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卷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m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们这代人赶上国运,终于能平视西方世界的时候,此时最大的愿望,大概是“不卷”。
  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内卷”的余威一直都在。20世纪90年代的人们相信奋斗改变命运,那是真的相信,但30年过去了,人们对这句话,却充满了戒心。
  你瞧,无论人们怎么没日没夜地辛劳,命运的罗盘似乎还是纹丝不动,“996”式的辛苦好像是不值钱的。你瞧,从“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孩子,也不过像是背上盖了一个“优质”的文凭戳,随后便进入社会的传送带,成为一颗并没有高级多少的螺丝钉。
  作业越做越多,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学区房越买越贵,所有的努力都只是让自己变成普通人,倦乏和焦虑几乎要在大城市的空气里现形。
  若所有的风光都只是游移在一个和时代无法和解的心灵之外,“奋斗”似乎变成了一个高贵又悲伤的词。
  这是现代人辛苦的地方。时代发展迅速,有时几个月一过,就天上地下。从前的世界充满了不可解释的意外,知识还只是一丛丛的萌芽,人们反而安之若素。适当的无知会带来幸福。
  而如今信息繁杂,你想要次次精准地拉动世界的线头,成为命运精彩的下一章,多半没有可能。
  但另一方面,世界地图上的各种“闻鸡起舞”和“锦衣夜行”都在你的眼皮底下。一位中年妈妈要想保持一天的平静,就得对这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一个有翔实的五年规划和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的大国,有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民,注重教育,讲究努力奋斗,聪明好学的人物如繁花般绽放。所有主流跑道都挤满了埋头苦干的人,而任何小众市场只要一有起势的苗头,瞬间就会拥挤起来。
  没有人喜欢被“卷”,但也无法脱离现实的轨道。就像你小时候的许多兴趣爱好,终因主业是学习,因为要考好大学、要找好工作云云而无奈放弃。许多人心向往之的少年心志,从我们无奈被“卷”走的那一刻起,就只能狠心戒掉,似乎自己的人生也无法任自己决定。
  人痛恨内卷,但也助长了内卷,人逐利的欲望和对自由的渴望并存,所以才充满矛盾与痛苦。但更糟糕的是,我们在不断贴着现实匍匐,不断涌入中心化的追赶中,消耗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个人禀赋。
  人不能做他最擅长的事,这才是我觉得最可怕的东西。
  当然有应对“卷”的策略。比如年轻人的“丧”与“佛”,比如有人说“只要你活糊涂了,就活明白了”,似乎都是在强调一种钝感力。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现代人比以往所有的人,都需要一个更“坚硬的内核”,那就是你在这摇摇摆摆的人间,找到几乎不会动摇的信念。你知道你的终点和边界在哪儿,就少了漫漫人生路中的许多纠结、斟酌和算计。就像有人不炒股,不买币,不买房,不迎合潮流,抵制诱惑,将空余时间放在更平静和快乐的事情上。
  这或许是现代人值得骄傲的地方——没有既定的指引来规划一个安全顺遂的人生,要靠自己内心的力量来做人。
  但这种“坚硬的内核”来自哪里呢?
  比如,你如何看待一个人的命运?你觉得命运是人努力获得,还是靠“一命二运三风水”?你所有的成就是靠自己的努力,还是多种复杂的机缘?若成败得失背后的因素复杂,那么人看待命运就会更加包容。一个对外卖小哥和清洁阿姨都特别好的人,除了人本身的温厚善良,内心的图景一定更加广阔。
  比如,你如何看待不同社会阵营的人?曾经金融圈里因为汇集了众多精英,所以他们相对有些自负,更喜欢和聪明人打交道。但如今,许多博主和网红的崛起,一定会让曾经的“精英阶层”大跌眼镜,这才知道在这个社会中,除了聪明,拥有审美力、表达力和对生活细节的感知力的人,也会获得命运的馈赠。
  聪明一定好吗?太过聪明的人可能演不好戏,也写不了小说。因为他们目光如炬,一眼就能望到红尘尽头,所以对其中曲折往返的探索兴致全无。只有笨拙缓慢的人,才愿意慢慢钻研生命路途中的各种奥秘。所以世界很公平:所有走过的捷径,偷换的流年,都会变成后来的风霜;往往经历过的挫折与磨难,反而成就了人生的美好与辽阔。
  导演陈传兴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从24岁到34岁,在巴黎的10年,是他人生很重要的阶段。这10年奠定了他对世界的认知,这种认知不仅是在知识层面,更多的是身处异国,作为一个他者,彻彻底底地以人的角度去认知世界。他说,那好像给了他一个躯壳。这个躯壳抵御了外在的很多东西——顺流,他不会被卷入诱惑、寻求名利;逆流,也不会寻死觅活。
  当下的人难免惶恐,因为每个时代总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盲点,丢了一个机会就像丢了一块根据地一样。但阅读广泛的人不同,仿佛穿越过之前的几百年,“莫听穿林打叶声”,会有不同于众人的澄澈和淡然。
  我曾问一个读书很多的人有没有偶像,他说没有,大约是因为看过无数偶像的诞生和倒下吧。
  一个“不卷”的社会是什么樣子的呢?大约是人不用被某一种时代规则绑住,可以肆意生长,向四面八方去,寻找多样性和创造性,每一种选择都不被怀疑,不需解释,也同样得到尊重。人们摆脱了僵硬的心灵,不认为世界就是条条框框,背离它们就有灭顶之灾,而是深深地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道,莫问前程,各行各道,生如长河,渡船千艘,唯自渡方是真渡。
  (关 彤摘自微信公众号“秦朔朋友圈”,李小光图)
其他文献
10岁的小玲来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今年上四年级,在“《读者》光明行动”弱视儿童专项义诊中被确诊患有弱视,双眼视力为0.4/0.5。  与其他孩子不同,小玲在筛查中不太配合医生,她拒绝回答检查相关的所有问题,并在得知诊断结果后拿起就诊卡跑掉了……项目工作人员找到小玲的老师了解情况,原来小玲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一年也难得回来一次,她和弟弟的生活全由爷爷照顾。小玲平时总是沉默寡言,除
期刊
劳动力工资水平的高低,是由劳动力对企业所做的边际贡献决定的,我们不能人为地拔高工人的收入,否则就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罢工、不合作、违约等做法也都不是持久地争取工人高收入的好办法。  但是大家免不了还会反复问一个问题:那穷人怎么办?寻求个人进步  什么叫穷人?“穷”在中文里面有“尽”的意思,就是没有前途,只有没有前途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  只要是有前途、有一技之长的人,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哪怕你在绝
期刊
为了想一个问题,彻夜失眠,睡睡醒醒。只有真正失眠过的人,才能明白这远比完全睡不着痛苦得多。  最要命的是,你为了一个问题失眠无数个夜晚之后,问题还没有解决。  然后你发誓再也不想那个问题了。  你还是去做那些平时你常常做的事,你去赚钱,去花钱,去喝酒吃饭,胡天海地,偶尔还会去看看书,偶尔还喝得酩酊大醉,一躺下去就睡得像死猪一样。  你好像已经把那个曾让你失眠无数夜的问题忘得干干净净,因为你已经对自
期刊
下雨的缘故,徽州的婉约宁静多了几许慵懒。有人在竹林深处挖笋,有人在桥边小店躲雨,有人在屋檐下东张西望,有人打着伞赶路,目不斜视,胶鞋在青石板上踩得噼啪响。  远方的茶园,影影绰绰地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山林清逸的氣息四处浮动,盈怀满袖。竹林丛中,山鸡野鸟,忽上忽下。   中午吃饭,汤盆里春笋袅起的清香与窗外的雨、徽州的雾霭一体,连成天上人间。  (张 愚摘自安徽文艺出版社《竹简精神》一书)
期刊
打開窗户,十六的月亮升上了樱树的梢头。空中碧霞淡淡,白云团团。靠近月亮的,银光迸射;离得稍远的,轻柔如棉。  春星迷离地点缀着夜空。微茫的月色映在花上。浓密的树枝锁着月光,黑黝黝连成一片。独有疏朗的一枝,直指月亮,光闪闪的,别有一番风情。淡光薄影,落花点点满庭芳,步行于地,宛如走在天上。  向海滨一望,沙洲茫茫,一片银白。不知何处,有人在唱小调儿。  (恒 远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自然与人生》一
期刊
老街的上午时光走得很快,就如那挑担子卖蔬菜的瘦老汉,他似乎不像是卖菜的,反而像一个来老街参加挑担子比赛的。  喜欢买新鲜菜的主妇大声问他为什么走得这样快,他笑呵呵地说,哪里走得快?一点也不快嘛。  是的,一点也不快。再不快,每天5笼的酒酵馒头就卖光了。  瘦老汉每天卖完菜,必然要去买酒酵馒头。  每次5个,不多不少。  卖水果的胖子问他为什么买5个,而不买6个或者4个。  我2个,她3个。瘦老汉又
期刊
1950年6月,老舍當选为北京市文联主席。这个职位的确非他莫属,不仅因为他文学成就高,也因为他人缘好。如林斤澜所说:“傅雷是个书呆子,老舍先生可不是。他是很‘场面’的人物,有老北京那种外场的本事。”  所谓“外场的本事”,就是三教九流都能交往。老舍的客厅并非文人雅士专属的高端沙龙,对待朋友,老舍没有贵贱之分。据给老舍按摩治腰腿疼的刘世森回忆,195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老舍带彭真来家里赏菊,刘世森看
期刊
她出身名门,精通文墨,俊慧灵秀,却不矜不伐,全无娇蛮之气。她命运坎坷,历经磨难,尝遍艰辛,却坚韧不拔,姿态傲然优雅。她一介女流,半生凄凉,孤苦无依,却慷慨豁达,引领女子诵诗作词。她就是历史上难得的才女,著名女词人商景兰。爱人逝去空悲切  公元1605年,朝代更替,时局混乱,商景兰生于浙江绍兴。她的父亲商周祚为兵部尚书,因抗击倭寇备受百姓推崇。作为家中长女,她独得父亲宠爱。父亲教导有方,她自小习琴棋
期刊
同样是做内容,请问娱乐和教育有什么区别?请注意,这不能用媒体形式来分。  比如,一部电影,并不一定就是娱乐,它很可能非常有教育意义。而课堂教学,也不见得就是教育,很多老师乐于靠说段子来博取教学效果。那该怎么区分呢?  我的理解是:只要是投喂用户原有认知的,都算是娱乐;而修正用户原有认知的,都算是教育。比如,一部电影,如果看完了,我很感动,感慨爱情真美好,这是我原来就知道的,它只不过让我感受得更深了
期刊
在职场上,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些人,姑且把他们称为“鳗鱼人”吧:他们通常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案头堆着高高的文件。你对他印象模糊,虽然偶尔也会和他聊两句,但具体说了什么你也记不得了。  他们没有野心,没有存在感,待在那个堆满文件的工位上似乎就很满足了。  你觉得他们没有激情,没有爱好,没有想法,似乎也没什么朋友,习惯过平淡的人生,习惯于躲在角落……  直到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他的座位上已经没人了,
期刊