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验与法治文学”笔谈(一)

来源 :山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uwu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法制经验。三十多年来中国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以法治国”已经成为国家的治国方略,并在制度层面不断得到重申与强调,法律在普通人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是百年中国乃至两千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转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历史语境中,重新審视文学关于法治的想象是非常有趣的一个视角,或许可以为我们打开理解与阐释当代文学的新的维度,进而对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法治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新的思考。但有一系列复杂的学术问题需要清理,比如,如何理解法治小说、法治文学,哪些文本可以纳入法治小说、法治文学的范畴,法治小说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公案小说、侦探小说等有怎样的关系,中西方文学中的法治想象有何差异,当下中国的法治文学为人们提供了哪些新的想象?为此,我们组织了本期“中国经验与法治文学”的笔谈,以便从当代文学创作的最前沿来切入这一学术话题。为进一步打开讨论视野,跨越学科界限,本期特约了清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刘晗、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郗戈两位学者,分别从法学、哲学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因此,这次讨论远远跨出了文学的学科范围,也纳入了小说、报告文学、电影等多样的文本,富有启发性。
  主持人:张颐武
其他文献
梅里尔·斯特里普入门  以青春为堤岸,寂静的晨雾  摩挲湿滑的斜坡,直到它狠狠插进  人生的寓言。羞涩的异端啊,  经历了苏菲的选择后,每个漩涡  都奉献过不止一个警句。  迷失在爱河中,至少能让你看清  对岸有没有法国中尉的情人。  另一处,特效来自紫苑草,  盲目的崇拜未必就不能过滤  猎鹿人也曾在黑暗中哭泣。  我几乎爱过在她背后出现的  所有幻象:在核电厂上班的  嗅觉灵敏的女工,撒在廊桥
期刊
算起来,我写小说竟三年了,有时会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已经写了很久了,甚至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已经活了好长时间了,这种感觉有点怪,我想这种感觉可能来自于我写小说之前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记录,哪怕是烂笔头的记录,让我觉得时间好像延长了。我发现对于我而言,写小说和写日记在某一点是相似的,就是在下笔的时候,觉得这些东西只是写给我自己的。  我喜欢在小说里用“我”第一人称,这可能源于写日记的习惯,但我也不确
期刊
从题目一观便知,“三个时代”这是第一个关键词,“现代性”是第二个关键词,“诗歌”是第三个关键词。说到“三个时代”,我解释一下:实际上所有的有关时代的划分都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因此,并不是说我的这个划分就是绝对的,就是真理性的。记住:这个划分只是为了论述的方便。我界定的三个时代是:五四时代以及五四时代诗歌所表现出的现代性,我把它叫做“五四现代性”;五四之后,我想,应该就是毛泽东时代,换句话讲,就是“毛
期刊
一、必也正名  我取诗人为木心的第一身份。  木心曾说:“自由诗比格律诗更难写,所以我写自由诗。”在艺术的难与易的这两头,自谓择难。对五四以来所谓“自由诗”的命名,木心心里很不以为然,有他一贯的自己的看法。《琼美卡随想录》有篇标题《某些》的文章,正好拿自由诗开刀:“自由诗,这个称谓好不害臊。”大概“诗”字前的“自由”一词触动了他的心情,擅长即兴判断的俏皮话随之就甩了出来。的确,对于一名心气和抱负都
期刊
随着互联网络的高速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天从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各类电子屏幕中获取海量的信息,但是个体对于世界的经验却没能在异度空间的交织中呈现出复杂和多样,反而愈加单一和雷同。正如王澍所言:在今天,变得不同是最大的难题,我们正在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得相似。在捍卫主体的多样性方面,我们或许可以再次反思绘画的价值。观念或意义的种子就藏在画面之中,一旦将其植入观者的意识土壤之中,在不同的经验方式与期待视
期刊
没人说得清大白猫属于这座大杂院里谁家的宠物,城市那时没有“宠物”之说,连自家孩子都是野生散养的,没得可宠。  这座大杂院坐落天津东南城角的天堂巷,毗邻旧日租界闸口,也算是有历史的地方。  这只大白猫不属于哪家哪户,前天吃张家食,昨天钻李家屋,今天赵家吵架,它自然成了“出气筒”,被老赵媳妇撵得满院乱窜,好像她的私房钱是大白猫给偷去喝酒了。  那时人不允许四处流浪,自然没有“流浪猫”之说,就这样,大白
期刊
从尼泊尔蓝毗尼出来,我们又坐车来到尼泊尔与印度交界处,设在街道上的简陋海关再次入眼,当初从印度进入尼泊尔时,虽然两头的风土人情十分相似,相比较,尼泊尔似乎更宁静一些。一返回印度,空气中隐着的某种音乐,一下凸现出来,抒情刹那转化成热情,但这种热情似乎与佛门无关,它只是一种印度国民的天性流露。用同行者白玛的话来说,这儿的民众热爱轮回。  有意思的是这种莫名的欢快也契合我们的心境,至少我在蓝毗尼时生起的
期刊
主持人语:  就传奇和写实与文学之间的关系而论,把它们并置一处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它们不仅界限模糊,而且很多时候分属不同的范畴,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与文学之间的复杂关系就可以被忽略或轻视。可以说,文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这两个范畴缠绕在一起,难分轩轾,至今仍复如此。相比之下,我们的文学界(包括作家和批评家)对此问题却甚少关注。这里把它们放在一起讨论是想避开文学上的主义之争,其目的是想还原问题本身的复杂性
期刊
潘一飞的爱人后来找上了门来。那是在康城最冷的一月份,她穿着一件笨拙的灰色羽绒服,就摸到报社八楼我的办公室来了。那天下着星星点点的冷雨,她头皮顶上的一块,已经完全湿透。这个女人一看就知道赶了很远的路而来,怎么也不带把伞呢。她由同事领到我面前来以后仍然怯怯的,有点不敢看我的样子,她的脸色也不大好,灰扑扑的,也许正生着病,她的那双手在那早已湿迹斑斑的羽绒服上来回搓了好一会儿,最终好歹将目光投向了我说,您
期刊
天才是一个悲剧。这是我读完《海子诗全编》后想到的第一句话。  从在大学读书期间,不知何时养成了在购来的书籍扉页上和在寄赠来的图书的最后一页上注明购买和收到日期的习惯。从《海子诗全编》最后一页标明的日期来看,正好是1997年11月10日我生日这天收到的。这是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文学批评家程光炜教授送给我的最好的一份生日礼物。来日留学以来,或许是他担心远在异国的我会对国内诗歌的发展和动态产生隔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