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之我见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启发性学习、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对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引导 自主探究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探索方式,是今后进一步创新的基础,也是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好奇心,从问题着手。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可见创设好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需要,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而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
  例如:在学生学会了把分数化成小数后,让学生猜想:所有的分数是否都能化成有限小数呢?接着,让学生任意写一些最简分数,用计算器把分数化成小数,然后汇报结果。这时,再让学生观察数据,问题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我趁机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产生了探索的问题。这里激起了学生的探索的欲望,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二、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把握“探索点”。
  奥苏泊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尊重儿童经验在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贯彻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要有物质基础作为支持,这个基础就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这个基础,观念的转变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意识不到这个基础的存在,教师就始终打不开探究性教学这扇“大门”;对这个基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在探究性教学面前徘徊不前;而对这个基础的分析不到位,将会使探究走弯路;因此,对儿童已有经验作透彻分析,还可以帮助我们恰当地确定“探索点”,这是实行有效探究的关键。
  我把曾听到过的《除法的初步认识》为例,一上课教师就创设情境——猫妈妈分鱼:6条小鱼分给两只小猫,有几种分法?教师的意图是想让学生体验多种不同的分法,3和3,4和2,5和1。可结果学生的分法却很一致,都是3和3。于是,教师再三引导“还有其他的分法吗?”可学生就认准了只能分成3和3才公平……最后,在教师的再三“启发鼓励”下,学生极不情愿地认为还可以分成2和4,5和1,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种分法,把这种特殊的分成3和3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我想,从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还不够了解,不切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况且,这种动手操作太过简单,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以上的教学活动的设计正是证实了要把握好学习的“探索点”,它的确立恰当与否,将成为决定一堂探究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从学生的认知起点进行教学。
  三、探究过程,挖掘数学“再创造”的潜能。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再创造”。数学的学习过程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吸收教材和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由学生亲自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给学生搭建探究的舞台,强化过程意识,以激励学生再创新。
  例如:我在教《圆柱的体积》这一课时,先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体积与什么有关呢?学生在已有的长方体、立方体体积计算的基础上,就会猜想“与底面直径”、“与底面半径”或“与高”有关等等多种想法。接着我就让学生各自拿出很多相等的小圆片、小长方形卡片和配套的学具,让学生四人为一个组进行合作,利用学具充分的动手实践,探究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汇报结果。经过学生激烈的讨论、巧妙的拼凑,初步得出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利用学具,把切开的圆柱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再通过测量长方体的长、宽、高,计算出长方体的体积,通过观察思考得出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出“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高”。
  第二种是:利用长方形卡片粘成的长方体,通过测量长、宽、高求出长方体的体积为铺垫,运用迁移、类比猜想,小圆片粘成的圆柱体积也可用“底面积×高”的方法来计算,通过测量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出圆柱的体积。
  在这样的探究活动中,我把探究的过程作为一个学法来教,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如猜想、推理、验证,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式的熏陶,思维创新的火花得以迸发。
  四、注重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为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必须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学生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要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还有一个具有探究性价值的问题,这种合作是实质性的合作,不是形式上的为合作而合作。
  例如:在《圆柱的体积》一课中,学生所围绕探究的问题是:圆柱的体积该怎么计算?在小组合作中,一个学生利用学具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再另一个学生动手测量长、宽、高,然后另两个学生通过计算,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圆柱的体积就等于这个长方体的体积。这里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群体互动,获得了探究的经验和成功的体验。当学生初步得出“圆柱体积”时,我再次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用另一套学具,你们还能得出什么结论?针对零散的学具,学生又要思考着怎样拼成圆柱和长方体,然后又积极的配合互动,剥两面胶、粘整齐、测量、计算,根据“底面积×高”得出长方体体积时,我及时提示:比较观察长方体和圆柱,你们可发现什么?引导学生再次交流。这时,学生的思维再次得到碰撞交流,根据知识的移、类比推理,学生们会惊奇的发现: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圆柱的高。
  在这样的多次思维碰撞中,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再创造”数学知识,实现真正的合作共享,从而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总之 ,“探究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决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加强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须的。因此,有效的教学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探究学习。
  正如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指出的:“作为知识的数学出校门不到两年可能就忘了,惟有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随时随地发生着作用,使它们终身受益。”
其他文献
凯里市2008年的中考作文是 “你,来到我们中间”;但我们有的考生却独具慧心,在这个大标题下拟出小标题:“温—家—宝”。考生写的是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出现雪凝灾害时,总理的身影出现在滞留旅客的火车站,出现在抢修电路的人群中,给人民送去温暖,这个内容,考生所拟小标题为“温”;总理出现在急需救援的百姓家,鼓励灾区人民重建家园,让家的概念在灾区人民心中延续;这个内容,考生所拟小标题为“家”
期刊
关于学生作文难的问题,语文教师都心有体会。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之事,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看得直打瞌睡。针对这个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细心观察,鼓励他们积累与思考,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以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当代著名诗
期刊
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所以,课堂教学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评价,让评价启迪学生的数学心灵(数学心灵是一个自由的心灵,可以抛却现实的束缚,去自由地探索,自由地创造)。那么,怎样才能让评价启迪学生的数学心灵呢?教学中,我努力寻找评价与
期刊
小学数学模型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活动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数学儿歌,亲子授课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列举了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另外,还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用一题多解等形式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要培养
期刊
一、激发好奇心,从问题着手  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意识是一种探索意识,是创造的起点。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可见创设好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境,激发求知需要,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不要低估学生的理解和探究能力,而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位置,处处以学生的眼光看待“已知”的教学内容,设身处地设计问题,引发思考。例如:在学生学
期刊
本文系2016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高中英语阅读“五步教学法”高效课堂实践与研究(LHKT2016089)研究成果  英语阅读一直都是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考试中的分值比重也比较大。因此,就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做如下探索。  一、介绍一下常见阅读方法  (1)精读法:精读法是指对全文全面而系统的掌握。在词汇的层面上,通过一些工具如字典等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每一个生词的意思和用法。在句子
期刊
新教材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生在外语学习上也反映出英语实用能力是个极为薄弱的环节,因此,如何在新形式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务之急,是每个英语教师不断思索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现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来谈一谈课文复述教学是一个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现行英语教材分单元编排,以各单元的阅读课文为主体,课文涉及题材广泛,有中外文化习俗,中外名人轶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评价已越来越引起教育界和广大社会的关注。其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打造丰富而灵动的数学学习活动” 理所当然地成为数学教育界争论的话题。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倡导“随机评语、 延迟评价、错题反思”等绿色评价方式,更能尊重学生天性,激发学生灵性,调动学生悟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质、潜智、潜能。  一、随机评语润泽学生心灵  良好的自信心
期刊
班主任基本功是班主任教师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教育、组织管理、协调指导等最基本的技能技巧。班主任基本功内容丰富、领域广阔、项目繁多,主要包括:  一、集体教育的基本功  集体是由个体组成的,班级是由全体同学组成的。因此,班主任的集体教育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班主任本人对集体进行教育;二是通过班集体对学生个体进行教育。班主任在对班集体进行教育时
期刊
大单元教学模式有多种课型(预习课、讲读课、自读课、回读课、延伸课、活动课、作文课、测评课)。我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利用这八种课型,有机地引入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创造一片学习的蓝天碧海,大大地拓展了学生发展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一、单篇课文深入研究型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语文教材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对象。因为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有研究价值的矿藏。特别是一些经久不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