和进度,因此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认识。
  关键词:高速公路 软基处理 质量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091-02
  高速公路是我国改革开发后的经济发展产物,对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高速公路代表了现今公路最高的技术和质量水平,其采用很高的技术标准及配置完善交通附属设施。
  我国的高速公路大部分位于东部沿海诸省,而这些地区呈现为淤泥质或者沉积层地貌及淤泥混砂层,属于饱和的正常固结软土,在这类地貌上修建高速公路,行业上俗称为“软土地基”。
  由于规范上对高速公路的路基沉降值要求较高,在高速公路使用期限内,路基的沉降值应<30 cm。软土地基层恰好是影响沉降值的主要因素,所以在软土地基上修筑高速公路时,首先要进行土层加固处理,若对软土地基不予处理或者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降,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质量及该项目的工期。
  1 处理软土地基的基本原则
  提高土层的抗剪强度
  降低土层的压缩性
  改善土层的透水特性
  改善土层的受力特性
  提高土层的抗压能力
  因此在施工应综合考虑原地貌条件、周边的环境因素及本身的施工条件,并相应符合设计图纸上高速公路的分布,依据现场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资料,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
  2 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的处理方法
  换土、夯实、加固、打桩、化学及排水固结等方法。现阶段南方省份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换土法、加固法、打桩,无论那种方式,在施工实际应用中都应该对软土地基进行沉降监测,从而确保高速公路的路基稳定性。
  3 软土基础各种处理方法的特点
  排水固结法:又称预压法,适用于淤泥质土、淤泥、冲积层等饱和黏性土土层。在荷载作用下,孔隙中水慢慢被排出,土的孔隙比减小,随着土层孔隙水压力消散,土的粘聚力提高,土的强度增加。通过这种方法加固软土地基减少路基在使用寿命内的沉降值,也可提离地基承载力。
  置换法:当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而软土层的厚度又不是很大时,将路基底面下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去,然后分层换填强度较大的砂(碎石、素土、灰土、风化石等)或其他强度较高、性能稳定、无侵蚀性的材料,并用机械方法压(夯、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度为止,这种地基处理的方法称为换土法。
  换土法按回填材料的不同,命名为不同的垫层,如砂垫层、碎石垫层、素土垫层、灰土垫层。虽然垫层材料不同,其应力分布稍有差异,但从试验结果分析其极限承载力还是比较接近的。通过现场沉降观测,发现以上材料作为垫层的特点基本相似,因此通常施工现场是按照砂垫层来进行验算。
  换土法的处理深度通常宜控制在3 m以内,也不宜小于0.5 m,因为垫层太薄,则换土垫层的作用也不显著。
  桩体挤密加固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施工设备在软基中加入桩体,桩体对软土产生挤密作用并与天然地基构成复合地基,提高软基的整体强度,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桩体的材料常用有,水泥土桩、砂桩、碎石桩。
  挤密砂桩是加固软粘土、淤泥质土和松散砂性土基础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成桩过程中,振动通过导管传递给土层,使附近的饱和土地基中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导致土颗粒重新排列,趋向密实 。密实的砂桩取代了软弱粘性土,形成散体桩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有所提高。同时粗颗粒的砂桩在地基中形成渗透性能良好的人工竖向排水减压通道,可有效地消散和防止超静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和砂土产生液化,并加快地基的排水固结。目前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以提高软土地基承载力和防止砂土液化,改善地基的整体稳定强夯法。强夯法是用施工设备振密、挤密软土。其原理通过重物夯击软土,施加强大的外部作用力,减少土壤之间的空隙率,降低含水量,从而改善地基的受力状态,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抛石挤淤法:通常用于淤泥厚度小于3 m、软土呈流体状态、排水困难的情况。从软土中部抛碎石向二边挤淤的方法。碎石通常采用0.3~0.4 m,当石块露出水面后,改用粒径较小的石块,这样才能使密实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这种方法简单,经济,是施工现场最常用的方法。
  总之,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主要是解决土层沉降的问题,要结合实际条件选择好具体处理方案。软土地基设计计算与其他土工问题一样包括变形与稳定性两大方面,所以土层的沉降变形值往往是地基处理关键控制因素。
  软土地基上公路路堤的设计与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之前,须认真进行现场测试,并需要通过合格的实验室进行试验,从而取得有实际性的地质水文资料。
  参考文献
  [1] 叶书麟,韩杰,叶观宝,等.地基处理与托换技术[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2] 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路基设计与施工[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岩溶又称喀斯特.是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形态和现象的总称。可溶性岩石包括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类岩石(石膏、芒硝等)和卤素类岩石
作为首次参加这一国际机械盛会的道路养护企业,辛美来亚非常重视这次与世界级品牌同台竞技的机会。笔者从相关负责人提供的设计效果图看到,辛美来亚的展位方正清雅,设计简洁
悟祖国文化。而在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不容忽视。笔者认为,我们在指导过程中不妨奏响以下“四步曲”。  一、“读书好”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才是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1. 对家长而言,学校可利用“家长学校”,对家长做一些宣传解释工作,使家长们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是实施素质教育,提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工程常出现的外观缺陷.分析了混凝土外观缺陷形成的原因.提出了施工中防治混凝土外观缺陷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就如何保证混凝土表面质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新形势下学校必须与时俱进,树立新的德育观念,拓展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方法,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校以学校发展、学生成功为目的,结合“谢家祠”文化,将谢家祠設立为少先队特色活动阵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效果。  一、根植校本文化,创新德育新理念  谢家祠,位于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校园内,是广州市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成立于1924年8月15日,是广州市成立最早的区
长期以来,公路客运就与列车客运在竞争中发展。在没有高速公路,缺少客车的时代,列车客运成为很多出行人的选择。而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连接成网,公路客车可靠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一、在物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 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国外称之为探究式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需要学生发现问
康明斯公司近日公布了2008年经营业绩.尽管受外部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去年四季度出现滑坡,但全年销售额和利润仍然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新高:去年中国区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占
车辙深度控制指标沥清混凝土路面车辙是由于沥青混凝土的粘弹塑性,在车辆荷载条件下,竖向压缩和侧向挤出产生的。这种永久变形是沥青混凝土的蠕变变形,是与时间有关的不可恢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