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筛查与治疗的专家共识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yuzhang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DVT是创伤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明显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创伤骨科患者伤情多种多样、分型众多,同时可能合并多种增加VTE风险的因素,其DVT发生率为5% ~58%不等[1-2].因此对不同VTE风险的创伤患者有必要进行评估、筛查、诊断、个体化预防及治疗.但目前尚无针对创伤骨科患者VTE筛查及诊断的指南[3-4].对创伤患者及时进行DVT筛查,有助于预防血栓或延缓其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医疗费用。

其他文献
将药物递送入大脑细胞内一直是医生治疗脑神经疾病时面临的重大挑战。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能将药物直接递送入大脑细胞内的方法。攻克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肉萎缩症的重大障碍。目前,治疗脑神经疾病面临的挑战之一是找到让药物突破血脑屏障的方法。血脑屏障是介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结构,其对血液中的物质进入大脑具有选择性通透的作用,能在阻止细菌的同时让氧气进入大脑,以保障脑内环境的稳定。然而,
期刊
由中国康协会创伤骨科委员会、全军肢体康复专业委员会、《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国矫形外科杂志》、《中国上肢外科杂志》、第89医院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和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中心联合主办,由解放军第117医院骨科中心承办“第五届全国创伤骨科学术会议暨四肢组织缺损修复学习班”拟于2012年7月20—22日在杭州召开。征文内容:①骨科基础及临床研究新进展、新经验、新技术;②组织缺损与修复重建;③骨坏死的修复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混合式外固定支架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干骺端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9例男性胫骨干骺端骨缺损患者资料,年龄25 ~ 66岁,平均45.0岁;骨缺损部位:胫骨近端4例,远端5例;感染性骨缺损5例,非感染性骨缺损4例.双侧胫骨长度差异平均为13.0 mm(-2~30 mm),胫骨缺损长度平均为8.3 cm(4~13cm).对于非感染性
期刊
期刊
目的 设计一种可同时进行成骨和成软骨诱导的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探讨其提供的力学刺激能否促进β-磷酸三钙(β-TCP)支架内山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增殖与分化. 方法 分离培养山羊BMSCs,传至第3代,以5×107/mL接种于β-TCP支架,在双腔搅拌式生物反应器中进行成软骨和成骨诱导.实验分为动态培养组和静态培养组.于培养1、3、7、10、14 d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细胞
患者资料男性患者,33岁,因被水泥搅拌机绞伤双下肢疼痛、流血、肿胀、活动受限2h急诊入院,入院时查体:脉搏100次/min,血压15.96/9.31 kPa,血氧饱和度为96%.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左大腿中下段见一长约40 cm、宽约20 cm的创面,从左大腿内侧经前面延续外后方,仅后方皮肤及部分肌肉完整,创面被污染.髂胫束、股外侧肌、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完全断裂,缝匠肌、股薄肌及股动、静
期刊
目的 探讨足部复合组织移植后供区的修复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足部供区的并发症. 方法 对2003年9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9例足部复合组织移植术后留有创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1例,女18例;年龄9~57岁,平均34.6岁.采用皮瓣转位或移植等方法进行创面覆盖修复,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22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13例,外踝上皮瓣修复12例,第2跖背皮瓣修
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2013年c0A创伤会场展现出更为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有两个项目颇具新意:自主创新专题和手术标准化入路专题。第一、在创新发言中,首先由本刊顾问、中国工程院钟世镇院士作了“从转化医学理念看我国创新的喜和忧”的专题介绍,随后本刊编委张英泽、唐佩福、张长青、余斌、张立海、王钢、周东生、陈爱民、丁真奇、吴新宝、张壁、张殿英、汤欣教授分别从可调式髋关节置换股骨颈截骨导向器的研制与临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